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中原战场上,80万国民党军队和60万共产党军队投入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结果以共产党完胜。一举拿下长江以北的半壁江山,最终问鼎中原而宣告结束。这一结果也再次印证了中国的古话,得中原者得天下。那么在当年的中原大地上,国共双方到底上演一场怎样一场世界的大决战呢?
1948年,国民党开始连连失利,在东北战场上回天乏术。然而,蒋介石虽连吃败仗,但一直心存侥幸,他认为只要能站住中原,就仍有希望东山再起。他在南京的军事检讨会上提出了新的战略。为了遏制共产党擅长的运动战而彻底集中兵力至全国作战中心与黄河、长江之间地区,将原来分散部署的198万正规军组成10余个进剿兵团。强蒋介石开始用毛泽东的办法来对付毛泽东。那么面对重整旗鼓的蒋介石,毛泽东又当如何应对呢?1948年9月24日,粟裕的一封电报被送到了毛泽东的案头。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在电报中提出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中写道,我们认为,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1.蒋介石选统帅:
在此危机存亡的关头,蒋介石首先考虑的是中原决战的统帅人选问题。国民党内部最为推崇的人,自然是比较能打仗的白崇禧。然而,作为桂系二号人物的白崇禧与蒋介石的矛盾很深,并且在中原的战略部署上,白崇禧与蒋介石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在全国的各个战区,蒋介石最看重的是徐州。然而,徐州作为四战之地,地势平坦,难守易攻。蒋介石重兵屯守徐州。白崇禧却认为蒋介石策略是不智之取,白崇禧认为要守住南京,必先守住长江,而要守住长江,必先守住淮河,所以中原剿总应设在两淮重镇的蚌埠,而绝非徐州。蒋介石不仅与白崇禧无法在战略上取得共识,并且在政治争斗中,白崇禧无疑也是蒋介石在党内的最大敌人。蒋介石曾说过这样的话:“共产党是皮肤病,搽搽药就好。白崇禧是心脏病,要人命。”所以蒋介石虽然不会把徐州大军交给白崇禧啊,那么最后选中的是谁呢?谁也没有想到,他居然选择了刘峙。
刘峙,黄埔一期学生,从北伐时跟从蒋介石,鲜有战功,唯一的特长是处处对蒋介石紧跟照办,于是得以任用提拔,为国民党将领们戏称为长腿将军。他走马上任后,大家纷纷议论,徐州是南京的北大门,就算不派一只虎,也该派一只狗,怎么判了一只猪呢?蒋介石也清楚刘峙的水平,他深知打仗绝非儿戏。于是派遣了一位能战的助手。他就是杜聿明。蒋介石任命杜聿明担任徐州剿总副司令,由他实际负责战略指挥。但是这个时候,杜聿明身患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对于一年前多去了左肾,以及脊椎畸形,导致行动十分艰难。然而,重病缠身的杜聿明,临危受命。一上任就,就拟定了十分详细的部署。主动放弃郑州,开封、商丘等城市。集中优势兵力,寻找华野主力。一旦抓住战机,依靠机械化部队快速迂回包围。这个计划很快获得了蒋介石批准。杜聿明已准备赶往徐州进行战前部署。
如果国民党军先于共产党的华东野战军开始行动,淮海战役的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杜聿明正要上车前往前方指挥部,突然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叫他立刻乘飞机去东北。原来此时,东北共产党发起了规模盛大辽沈战役。如坐针毡的蒋介石派杜聿明去战时正激烈的的东北战场,指挥国民党军队作战。于是刚刚出炉的徐州方面的作战计划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刘峙说,这么大的战役不敢指挥。驻守徐州的数十万国民党军呆在原地,一动不动,大战前的时间就这样浪费。
2. 毛主席战略诱惑蒋介石:
