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自行车运动时除了全身专业、合身的装备,骑乘时搭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也已成了许多车友的标配,且近年无线耳机越加改良,骑车听音乐也变得相对以往安全。听音乐除了排解枯燥训练、放松心神,更有许多研究指出,听音乐能提升运动表现,坚持骑上更长时间或是减缓疲劳累积。
德国多特蒙德应用科技大学(Dortmund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一项研究指出,运动听音乐能减缓疲累,降低运动自觉强度,也就是让人低估自身的疲劳程度,使肌肉痠痛不再那么明显、有助增强运动耐力,且听音乐时会感觉时间过得较快,使我们耗费更少的精神能量来维持运动状态,藉此帮助我们更容易达成运动目标。对此,云基医院家庭医学科主治医师王律凯表示,舒缓神经、心神并释放压力,是骑自行车与听音乐的共通点,有正正得正的效果。
▲王律凯医生平日在骑行台上也会听歌,而他特别强调,户外骑车听音乐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使用降噪耳机,也不要开太大声,以免还没享受到音乐带来的运动表现提升,就先伤了耳膜或影响到最重要的骑乘安全。
节奏同步or情绪激励
音乐主要是通过2种模式为运动表现提供加成效果,首先,如果音乐和运动的节奏可以达成同步,那便会帮助我们的动作保持节奏感,且人会本能地使自己的动作跟上音乐节奏,因此,节奏快的歌能使我们无意识地加快频率,好让步伐跟在节拍上,在这个模式下,「动滋动」的律动歌曲比轻柔的钢琴乐章更能提高运动表现。
而如果音乐和运动内容明显不同步,那音乐便会成为增加动力冲劲和提升情绪能量的工具。低音强、音量大、节奏更明显的歌曲都能带来很好的激励效果,这时我们会受到音乐的「鞭策」。以上2种模式,王律凯医生以自行车运动说明,在骑行台上的训练或是户外的长途巡航,就可选择较律动感的音乐,若遇到上坡,要进行高强度的挑战时,激励人心、亢奋热血的音乐能更有帮助。
安全享受运动与音乐
对于骑车听音乐,王律凯医生强调,没有比安全骑乘更重要的事情。他首先提到,音乐可能会分散骑乘者的注意力,在车多、相对危险的空间,或是正在学习新技巧、适应新环境时,建议拿掉音乐以便接收来自外部的变化。
而音量过大是另一个常见问题,长时间或反覆接受80分贝以上的声音,容易导致听力损伤,甚至出现头晕、烦躁的情形,王律凯医生表示,运动时流向耳朵的血液会变少,而这会让耳膜变得相对脆弱,但许多人音乐听到忘我,或是为了盖过踩踏的声响,音量很容易就调的过高,超过80分贝甚至到120分贝,造成另类的「运动伤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流行的骨传导耳机,不必塞进耳道的设计对于骑乘听歌来说,有许多很棒的优点。首先可降低对耳膜的损坏,并且更容易保持清洁,避免汗水堆积耳道滋生细菌,且在听音乐时也能时刻接收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更适合单车等户外运动使用,达到安全骑乘效果。
选择合适的音乐
音乐选择应配合运动内容,暖身时可选择慢节奏的音乐,90至115BPM(每分钟多少拍),步调缓和的运动可搭配115-135BPM,而进入快节奏、激烈的项目时,则选择135 BPM以上的音乐。目前手机上有许多APP可以设定指定的BPM来搜寻音乐,也可以直接调整歌单里音乐的BPM,建议选择节奏不过度复杂的音乐,能更好配合运动的动作及幅度。
而最棒的运动音乐,不单单只是节奏刚好而已,英国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一项研究发现,具有激昂曲调、乐观正面的歌词,更能激发运动表现、让人备受鼓舞,且使用者亲自编排歌单,按自己个性、语言文化、喜好来选的歌曲会更有效果。王律凯医生就分享,曾在比赛中进入撞墙期,但歌单刚好进入周杰伦的专辑,突然就有了动力并坚持到最后,跟着哼甚至都忘了当下的痛苦。
此外还要提醒,音乐也不是非听不可,需依使用者状况自行调整,像有些人容易被音乐干扰,那就不大适合,或是平日训练养成听音乐的习惯,造成没有音乐时反而觉得怪怪的、降低了情绪的张力,结果到了比赛时才发现赛事禁止使用音乐电子设备,可能影响到心理层面及实际成绩,因此在训练中,适度使用而不过度依赖,才是上策。
图、文│廖庭毅
采访协力│云基医院家庭医学科主治医师王律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