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乡,一位曾经被低估了的文史大家
虞云国 陈子善 江晓原 陈引驰 周立民 严晓星 联袂推荐
一本书读懂《红楼梦》里的博物学
书 名:《红楼识小录》(图文精选本)
著 者:邓云乡
丛 书 名:邓云乡集
书 号:978-7-101-16731-3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 价:66.00元
开 本:32开
装 帧:布面精装带腰封
字 数:120千字
页 码:276
CIP分类:I207.411
主 题 词:邓云乡;《红楼梦》研究
上架建议
传统文化/国学/大众读物
编辑推荐
1.堪称一部“红楼博物学”。红学家邓云乡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小物说起,将因年深岁改,今人已难考实的许多事物加以描述说明,仿若一座别致的“博物馆”。读了“识小录”再去读《红楼梦》,就会感到《红楼梦》真正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往往在只言片语里,就包涵着当时的许多社会现实和风习。
2.小中见大,由点及面。既说是“识小录”,其实绝不只谈风俗,也绝不限于“识小”,而是涉及多方面的历史,政治史、制度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如从精美绝伦的风筝,联系到工艺史;因风筝的价值,联系到当时社会生活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等问题。
3.精审精校,增补40余幅图片。于《红楼识小录》历年版本中小心对比诸版异同并校订讹误,于繁征博引的文字中查核文献并改定谬误,于雅隽萧散的语言中细读慢览并拾遗补缺,同时增补40余幅图片,可谓名副其实的“图文精选”。
内容简介
所谓“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中许多“味”都从小物中来。著名红学家邓云乡从书中的小物说起,以小识大,汇释难懂之物、费解之事,涵盖经济、交通、民俗、物产等各方面,构筑起一座别致的博物馆,将《红楼梦》的物质世界细展于我们面前。
作者简介
邓云乡(1924.8.28—1999.2.9),当代著名作家、民俗学家、红学家。1936年初随父母迁居北京,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因工作调动定居上海。撰写了多部有关旧京遗事、燕京风物、北平民俗等方面的作品,被谭其骧先生称为“不可多得的乡土民俗读物”。同时,长期从事《红楼梦》研究,以着重生活风物、服饰饮食等考证著称,更因《红楼风俗谭》一书成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唯一的民俗指导。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燕京乡土记》《文化古城旧事》《宣南秉烛谭》《红楼风俗谭》《红楼识小录》《红楼梦导读》《草木虫鱼》《云乡话食》《云乡话书》等,均已收入中华书局2015年版《邓云乡集》。
专家推荐
虞云国:
文史大家邓云乡先生出身书香门第,久寓文化古都,交游耆旧名宿,历经世变沧桑,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学殖深厚,腹笥丰盈,出入古籍今典,融会目睹亲见,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谙通于饮食厨馔之道,红楼说梦不啻独张一帜,燕京谈往堪称如数家珍,独运妙笔,撰为美文,砚耕勤奋,著述宏富,不仅见重于学术圈,而且驰誉于读书界。为契合当下阅读风尚,特选其集中引人入胜的文章,插配与行文相映成趣的图像,推出图文精选系列的《邓云乡集》。涉及的专题雅俗共赏,说掌故娓娓道来而见著者才情不凡;适应的对象少长咸宜,长知识应接不暇而令读者开卷有益。
陈子善:
