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皮筋,两个搅拌棒,一个乒乓球,不到两秒钟,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弹弓;一张锡箔纸,几根毛根线缠绕,两个纸杯,一个地形地貌沙盘就做好了;利用环保材料制作的纸船在水中快速航行;自制圆柱承重模型可以承载一桶水的重量......

在中关村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中关村一小”)第21届科技节上,我们见到了很多创意小能手。最简单朴素的道具,经过他们的巧思和巧手,也能变成一个科创小作品。最重要的是,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简单、很自然的事。

都说科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了抓好小学阶段这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中关村一小努力营造“善待个性、尊重差异、激励特长”的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科学教育的意识,开展科学教育实践,形成稳固、长效的因材施教机制,帮助儿童获得适宜科学素养发展的早期经验。

建校75年来,中关村一小基于被19家科研院所环绕,长期浸润在浓厚的科技氛围中的独特优势,不断探索着科技教育的新路径。从最初到科研院所参观,到完善课程建设、丰富科学教育实践,成为中国科学院早期人才培养基地,再到前几天获评全国教改实验区首批实验基地校,中关村一小始终把科学教育刻在办学“DNA”里,不断升级,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打牢根基。

01

“顶配”科技节,看到就是赚到!

“不让一个孩子当观众”是中关村一小科技节的理念。在本届科技节上,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集思广益设计99个创意挑战小游戏遍布整个操场。包括个性沙盘、气球魔术师、漫游祖国、神龙戏珠等等,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挑战小屋用吸管、纸杯、A4纸、乒乓球、回形针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科技创意小作品。同学们三五结对,穿梭其间,尽情享受着科技创意的小乐趣。

主题巡游也一直是科技节上颇有观众缘的“王牌节目”,同学们充分利用各类环保资源,设计道具服饰惊艳亮相,引得现场尖叫连连,场面绝不亚于环球影城巡游!

除了这些比较“亲民”的科创小游戏,学校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清华大学信息国家研究中心、海淀气象局等科研单位“站台”,设置了各种互动展示区域,涉及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心理等各个领域。

每一个互动区域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同学为制作出一个可以预防感冒的茶包而兴奋尖叫;有同学体验了情绪脑波灯,了解了大脑的情绪波动;有同学戴上VR眼镜,走进了奇妙的3D世界;有同学知道了超导磁悬浮的物理原理;有同学通过水下电话机体验了在水下如何传递信息;有同学欣赏了球幕电影……

“球幕电影太酷了”“第一次知道凝胶是怎么做出来的,感觉好神奇”“我打算把这个茶包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挑战10秒内画两种恐龙,觉得自己有点酷”......谈论起科技节的收获,中关村一小的同学们纷纷说道。而唯一有点小遗憾的是,“项目太多了,没有全部都体验一遍”。

今年是中关村一小科技节走过的第21个年头,学校以科技节和飞行节为载体,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02

科学教育加法

加的是“新”“趣”“真”“根”“魂”

每年春天,当各种鸟类开始大量迁徙和繁殖的时候,北京的各大公园就 会多出一批特别的观鸟者。他们手持望远镜和观鸟图鉴,一边仔细观察着枝头跳跃、空中翱翔的鸟儿,一边认真在本子上记录着鸟儿的种类、数量及其行为习性。

他们,便是来自中关村一小观鸟社团的成员。

每次开始观鸟之前,同学们都会设计丰富的路线,湖边、树林、芦苇、流水……以便观察到不同的鸟类。巨大的翅膀在天空中上下翻飞的苍鹭、正在求偶的斑鸠、踩水的小鸊鷉、觅食的乌鸦......都成了他们观察的对象。

“观鸟的乐趣,不止抬头看这样简单。因为观鸟让我们走进社会大课堂培养观察和探究的能力,还让我们找到了一种与自然对话的路径。在观察物种多样性的过程中,让我们对于自然和生命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观鸟社的同学这样说道。

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和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中关村一小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科技社团。除了观鸟社团外,还有DI(创新思维)社团、STEM社团、信息技术社团、天文社团等,重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

在中关村一小看来,科学教育做加法,不是单纯的为加而加,而是要与时俱进,回应时代,在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孩子健康成长规律、学校自身发展基础上,对标对表国家意志、课程标准要求、学科特点,寻找最优化的结合点和实施路径,实现教育效果最佳最大化。

具体而言,要加“新”、加“趣”、加“真”、加“根”、加“魂”

加“新”,即增加一些更加贴近儿童生活,反映未来社会的特征以及科学最新进展的内容;

加“趣”,即增加浅显易懂又蕴含科学原理的科学趣味实验;

加“真”,即汲取少而精的科学史哲内容,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准确理解;

加“根”,即不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厚植科学精神;

加“魂”,即弘扬科学家精神,渴求真理、涵养自由人性。

中关村一小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生活空间和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将现有学科课程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了中关村一小自主发展课程的六大课程领域。其中数学与科学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发展课程的六大支持平台,如自主展示平台、自主实践平台、自主选择平台等,打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壁垒,使六大领域的课程延伸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每次活动,延伸到社区、社会,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的学习与实践、体验、探索等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定位和发展点。

03

为全国教改实验区首批实验基地校

科学教育再升级

11月5日,在海淀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中关村一小获得授牌,成为16所全国教改实验区首批实验基地校之一。未来五年,海淀区教改实验区工作将重点围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探索创新育人模式等内容展开。

自1949年建校以来,中关村一小一直在科学氛围的浸润中成长,从未停止过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中关村一小在各类科学教育活动和比赛中取得了瞩目成绩——DI社团在2023—2024年度全国DI创新思维活动获得了全国挑战A技术类弹球英雄一等奖第一名;第十届VEX IQ项目小学组亚洲锦标赛中国冠、亚军以及亚洲总冠军;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科技竞赛信息学奥林克比赛小学组一等奖.....学校也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科技教育十佳学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学教改实验先进单位等。

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景小霞表示,学校将发挥实验基地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育要从小学阶段做起,大中小学上下贯通,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整体构建课程建设体系,让学生从乐趣发展成兴趣,从兴趣发展成志趣,从志趣发展成专业特长,从专业特长发展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于中关村一小未来将如何继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景校长说道,未来,中关村一小的科学教育从“目标、内容、路径、机制”做顶层设计,以学科融合、活动育人、社团建设、环境育人和技术赋能五条路径进行实施,整合和挖掘资源形成大中小幼一体化纵向贯通育人机制,探索科学教育实施的新路径。

编辑 | 京教君

素材来源 | 中关村第一小学,京城教育圈进行编辑整理和内容补充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