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17%-35.3%不等的反补贴税。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将被征收以下反补贴税,具体为比亚迪17.0%,吉利18.8%,上汽集团35.3%。其他合作公司将被征收20.7%的关税。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特斯拉将被征收7.8%的关税。所有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将被征收35.3%的关税。

针对欧盟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中方表示不认同、不接受,并且已经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另外,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在欧盟进行反补贴调查和投票过程中,中欧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与磋商,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与中国商务部部长在最后时刻还在进行对话,努力通过谈判找到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最新例会上表示,中方将欧盟对我电动汽车反补贴终裁措施起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此前,中方已将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初裁措施诉至世贸组织。我们遗憾地看到,尽管包括欧盟成员国政府、业界和民众等有关各方提出大量反对意见,欧方仍发布相关终裁措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反补贴税。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为维护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利益和全球绿色转型合作,中方决定就欧盟反补贴终裁措施提起诉讼。

而在决定发布当天,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发表声明称,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对欧洲的繁荣、就业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负面影响。穆勒警告称,此举可能会加剧贸易冲突风险,并最终损害整个行业。穆勒坦言,征收关税将直接导致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成本上升,并可能阻碍电动汽车的推广。她呼吁各方继续保持谈判的开放性,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对话,努力寻求消除额外关税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院创始人、巴基斯坦专家凯瑟·纳瓦布在中国日报网撰文称,对于欧洲而言,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可以加快普及电动汽车、加速实现气候目标、激发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创新热情。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以较低成本大规模生产高品质汽车,有助于欧洲缓解新排放标准和持续通胀带来的压力。正如美国智库荣鼎咨询所指出的,全球汽车供应链已经为适应新技术而进行调整,在此背景下,限制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入将让欧洲错失重大机遇,并且可能阻碍其技术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关税、配额等壁垒并不能“保护”产业的发展。产业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发展起来。尤为重要的是,在产业链已经全球化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更多的来自组织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欧盟的做法是伤人不利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此次反补贴调查是一起典型的披着合规外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加征关税不仅违背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也不利于中欧汽车产业合作和绿色低碳转型。中国汽车产业界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政府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开展诉讼,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希望中欧双方从产业合作大局出发,继续开展进一步对话磋商,共同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推动中欧汽车产业不断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