邓云乡先生是我敬重的文坛前辈。在我看来,邓先生热情诚恳,尤其关爱后学。而他的文字和他的为人一样,清澈坦诚,不板着面孔,不居高临下,而是娓娓道来,真切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平等地与读者朋友交流。邓先生是北方人,对北京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他著述丰硕,其中相当部分就是写北京的。他迷恋北京四合院,在他笔下是那么生动鲜活,充满烟火气;他又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写《红楼梦》的书一本又一本,开了深入考证红楼风俗的先河;他还费了不少心血,以鲁迅日记为线索,旁征博引,写下了《鲁迅与北京风土》,填补了鲁迅研究的一个空白。……总之,若说邓先生是独树一帜的掌故家、散文家、红学家,决不是过誉。
江晓原:
邓云乡的文化随笔,学养深厚,题材广泛,心态平和,文笔隽永,广受好评。作者虽信马由缰,拉杂言之,读者仍兴味盎然,读之忘倦。其著作20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凡17种,卷帙颇繁。此次中华书局推出图文精选本,自每种中精选内容,小册在手,图文并茂,阅读弥增快感。读其书,长知识,广见闻。作者于帝京风物,尤多留意,沧桑之感,时见笔端……
陈引驰:
邓云乡先生笔耕不辍,多为短章,汇聚成书,转成宏著;正是因为这样的写作特点,加上他的文字质朴而有味,读者开卷有益,任意翻开一页,便能乐而忘倦地看下去。更重要的是,邓先生对于北平旧日的风物民俗,极为熟悉,这种熟悉,既由时时留心文献而来,也缘自早年的生活体验和终其一生的念念不忘;他许多有关《红楼梦》的文字,秀出时贤之处也正在风俗方面——通过邓先生的文字,我们很容易进入具体、可触的生活场景中,无论这种生活场景是真实历史的,或是文学虚构的。
周立民:
邓云乡学识广博,天文地理、节令习俗、红楼鲁迅,无所不谈,每谈无不兴味盎然。有人以“红学家”“民俗学家”称他,相对那些标准的学术著作,他的文字几乎都是学术随笔,读惯了那些模式化的高头讲章,邓先生的文字融化了学术的块垒,从细处见大学问,别开生面。于是,旧京的衣食住行、春夏秋冬、习俗礼制,在他的笔下都复活了,对旧京及其文化的依恋,使其文字有情感润泽,落入当代人心间亦不隔膜,反而有春风化雨的感受。此时,我们又会发现,邓云乡所讲没有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关于生活文化的叙述,它让我们对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有了重新打量和认识的契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品味、享受,不应当只停留在物质、欲望的层面,还应有更高的文化认知和感受。——邓云乡的作品无疑是引导我们重识日常生活、感受生活之美好最难得的读物。
严晓星:
邓云乡先生有着多重身份:红学家、散文家、美食家等等,而我最看重是掌故家。他跋涉在连接传统与当代的特殊年月,“有一代人的心史,就有一代人的掌故”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就在掌故中穿梭,与掌故生活在一起,万物皆成掌故。学识渊博,文笔又极好,春雨青灯,水流云在,旧家气息,时代沧桑,无不摄入笔底,激起一代代读者的心头微澜。
目 录
银块种种
黄金·金价
当头·当铺
大廊
大庙
凤姐放账
高利盘剥
抄家
黛玉进京
薛蟠旅行
骑射
扇子
“怡红夜宴图”辩
怡红院的炕
梅花
芍药·蔷薇
竹·笋·菱
吃螃蟹
乌庄头账单
酒令
吃茶
腊八粥
风筝
游戏
烟火
精彩章节
凤姐放账
《红楼梦》中写凤姐放高利贷,是暗写,是侧面写,常常是从对话中用几句话轻轻地点出来,一带而过,但分量却不轻,关系十分重要。这事始见于第十一回和第十六回,在十六回中写正遇贾琏回来在房中与凤姐说话时,旺儿媳妇来送私房利钱,被平儿拦住,事后对凤姐说:
那项利银早不送来……知道奶奶有了体己,他还不大着胆子花吗?
