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查账时,居然发现周总理的账户上在30年前存上了1.2万英镑,经过多年的利息叠加,如果账户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46.7万元之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银行发现周总理的账户中居然有一笔“奇怪”的账目,最初存入的时间是三十年前,如今已经从1.2万英镑变为了四十多万。
这笔巨款的来源无人知晓,可是周总理当时的月工资也不过才四百元,生活极为简朴清贫,这笔钱究竟从何而来呢?
经过调查之后,人们才发现这笔巨款背后藏着的是两位老人一生的爱国热忱。
上世纪四十年代,正值二战爆发期间,一个年轻的姑娘为了生计前往中国银行驻伦敦分行应聘,她的名字叫作多利。
那时候的多利刚二十岁,她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中,虽然自己的家庭在战争中被破坏,但是她的心中一直记得父母的教导,为人要正直节俭,内心温柔善良。
在分行工作期间,多利发现了一个令她震惊的事实,那就是宋美龄设立的抗日募捐箱本质是为了自身牟利,这些善款全部进入了她本人的口袋。
要知道中国百姓当时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来这里募捐的好心人的都是想出一份力来帮助那些贫苦的中国百姓,而这些善款原本也该用于支援抗日战争。
宋美龄的大胆和贪婪让在内部工作的多利十分不满,她悄悄地将他们的募款箱给藏了起来,将红十字会的留在外面,这样可以保证募捐的钱能够真正发放到中国。
虽然她的作为十分勇敢,但是上级领导知道了之后,却迫于压力对她做出了辞职处理。
幸好一个年轻的中国职工为她求情,这才让她免于被辞退,这个小伙子叫刘本昆,多利被他的善良和勇敢打动,感激他的出手相助,几年后同他结为了夫妻。
婚后,多利改变了自己的名字,在丈夫的建议下取名“刘道蕊”,成为了一个拥有外国样貌的“中国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顶着银行上级的压力保住了分行的资产,没有让这笔资金被转移到台湾。
局势稳定之后,刘本昆夫妇凭借着优秀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伦敦过上了宽裕的生活,可尽管如此,在他们的心中祖国才是最终的归处。
于是他们不断申请能够回到祖国工作,为此他们愿意放弃在这里的生活,只希望能够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临走前,他们将英国的资产变卖,变卖后的1.2万英镑一直被他们保留着。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正在逐步发展当中,刘道蕊为了爱人选择加入了中国国籍,但是她的身份却在很长时间里遭到了怀疑,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顶着压力,他们没有屈服和顺从,而是悄悄将1.2万英镑匿名寄给了周总理,以个人名义捐赠给祖国,在他们看来周总理是最值得信任和敬爱的人,他们早就准备将这笔资金用到国家建设事业上,如今也算是了却了心愿。
不过周总理当时表示国家不能接受这笔个人存款,但因为查不到捐款人的信息,他便只能在中国银行开了一个账户用于暂存这笔钱,等到找到捐款人后再做处理。
谁也没想到,这一放就是三十年,若不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发现了这笔巨款,它们背后的故事或许就此被岁月掩埋。
三十年后,银行工作人员终于辗转找到了刘本昆夫妇,他们认为捐赠出去的钱就没有收回的道理,索性将这笔钱设立成了专项基金,奖励工作突出的年轻人,一直到今天都还在发挥作用。
两位老人对国家的贡献令人感动,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也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之一,不管身在何方,永远不变的是一颗中国心。
资料来源:
参考消息
[百姓故事]英镑的故事——《东方时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