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防务市场出现令人意外的转折,中国为歼-10出口型战机采取了不寻常的生产方式。 长期以来,歼-10一直是中方空军的主力战机,但北京目前决定,要将出口型纳入国内生产批次的做法,引发了防务分析师的关注。

《保加利亚军事网》(BulgarianMilitary.com)7日指出,在军用航空制造业,通常会为出口型战机另开生产线,但中国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在常规「09批次」系列内生产出口版歼-10CE。 这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好奇和猜测,他们想了解,中国为何以这种独特,具经济考量的方式偏离惯例。

传统上,当一个国家开发自用战机的出口版时,会另外设计生产批次或生产线。 而这通常是为了修改,以满足国际武器规范,或特定客户需求。 就歼-10而言,普遍预期中方会在独立批次中打造出口版,这样更容易控制定制规格,并处理出口法规。

但将歼-10CE整合到09批次中,基本上是将出口版与打算供中方空军使用的战机放在一起,而这似乎既不符合惯例,对某些人来说,也有些令人费解。 分析指出,这种做法显示,中方正将效率和成本效益置于传统的分隔式生产法之上,而这很可能是为了简化生产,并加快对国内外客户的交付速度。

而这决定背后的主要动机之一,或许是基于降低生产成本,还有优化效率的需求。 合并国内和出口版战机到单一生产批次,意味着更大的产量,得以靠规模经济大幅节约成本。

不过,分析也指出,另一种可能在于,歼-10CE与中方空军使用的标准歼-10在技术上高度相似。 要是出口版修改程度相对较小,那将歼-10CE整合到09批次的同一生产线,就说得通。 这类细微差异可能包括对航电设备、通信系统或特定软件组件的调整,而这在生产后都能较容易修改。

中国通过将国内和出口版战机间的技术差异最小化,有效地创造了更灵活的生产系统,得以快速调整资源,以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