徐州剿总的不作为,为毛泽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先发制人的机会。他抓住时机做好了战略计划决定,以15万人围歼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另外用边打边退的战略,诱使来增援的兵力脱离徐州。在伺机而动,围歼国民党军队。相继攻下宿迁、蚌埠。让国民党刘峙全军处于孤立地位。11月4日,华东野战军正式下达了发起淮海战役的攻击命令。两天后,蒋介石以总统的身份发布命名,徐淮会战是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关键时刻。陇海路东段,距离徐州约100公里,是整个苏北地区的门户,驻守新安的是国民党的黄百韬第七兵团。解放军要发动淮海战役,打通山东和苏北解放区之间的联系,攻占两淮地区,就需要先从这里下手,扫除这个障碍。驻守新安镇的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虽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但是对蒋介石绝对忠诚。他在战场上尽责争先,打起仗来,凶狠强悍。这个时候华东野战军已经开始向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进发。10月14日,毛泽东起草电报,要求华东野战军以两个纵队突入西南,从西北威胁徐州,又以一个纵队控制徐宿公路,从南面威胁徐州。以上各项部署都是为着钳制徐州各部援敌,使其第一个感觉是我军似乎有意夺取徐州,而不能确切地断定我军并非夺取徐州,最终目的是围歼黄百韬兵团。
果然,蒋介石被解放军多路佯攻蒙蔽了方向,错误的判断解放军的主攻方向是徐州。11月7日,黄百韬接到蒋介石的命令,从新安镇撤退到徐州,而共产党的华野各队队,此时还在向新安镇猛扑,准备在那里围歼黄百韬兵团。当晚,华野第一个冲锋新安镇,出乎他们的意料,新安镇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他们来晚了一步,此时的粟裕感到十分紧张,如果抓不住黄百韬兵团,在此之前的一切部署和努力都将前功尽弃。粟裕一声令下,华野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猛追不穷。新安镇距离徐州只有100多公里。如果第七兵团全速推进,只需两三天便可到达徐州。11月7日,国民党第七兵团十多万部队来到了新安镇以东的运河前。直到这时,黄百韬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他居然忘了在他撤退的必经之路的运河上架设浮桥。当时京杭大运河一带只有一座铁路桥,为了过桥,第七兵团排起了几十里的长蛇阵。黄百韬兵团同解放军先头部队赶上,只能边打撤。最终往西撤退70多公里。
此时蒋介石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驻守在台儿庄一带的第三绥靖区张克侠,何基沣两将军,带领两个半师共3万多人宣布起义。对于华野来说,这无疑是个天赐良机。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们突然宣布起义,便敞开了一个大缺口,使徐州北面大门洞开。解放军不但可以直逼徐州,还可以拦住正在西撤的黄百韬兵团。此时的毛泽东终于定下了战略决战的信心。1948年11月9日,毛泽东三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中写道,极力争取徐州附近歼灭敌人,勿使南窜。将这封电报视作为淮海战役的总方针。
1948年11月10日,等黄百韬兵团主力渡过运河到达碾庄时,解放军还没有对其形成合围。原本准备继续西进的他,却收到了蒋介石空投的一封信,信中蒋介石命他就地抵抗。蒋介石下令集中全力歼灭匪患,黄百韬兵团应在原地位置固守待援。在信的结尾,蒋介石还写道,此次徐州会战关心党国存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就这样黄百韬只能坐以待毙。当刘峙听到国民党内部起义的消息后,为了避免徐州有失他电令驻守在黄百韬兵团周围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部队立刻撤回。这样后果就是黄百韬兵团的周围留下了一大片空白,无疑是将第七兵团送上断头台。这时,一直对黄百韬穷追不舍的粟裕,感到机会来了。
3.杜聿明超前战略方针未被采纳:
1948年的11月11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将黄百韬兵团围困。慌了神的蒋介石再一次想到了杜聿明。他将东北战场的杜聿明,匆匆召回到南京,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议上,精明的杜聿明认为不能被各种告急电迷惑。他准确的判断,解放军只是以一部分人马牵扯国明党军队。醉翁之意并不在攻取徐州,而是集中兵力围歼黄百韬部队。听了杜聿明的分析,蒋介石才如梦初醒,一定要解黄百韬之围。我已经把飞机给你备好了,你今晚就去。于是当晚,杜聿明就登上了飞往徐州的飞机。
