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江大海‘媒’好同行”
江海区建区30周年媒体沙龙
暨记者节活动的发言
今天沙龙的主题,是围绕江海发展建言,尤其是,今年是江海建区30周年。在此,我分享两个方面的思考,请大家指正。
第一个思考是,怎样看待江海?
江海太年轻了,才30岁;江海太局促了,只有3个街道;江海太弱了,经济堆头很小;江海太“边”了,印象中“郊区”感很重。
当然,上面四个“太”,听在江海的朋友们耳朵里,是比较不舒服的。之所以还要说,就是因为它涉及江海宣传必须正视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外界是怎样认知江海的。
30岁、3个街道、堆头小,这都是不容质疑的;至于“郊区”,尽管府西片区已经有了City范儿,但“郊区”在江海地图上还是占比较大。事实上,跳出江海看江海,在经济指标被看作最强指标的社会认知下,不要说外地人,就算是市内其他县区的人,看待江海时,也都比较普遍地存在四“太”的认知。
彭伟宗 摄
当然,有印象偏不好的一面,也有印象偏好的一面。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产业集聚、高企扎堆,国家高新区嘛,这是必须的。其他比较突出的,一是区位好,是江门“东部”中的东部;二是历史包袱轻、发展没有杂念,财政压力也相对小一些。比如,相对于“江门”这个整体概念,没有狭隘的地域观,可谓一股清流,只需赶路,无问东西;另外,江海的法人和外来人口占比高,村民、居民类的自然人占比相对小一点,社会负担也相对小一些,党政口的工作或许好做一些。
还有一些隐藏着的优势,许多江海人并未特别在意。
一,江海是最不像江门的区域。从全市看,江门相较于珠三角发达地区有五大比较优势——区位交通、发展空间、产业基础、侨务资源、生产生活成本。其中,区位交通优势是针对“三通道”背景下的整个区域而言的,生产生活成本优势也是整体性的;但是,发展空间、产业基础、侨务资源这三个比较优势,在江海身上体现得都不突出,即使作为高新区,江海的产业基础更多地指质量和规模占比,而非市里所侧重的工业体系和制造业底蕴。但是,恰恰就是这种现状,与深圳的处境何其相似?某种程度上看,江海就是一个微缩版、降维版的深圳。无可辩驳的是,江海相较于其他县区而言,是更倚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是更重视高企、专精特新等质量指标的,江海没有农文旅、海洋等资源性发展条件,也就没有工业以外的其他系挂,所以能够心无旁骛,更为专注和纯粹。虽然江海也有礼乐的农文旅探索,但我个人觉得,这不影响对江海的整体评价。
高新创智城。邱昱 摄
二,江海是最容易实现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年轻意味着思维灵活,像初生牛犊一样,敢闯敢干,羁绊少;局促意味着集聚。宏观上看,国家发展资源在向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区域性都市圈集中;省内也呈现出向大湾区聚拢的趋势;放眼世界,东京湾区、纽约湾区都是一样的道理。历史和实践都证明,聚合可以催生新的发展形态,密度可以提升发展效率,人均财富比堆头更有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江海是最有条件复刻新加坡、香港、珠海等“人小力气大”地区的发展路径的。
三,江海是产城人融合发展特征最鲜明的区域。全市范围看,江海的产业主导性最强,城市铺陈、人居建设自主不自主地都围绕着产业发展在进行,这和其他县区是显然不同的。江海的城乡二元结构远远弱于其他县区,整体来说基本算是都市型经济体了。而江门的其他县区,即使是蓬江区,都还存在比重不小的农业人口。我们都知道,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产业的振兴是第一位的,以产业为发展先导的江海,全方位振兴的条件是更为优越的。
江海广场。邱昱 摄
第二个思考是,怎样宣传江海?
首先,个人以为,关于怎样看待江海的思考,可以用于勾勒江海宣传的大致参考。在这里,我重点想说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宣传观。通常而言,宣传部或者主流媒体,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去运转,但江海和其他县区不太一样,江海是一个功能型的行政区,个人建议宣传工作不宜太“综合”,方方面面平均使用力气,看起来包罗万象,实则缺少独特的气质与精神。在江海区,以老板、企业、产业为重心的宣传基调必须确立;即使是涉及村和社区的社会事务时,报道也应多从契合产业发展的侧面切入。比如最近西江外滩夜市的迁移,仅从安全、环保、基层治理等角度来观察是不够的;对产业立区的江海而言,通过这件事挖掘对创业创新环境的包容与呵护、对产业工人的体贴与爱护、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坚守等,才是更应该凸显的。
其次,建议江海每年都做一些宣传立项,可以开放性地选择承接团队,也可以在内部进行一定的分工。比如,可以设立一个园区型行政区域宣策略研究项目,关注、研究、学习、模仿苏州工业园、松山湖园区、义乌等行政区域的外宣策略,把宣传的支撑作用深入骨髓地植入到产业之中。更理想一点的做法是,每年都做一份关于招商引资宣传的理论与实务工作清单,挂图作战,减少走一步看一步的随机性,在做好“记录者”的同时,力争做一个专家型的“参谋者”。
再者,建议江海策划一些直播带货类的线上活动,通过产品营销服务企业,宣传江海、宣传江门;同时,可尝试以辖区企业及其产品为主要参展对象,发动媒体单位承办、协办线下家居节、生活节等,参考蓬江的海信工厂直销、江海的健威工厂直销、开平的优品直播等偶发零散的促销活动,进行整合性网络营销,用当下最有效的手段打造江海的消费节品牌;另外,也建议每年策划一两次龙头企业高峰会,请营销产品的一群“高人”,换个角度谈一谈营销城市,一方面,给予受邀企业家以“官方”认可,一方面,把宣传部的居中宣传转变为企业上场的直接宣传,提升宣传的多样性、参与度和到达率。(作者系江门日报社全媒体采访中心主任曹乃付,本文经作者同意,有删节)
关注【江海高新发布】
读懂高新 关注江海
新闻资讯 一手掌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