说明这利钱是凤姐私房,是体己银子放账所得利钱,是通过旺儿媳妇经手的,是平儿管理的,是瞒着贾琏的,当然更瞒着其他有关人了。
佚名绘王熙凤
再见于第三十九回,出园途中,袭人让平儿到屋里坐,并问这个月的月钱为什么连老太太、太太屋里还没放,平儿悄声告诉袭人:“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又告诉袭人道:
他这几年,只拿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又放出去,单他这体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又见于本回书后文,平儿对二门上该班的小厮道:
你这一去,带个信儿给旺儿,就说奶奶的话,问他那剩的利钱,明日要还不交来,奶奶不要了,索性送他使罢。
这里面进一步写清凤姐放账的资本,一是利用月初向账房支领大观园众人的月钱,到月底再凑别的钱来发月钱;这样每月翻滚,就等于常年这笔月钱都在为凤姐赚利钱,因此只这一笔就翻出几百两利钱。二是自己每月的月钱十两、八两攒起来,越攒越多。三是什么?平儿未说。此处平儿对袭人所说的话还是有保留的。即其他非法的资本,如馒头庵所得三千两就未说。
也写清凤姐每年的体己利钱收入,“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如果一年到了呢?最少该有一千五或者两千吧。这当然还是平儿有保留的说法,实际上仍是要超过此数的。
更写清了外面替她放账的经手人和经手人的手段。经手人旺儿也是拖拉日期,暗示也是靠这个办法来捞好处。
当时社会上面的各种债务,从地区上分,一种是北京,一种是外地,在外地还分城市和农村。这中间北京利钱最重,谓之“京债”。梁玉绳《清白士集》中曾说过:“俗间以放债为业者,京债最重,人每为所累。”而在北京的债务关系中,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一是各种商店以及银钱行业炉房、票号间的正常债务;二是私人亲朋间的友谊债务;三是前面引文中所说的“以放债为业者”的债务。这三者中,利率并不一样。第一种是正常的较低的利率,第二种更是无息或者低息的,如第二十四回中所写倪二借给贾芸钱,说明“我们好街坊,这银子是不要利钱的”。但第三种“以放债为业者”的债务则是重利的,倪二就是专门干这个的。他对贾芸虽然说是“好街坊”,不要利钱,但对别人则不然。《红楼梦》原文说得清楚:“这倪二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饭,专爱喝酒打架。”这就说明“放重利债”是他的职业,赌博场是他的业务场所,喝酒打架是他这行职业的看家本领。没有这点“本领”,在当时的都城中就不能以放债为业,放出去也讨不回来。
(清)改琦绘王熙凤
凤姐放账,不是第一、第二种,而是第三种,即“以放债为业”式的放账。放这种账,她不可能自己出面,必须有人替她办理,替她办这种事的人,必须像倪二那样的,也就是泼皮式的人物才行。这种人就是要有本事找得到借高利贷的人,到时又要有本事把放出去的账收回来。找得到借高利贷的人也不是件容易事,都城中不比乡下的贫苦农民多,而既因生活所迫要借高利贷,又因土地关系牵连着,不怕借债人逃走,漂了账。都城大官、富商都是大笔债务来往,不会借小额高利贷,而真正贫苦、不遭遇特殊意外的人,也尽可能不沾染这些放高利贷的泼皮。因而他们要找那些最理想的借债人是不怕任何大利钱,恨不得油锅里的钱都想捞来用,而又在压力之下能够有办法还钱的人。如家里管得很严的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浪荡子弟;薄有家产,突然吃了官司、锒铛入狱,急于打点花销而又缺少现钱的人家;外地晋京的土财主,被作好圈兜迷恋于嫖、赌的嫖客、赌客,类似这一些人,既敢图一时痛快,借各种阎王账,又不怕他还不起钱。但是这种“秧子”,不是到处都有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赌场等下级社会。一边摆赌台开赌,一边给赌输了、已经红了眼、急于借钱翻本的赌客放账。讨账的时候,该动软的动软的,该动硬的动硬的,可以逼债客卖房、卖地、卖妻、卖儿,甚至偷抢来还账。所以能够办这个的人,一是倪二般的地痞、泼皮,二是旺儿般的豪门恶奴。在社会势力上,旺儿这类的豪门恶奴,又比倪二这类的地痞、泼皮厉害得多。所以凤姐利用旺儿做她的爪牙,在外面放高利贷。在《红楼梦》的文字描绘中虽只寥寥数语,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不知有多少奸诈、阴险的骗局。像第十二回中贾蓉、贾蔷逼贾瑞写借据,第二十五回中马道婆骗赵姨娘写借据,类似这种骗局借约,在旺儿手下也是不会少的。
版 式 图
版式图1
版式图2
版式图3
版式图4
版式图5
实 拍 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