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市老城区积水点治理项目二期工程正有序推进。龙隐路作为重要治理点,正新建雨水管道,增加排水口。项目采用了非开挖顶管技术,安装内径1.8米排水管,这也是市区地下雨水管道中的最大顶管

现场:已完成3个工作井建设

11月6日上午,龙隐路上(辅星路口—桂海碑林博物馆路口)机器轰鸣,十来个工人正在有序施工。记者看到,施工区域被绿色围挡围住,并张贴蓝色施工告示牌。施工告示牌上显示,该项目施工时间将于今年12月17日截止。

记者看到,该施工区域有三个工作井,工作井之间间隔约100米。工作井内壁已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其中,靠近桂海碑林博物馆门口的工作井内有地下水渗出,另外两个工作井均有红色吊机在开展作业。旁边放置有多个混凝土浇灌成的排水管

在现场施工的工人朱师傅介绍,目前三个工作井已完成开挖,准备将井里的水抽干,再用吊机把管道放进工作井,通过液压千斤顶,把内径1.8米的管道一个个顶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径1.8米的排水管道。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解决会仙路口积水点,龙隐路新建雨水管道,修建区域从辅星路口到桂海碑林博物馆路口,全长370米。“原来已经安装有1米宽的雨水排水沟了,如今再增加一个内径1.8米的排水管,完工后会有两个排水管沟,共有2.8米宽的排水口,将把这个片区的雨水更加快速地排到小东江。”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采用非开挖顶管技术 安装内径1.8米排水管

记者看到,因占道施工,施工区域前后的路面都设置了安全提醒。公交龙隐桥站临时取消,临时公交站距离斑马线处80米。电动自行车道也临时安排在人行道上。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施工区域地处于闹市,为不影响行人通行而采用非开挖技术,无需大面积挖开地面展开施工作业。施工中,只需要开挖工作井,通过工作井来完成排水管的安装铺设,用到了顶管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隐路上的施工现场。

桂林建昌建设有限公司是本次项目的施工单位。该公司项目负责人梁先生介绍,顶管技术在工作坑内利用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这种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减少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避免道路交通堵塞、保护环境等。

该项目的工作井可以完整放入长2.5米、内径1.8米的排水管道,还可以放入液压千斤顶。管节下到坑内,用液压千斤顶顶入土体。管节前有“机头”导进,千斤顶后有后座支撑。接口在顶进操作中完成,不断重复顶进接管工序,直至完成所有管节安装。每个工作井能顶长度100米左右的管道,因此设置了3个工作井。“把管道顶入泥土中,还需要工人把泥土清理出来。”梁经理介绍。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排水管顶管管道的内径在0.8米—1.2米之间,而龙隐路本次安装内径1.8米的排水管,可以说是全市最大的顶管。排水管的安装成本约9000元/米,后期使用期限内基本不用维护。

梁经理介绍,竣工后,工作井的坑位无需覆土,可改建成检查井。

排水速度约是原来2.5倍 解决附近片区内涝问题

10月30日,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施工方、监理、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多方现场勘察,发现靠近桂海碑林博物馆的工作井处,分布着岩石,位于路面以下6.23米深,这意味着施工难度加大。“如果是泥土、沙石,都可以快速解决,如今遇到岩石,那就得采用碎石技术,成本也会增加。”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经过多方商量后,当前正采用人工机械破石的技术来开展作业,同步安装顶管技术中需要的导轨及后座,预计11月8日开始实施顶管作业,三个工作井同步进行。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桂林市老城区积水点治理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内容有排水管网改造、泵站及中控室升级改造等。主要涵盖桂林市七星区、象山区、秀峰区、叠彩区4个城区16个积水点治理,敷设管道总长8872米,改造边沟盖板5318米,提升改造15座排水泵站及1处泵站中控室,配套建设灌渠清淤、管线迁移、绿化工程等。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本次在龙隐路增加了内径1.8米的排水管,完工后片区的排水速度是原来的2.5倍左右。新增的排水口将排入小东江,将解决会仙路口、七星公园片区内涝问题。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韦彦青)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