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从徐州城下退兵了。
原本,为了报杀父之仇,曹操对徐州是志在必得的。此前对他有过大恩的陈宫亲自前来劝说,说张闿杀曹父肯定跟陶谦没关系,徐州百姓更是无辜,不能这么做......但曹操将之怼走;
随后在徐州城下,陶谦打不过曹操,仗义前来相救的孔融和田楷也不敢近前,只能远远扎营。
这时,刘备率领他不多的人马到来,并与张飞冲入徐州城中。
在徐州,刘备说,我们先礼后兵,我先写封信吧——不料曹操竟然把这个天大的面子给了刘备,他退兵了!
当然,大家都知道,曹操退兵主要是因为吕布袭击了他的后路,他担心自己腹背受敌,这才卖个人情给刘备。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什么人不重要,劝说的时机很重要。
曹操退兵,陶谦着实松了一口气。
相比同样千里奔赴前来救援的孔融和田楷,他对刘备表现出特别的友好信任。
刘备初入徐州,他要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推辞不肯;曹操退兵后,他请前来相助的孔融、田楷入城大宴,再一次当众提出要将徐州“送”刘备。
刘备继续推辞——这不是请你吃顿饭送你一件衣服,要了也就要了,那是一个徐州啊,刘备怎么敢要?就像,现在,忽然有个朋友说,要送你一套房子,他敢给,你也不敢要啊!
眼看刘备执意不肯,陶谦只好退而求其次,说徐州附近有个地方叫小沛,我保举你为“豫州刺史”,你带兵驻扎在这里可好?缓急之时可以帮助我保护徐州——原来陶谦是被曹操吓破了胆,想要借此留住刘备,帮他守护徐州。
刘备原本是公孙瓒保举的“平原令”,一直依附于公孙瓒。
现在,陶谦开出了更大的价码,表现出了更大的诚意,刘备欣然同意,便带着刘关张留在小沛,脱离了公孙瓒。
不久,已经63岁的陶谦病重,临终前再一次请刘备前来,真诚相让。徐州豪强糜竺、陈登等在旁极力相劝,刘备这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徐州,这就是著名的“三让徐州”。
“三让徐州”的故事与小说“尊刘抑曹”的主旨完全一致,充分表现了刘玄德的忠厚仁义,于是在作者浓墨重彩之后,又被后人被编成戏曲,广泛流传。
可是,当我再读这段,忽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首先,我怀疑陶谦,他真的那么大方吗?一让再让三让,将这么大的地盘送给非亲非故的刘备?
他口口声声说是为徐州百姓,可是,曹操之所以在徐州大开杀戒,其实只为陶谦而来,认为是他害死了他父亲。陶谦若是真的爱惜百姓,自己去曹营领死就行了,何必非要与之交战,生灵涂炭?
陶谦还说是为保“汉家城池”,可是,陶谦真是汉朝的忠臣吗?大汉的皇帝还在呢,“徐州牧”是国家任命的封疆大吏,岂是可以私相授受的?你陶谦说让给谁就让给谁?眼里哪还有大汉皇帝?
这样的陶谦,真不是陈宫和刘备口中的“仁人君子”啊!他有心机亦有魄力,早已将徐州当作自己的私人地盘,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于是,我有了第二个发现。
既然陶谦并非什么忠厚长者,那么,当初曹操父亲被他派出的张闿杀害,很可能,真的,就是陶谦的阴谋。后来他被曹操讨伐,一点都无辜。
当然,以护送之名截杀老弱妇孺,无论如何都让人不齿。所以,这个阴谋算计,陶谦不一定直接告诉张闿,但他认为,以张闿所不贪财怕苦的本性,这个结果希望很大。
我当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我有类似事件的旁证。
后来更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后,从关羽把守的华容道逃走——有很多人(包括历史学家)都说,真正想要放曹操的是诸葛亮!但他不能、不便下这个命令,所以他派关羽去把守华容道——因为只有重情重义的关羽,因为受过曹操的大恩,才能放走曹操……
回头看陶谦,他早已将徐州当成了自己的地盘,身边岂能没有心腹?
若是他真心诚意结好曹操,那么他完全可以派个更可靠的人、或者家眷都在徐州的人护送曹父一家,何必非要派那个出身黄巾、野性未改、无所顾忌的张闿?
除非,他就是想要借刀杀人,像后来的诸葛亮就想放走曹操一样......
至于陶谦为什么要杀死曹父曹嵩?曹嵩亦曾是位高权重的“三公”之一的“太尉”,在朝野上下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如果让他与曹操会合,岂不是更加助长的曹家势力?
所以陶谦精心策划,以结好曹操的名义,主动出境相迎,热情款待,然后派兵护送。事成,他将责任全都推给了张闿……
所以,我也终于明白了,当陶谦面对曹操时,为何一句歉意都没有?
因为,他自己就是真凶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