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军力量一向不是强项,因为长久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内向型的国家,很少有对外开拓的时候,所以对于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国人往往望而却步,很难产生征服海洋的想法。再加上中国的北方总是有游牧民族的入侵,长久以来的积威也让统治者很少抽出时间来看一看辽阔的大海。历史和地理的双重因素最终让中国的海军力量变得尤为薄弱,近代以来更是败给了嘬尔小国日本,一场甲午海战才唤醒了中国人的春秋大梦。
但是到了现代,海军力量仍然是中国军事中薄弱的一环,比如最近中国才刚刚拥有了航母,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航母早就成了海军的舰队之中非常普通的一环。中国现在大力的发展海军不仅仅是为了保家卫国,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要将曾经甲午海战丢掉的面子挣回来。堂堂中华大国,竟然在和日本这样的岛国海战的时候一败涂地,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中国就是因为这件令国家颜面扫地的事情才开始觉醒的。
说到甲午海战,现在距离甲午海战已经过去了一百二十余年,我们现在回顾当时的中国,对比中日双方的军事力量,还能不能从甲午战争中得到什么启示呢?答案是自然毋庸置疑,回顾历史,一定能够找到新的启发,正所谓“日三省则无过”,就是这个道理。接下来我们就再次回顾历史,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看一看甲午之前的中国朝堂。
其实,辽阔无边的大海一向让人害怕。西方国家也是为了开辟新航道才迫不得已进行了海上的探索,但是当我们进入海洋时代以后,一切都变了。原本弱小的现在已经强大,原本强大的现在却羸弱不堪。任何故步自封的力量最终都被证实是自取灭亡,晚清以其封闭和顽固成为了这句话最好的证明者。
那么,难道说大清真的如此不堪,连一支海军都没有办法训练出来吗?其实不然,鸦片战争之后,一大批有志之士就已经认识到了海军力量的重要性,这其中更是以左宗棠为首向朝廷呈上了成熟的方案。我找到了左宗棠当时的奏疏,其中明文写道:自从海战在中国打响,没有海军力量的中国人就只能坐以待毙,等着洋人攻过来,曾经的港口城市无一不是生灵涂炭,再这样紧迫的环境之下,我们也必须建设海军。而且还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左宗棠在奏折中用了一个很浅显的说法,海军力量的对比,就如同过河,人家撑着小舟渡河,大清国却只能结木筏过河,这中情形无异于倒持矛戈,授人以柄。
左宗棠的奏疏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远见卓识,当时大清国内刚刚经过一场大乱,太平天国将将被镇压了下来。但是国家远远没有安稳下来,在这个紧要关头,左宗棠能够提出建设海军,绝对是名臣才能有的见识。清廷之中自然也不乏明智之人,左宗棠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了重视,朝廷下令建立福州船政局,而且在这里设立了学堂,专门为大清国培养海军力量。中国的海军,就是从这个地方发轫的。
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国际力量的对比,以及琉球事件的发酵,朝廷开始认识到建设海军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个时候,朝野上下一心,开始为海军出谋划策,购买铁甲舰、更新武器装备,每一桩都成了牵动人心的大事件。很多朝臣都迫不及待的希望大清能够购买更强的铁甲船,以此来守卫我国的海疆。
其中有着近代海防规划者之称的丁日昌早甚至已经向朝廷说出了日本即将和中国开战的推测,希望能够警醒朝廷。为了自身的安全计,慈禧太后也批准了北洋水师的筹备,直到1888年,花费了清政府巨大人力物力的北洋水师正式成军。乍一看,北洋水师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觑,仅仅是一系列远字号的舰艇就已经让人信心大振。更不必说,舰艇之上威风凛凛的水师官兵了,到这个时候,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中国重新崛起的希望。毕竟数目如此多、装备如此精良的海军即使是在全世界也是排的上号的。