杜聿明一下机就提出反击解放军的对策及大胆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突然南下突破东野主力部队,然后迅速回师,解围黄百韬。这种策略,极有可能在南线形成国民党30万大军,夹击我军11万人的危局。
杜聿明的建议最终没有实行。因为刘志认为他的对策不符合校长的意思,所以坚决反对。最后刘峙下令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和李弥的第十三兵团联合向徐州以东攻击前进,解救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蒋介石每天10万火急的,电报发给杜聿铭,务必尽快与黄百韬会师年中。在正面攻击情况下,杜聿明将孟良崮战役后重组的第74师调出,由潘塘经双沟迂回攻击解放军的策略,向解放军的后背猛插一刀,以迫使其后撤。杜聿明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一战略想法会和另一个人不谋而合。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毛泽东。毛主席认为当天就可以解决黄百韬兵团的毛泽东担心邱清泉会掉头逃跑,于是他命令华野速派韦国清兵团当夜出发,迂回到敌人后方,切掉邱清泉的后路。于是,中原大地上奇特的一幕发生了。
1948年11月16日凌晨3时,两支执行同样作战任务的部队,在潘塘这个小小的地方迎头撞上,短兵相接。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令双方的将领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华野指挥官判断对方是一股流窜的土匪散兵,而国军将领则认为对方是一部溃散的土八路。于是双方并没有过多的纠缠,立刻脱离战斗,继续向前。当这两支军队擦肩而过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对方的部队先不见首,后不见尾。顿时紧张起来,于是两条巨龙交缠在一起,小小的潘塘打翻了天。待到天亮时,双方将领大惊失色。犬牙交错的双方部队以潘塘为中心,以扭成一个纵横术里的巨大漩涡。双方打得昏天暗地。这时粟裕认为,迂回突袭的原始初衷已经暴露,于是他命令部队迅速脱离战斗,不与敌纠缠,另寻战机。至此,这场仓促上演的战斗,以双方打了个平手而告结束。然而,国民党却赋予了这场战斗不一般的意义。一场大战,一个军主力还在,这个连吃败仗的国明党军队简直是奇迹。蒋介石的嘉奖令,各省的贺电纷纷飞来徐州城,彩旗飞舞。
4.粟裕全歼黄伯韬兵团:
西柏坡的毛泽东彻夜未眠,他告诫前线的将领。此战胜利,不仅长江以北的局面稳定,全国局势基本也可以看出端倪。也就是从这一天起,他改变了内战初期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口号。1948年11月19日,解放军向黄伯韬兵团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华野集中上百门重炮对碾庄进行为轰击。几千发炮弹,浓烟滚滚。4个小时后,第二道防线被突破。望眼欲穿的援兵最终也没有等来国民党军队,12万大军丧失殆尽。黄百韬通知64军军长刘振香突围,不要管他。他说我年老了,而且即使做俘虏,我也走不动,而且难为情。我死以后别人还知道有忠心耿耿的国民党人,或可使那些醉生梦死的人醒悟过来,国民党或许还有希望。11月22日午夜,黄百韬拿出一张纸条在背后写上黄百韬尽忠报国。他把纸条交给杨廷宴,请他代为转交给蒋介石。自此,他抠动了扳机,饮弹自尽。
蒋介石则听闻黄百韬第七兵团全歼的消息后痛心疾首。而半个月几乎没沾过床的粟裕,听到黄百韬被全歼的消息只报了一声,哦,身子一歪,睡了过去。那天晚上毛泽东房间的蜡烛也亮了半个月之久。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6日至22日,历时17天。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一个兵团部8个军部18个整师,毙伤国民党军50500人,俘虏96600人,加上起义投诚共计178000人。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的这块硬骨头终于被啃下来了,毛泽东下一步的主攻方向,会指向哪里呢?欢迎关注揭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