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专家!202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建议:“凡是扶了老人被要求天价赔偿的,一律按敲诈勒索罪起诉,没判刑也要高额罚款!”
李玫瑾教授的一席话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如果按照这样治理下去,“以老讹人”的现象或许会得到遏止。
而她之所以说出这样的一番言论,完全是因为此类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已经损害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长期以来,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向来秉持的传统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的时候,也是在帮助自己。
然而如今,就算原本是想做好事,人们也不敢打赌,自己会不会因为一个善举给自己“引火上身”。
在这些“例子”当中,有一个群体更是让人不敢轻易触碰,那就是上年纪的老人。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在公共场所活动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意外。
当一些无助的老人倒在路边的时候,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肯定都会想上前帮助,然而一些人正是钻了善良的空子,趁机将“帮人者”污蔑成“肇事者”。
最终好心的“帮人者”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感激,还为自己惹来了不少的麻烦,甚至遭到老人家属的讹诈,造成自身利益的损失。
2014年,小品演员沈腾和自己的搭档在春晚上通过《扶不扶》这个作品抛出一个有关人性的问题,那就是在看到老人困难的时候,究竟要不要“冒险”帮忙。
小品中许多大家看来荒谬的情节虽然是虚构,但是在今天的社会当中却屡屡上演。
2024年5月,南京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他心中不忍,走上前去将老人给送到了医院。
结果到了医院之后,老人的儿子不分青红皂白就向对方索要赔偿,老人也一口咬定小伙子是“肇事者”,这让原本做好事的人伤透了心。
好在小伙子早就考虑到被讹诈的可能,在下车帮忙之前打开了行车记录仪,将当天的真实情况给全部记录了下来,这才证明了清白,解释了误会。
之后做好事的小伙子得到了“见义勇为”奖,也收到了老人一家的道歉,但是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事后的补偿根本难以弥补对方心中的阴影。
针对这样的事情,李玫瑾教授直言扶了老人被天价讹诈的人就应该按照敲诈勒索来起诉对方,即便没有判刑,也要处以重罚。
温和的手段不能够根除这样的现象,只有让讹诈者认识到后果严重,才能有效减少此类的事件发生。
就算老人不是故意为之,这样严重的后果也能让他们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起码有足够的证据后再开口,三思而后行。
好心扶老人却被讹诈的事情仍在不断上演,正向的宣传教育要积极进行,但同时政府也要针对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做好事的人不心寒,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社会上信任缺失,人与人逐渐冷漠的现状。
任由这些“老鼠屎”搅乱社会环境,最终也会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错失求助的机会。
资料来源:李玫瑾个人账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