1946年,毛岸英从生活了十年的苏联回国,见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父亲。然而毛主席敏锐地发现,毛岸英身上,有着浓重的苏联习气。
在一次毛岸英叫了朱老总同志之后,毛主席终于忍不住,将毛岸英训斥了一顿。
毛岸英为什么要叫朱老总同志?毛主席为什么训斥毛岸英?
背井离乡,前往苏联
1936年,毛岸英兄弟俩被送到了莫斯科。当时的毛岸英年纪虽小,但已经经历过,也知道很多事了。
杨开慧被抓的时候,毛岸英就和母亲一起入狱。后来母亲被敌人杀害,毛岸英在舅舅、舅母的帮助下出狱,并被送到了上海避难。
然而上海也不安全,毛岸英带着弟弟东躲西藏。他捡过破烂、卖过报纸、还带着弟弟乞讨过,最终被董健吾接到家里。
在董健吾的帮助下,毛岸英兄弟才被送到了欧洲,之后辗转到了莫斯科。其实在那个年代,很多共产主义国家领导人,都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苏联。
因为当时的苏联没有战争,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容易生存的地方。虽然历经苦难,但毛岸英却从没有怨怼过父亲。
来到了苏联后有了安稳无忧的生活,但毛岸英并没有因此懈怠。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经常研究军事,研究一战时欧洲各国的情况。
毛岸英知道,我国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点。可以说,毛岸英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苏联度过的。
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都是在苏联塑造的。甚至在苏联被德国入侵的时候,他还参加了苏联红军,并成为了一名苏军中尉。
因为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父亲身边,毛岸英其实已经记不清父亲的样貌了。有一次,他在教堂见到了父亲的画像。
他指着画像对着弟弟妹妹说,画像上的人很像他们的父亲。不过弟弟妹妹离开父亲的时候都还小,对父亲的印象更浅。
毛岸英没想过,自己回国的机会来得那么突然。那是在1946年,毛主席因为长期的高压工作,突然病倒了。
但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延安的医生并不能治愈毛主席。他们能做的,只是帮毛主席暂时延缓痛苦,但毛主席的病迟迟不见好。
最终中央还是决定给斯大林致电,请斯大林派医生来给毛主席诊治。毛岸英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决定跟着医生们一起回国。
就这样,这对离别十几年的父子终于要重逢了。但等毛岸英回来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毛主席也因此变得忧心忡忡。
回国后格格不入
毛主席为什么忧心呢?毛岸英回国是一件好事,多年之后父子重逢更令人惊喜,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
其实,还是和毛岸英在苏联的生活有关。和我国相比,苏联无疑是先进的,而且毛岸英在苏联的生活也是相对安稳的。
刚回国的毛岸英,穿着苏军的呢子制服和马靴,从头到脚都透露着精致。而且他还会跳交谊舞,写得一手好狂草,精通俄、英、德三种语言。
在毛岸英刚到延安的时候,主席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主席并不知道毛岸英也在回国的飞机上。
等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斯大林才告诉毛主席,毛岸英也在去延安的飞机上。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毛主席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顶着寒风去接毛岸英。
等了好长一会儿,飞机才顺利到达机场。在飞机上的人下来的时候,毛主席一眼就认出了毛岸英。
虽然父子重逢十分激动,但过了那阵温馨的时间之后,众人立刻就围在毛主席身边给他检查身体。
毛岸英站在一边略显局促,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他想照顾父亲,但毛主席身边有人照顾,主席也不想让他浪费时间照顾自己。
这样一来,毛岸英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而且因为谁都不知道他要回来,所以毛岸英连一间自己的房间都没有,他只能住在交际处。
虽然他很想和父亲多聊天,但医生叮嘱父亲要多睡觉,他也不好一直去打扰。而这时候,因为朱敏的消息,他和朱老总交流比较多。
在延安的时期,毛岸英喜欢上了骑马。朱老总有一匹马,毛岸英看得十分眼馋,就向朱老总讨来骑着跑了两圈。
这天他刚把马骑出来,就见到了来找他的父亲。毛岸英把缰绳递给别人,十分高兴地朝着父亲跑过去。
毛主席的斥责
和毛岸英的兴高采烈不同,毛主席的神情淡淡的。他看着跑过来的儿子说:“谢廖沙同志,你很威风嘛!”
谢廖沙是毛岸英在苏联时用的名字,他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突然叫自己这个名字。他告诉父亲,这匹马是朱老总让他骑的。
而这句话一出,毛主席的脸色变得十分严肃。因为毛岸英在说朱老总的时候,直接叫了朱老总的名字,而没有称呼他老总。
毛主席严肃地说:“你叫朱老总同志?连我都要尊称他一声老总,你敢直呼他的名字,还叫他同志?”
毛岸英没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他和父亲说:“我在苏联的时候,斯大林同志都让我直呼他的名字,不需要用尊称。”
毛主席叹了口气,他语重心长地对着毛岸英说:“你现在不是在苏联,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回家了。”
毛主席告诉他,他以后是要在国内一直生活的,就必须按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行事。他在苏联的行事习惯,放在我国不一定适用。
听了父亲的话,毛岸英郑重地点了点头。他十分认真地向毛主席保证,自己一定会改掉在苏联的习惯,努力适应国内的生活。
见到儿子认真的脸庞,毛主席终于笑了。笑完之后,毛主席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他和儿子太长时间不见了,毛主席猛然发觉,自己这个父亲做得非常不合格。
不仅没有教导过儿子什么,也没有关心过孩子的生活。甚至儿子的学业,自己都一无所知。
即便毛主席身居高位,可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他就像任何一个普通的父亲一样。毛主席小心翼翼地问毛岸英的学业,看过什么书,有没有学过我国的知识。
得知毛岸英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之后,毛主席也非常高兴。随后毛主席问儿子,愿不愿意去上“劳动大学”。
所谓的“劳动大学”,就是回到人民中间去,拜农民为师,学习劳动知识。听了毛主席的话,毛岸英欣然答应。
他自己在延安也不知道干什么,也和父亲没有话题可聊,这样的日子让毛岸英感觉十分枯燥。如今父亲给了他任务,他自然会好好完成。
在父亲的安排下,毛岸英去了延安的乡下历练。毛主席告诉知道毛岸英身份的人,不要给毛岸英任何特权。
毛岸英不是不能吃苦的人,他从小就是吃苦过来的。因此虽然刚到乡下的时候不适应,但没几天他就和农民们一样了。
在这里,毛岸英学会了春种秋收,学会了精准把握每一个节气。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会说,农民是我们国家的希望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