在没有进行过实战之前,中国海军的力量能够排到全世界第八的位置,比起日本十六的排名高出了不知多少,这个时候的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恐怕从没有想到坚船利炮的北洋水师会败给日本。或许正是被中国海军已经强大的假象所蒙蔽,也或许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已经满足于这样的军事力量,他们不再为北洋水师购买装备。所以,1889年以后,北洋水师的装备不再更新。更有甚者,1892年,为了给慈禧太后筹办生日宴会,户部竟然决定接下来的两年都不在添购舰艇。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国大事本来应该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事务,如今却要为太后的生日让步,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反观日本,自从1886年以后,几乎是全民都在为海军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不但动用了国库之中的大笔钱财,而且就连天皇的家人都拿出了自己私藏的钱财首饰,来为国家添置军舰。两相对比,高下立判,北洋水师被超越从这里看来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
因为日本几乎是全民都在为军舰筹资,所以自身国力弱小的问题也就大大缓解了。日本和中国一向有密切的往来,所以也早就对中国富饶的土地有了觊觎之心。中国强大的时候,日本只能老老实实的表示臣服,可是一旦中国稍稍表现出一点颓势,这头饿狼就在身后亮出了獠牙。趁着大清当权者的昏庸,日本采购了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舰艇。这场军备竞赛的天平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慢慢倾斜。而大清朝堂上的权贵们还在为了自家的私利而暗自谋划,这样愚蠢的举动无异于自掘坟墓。
但是就连水师的创建者左宗棠本人都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富有四海的大清朝在短短几年内就建立起了全世界排名第八的水军之后,统治阶级的内心深处可以说是洋洋得意,他们已经沉醉在大清再一次无敌天下的梦幻泡影之中。左宗棠虽然教之前的魏源有了进步,可是他的战略眼光依旧没有放出国去,他认为,北洋水师真正的任务还是拱卫自己国家的安全,守住海口、天津这样的要地,让京城的安全得到保障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始终扩张下去。这样的想法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愚蠢的,毕竟那个时代的军事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胜今天,一旦落了后,就很难翻盘。
而且大清的军队一向都是陆地上的雄狮,没有海洋战争的经验,一旦装备落后,上了战场难免就会发生士兵手足无措的状况。大清虽然富有天下,可是军事力量与其他东西完全不同,不是短时间就能够提升的,唯有长时间的训练,士兵才能够熟练地掌握军械。前文已经提到过,北洋水师最后的几年中,朝廷已经不再重点看护,既然装备都不更新了,相比北洋水师的俸禄恐怕也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克扣。
相比举国造船图谋中国的日本,大清真的是完全不如。正所谓,想射大雁往往只能射到麻雀。大清帝国用来保家卫国的水师怎么能够和日本人“布国威于四方”的海军相提并论呢?因为战略目标确定的就很小,中国也不曾将那一个国家的军队作为自己的敌人。而日本却是时时刻刻都将中国作为自己的小试牛刀的对手。当双方到达战场之时,日本人早已经演练过无数次了,而中国士兵却丝毫没有作战的准备,兵器生锈,装备落后,士兵战斗的素质也不高,战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以有些时候,贫穷并不可怕,真正让人绝望的是,自以为富有之后的骄奢淫逸,败坏家产。这样的事情往往生于忽微,而且根深蒂固,难以拔除。只有吃了大亏之后才会觉醒。
甲午的失败给了中国人一记重锤,此时的世界已经变了样,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仅凭借一队骑兵就能纵横天下的年代了。富有的中国失败而贫弱的日本胜利,这样的结局没有人想得到,可是以弱胜强的例子古往今来还少见吗?
从甲午战争之中我们所能得到的就是吸取失败的教训:任何想要故步自封,甚至是谋求私利的国家都会被历史所淘汰。而被淘汰的命运就是被人所剥削,被人所奴役,这一点,满人想必是深有体会的,他们在建立大清之初不就是强行要求汉人改变自己的传统,甚至剪掉了头发,穿起了长袍马褂的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