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光明网发布了一则消息,深圳罗湖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整理野外安排的摄像机拍下的照片和视频时,突然看到资料画面中出现了一只穿山甲!
工作人员非常高兴,因为上一次他们发现这个地方有穿山甲出没还是30多年前的事情。
穿山甲可算是地球上的老古董生物了,它们在地球上生活的历史起码得有个五千多万年。
目前地球上生活着9种穿山甲,但是它们的处境却不怎么乐观。
特别是这其中的“中华穿山甲”,已经被认为是数量极危的物种,2019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表示,中华穿山甲在大陆境内已经面临“功能性灭绝”的情况。
中华穿山甲的数量为什么会如此之少?
«—【·苟延残喘的穿山甲·】—»
说起“功能性灭绝”,一般有两个方面需要考量。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物种都要在自然界中承担一定的角色,它们的重要性会体现在食物链、生态系统维护的方方面面。
如果一个种群的数量太少,那么它们就要很难承担起这个职责,也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了,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因为数量太少,所以想要进行繁殖也相当麻烦,基本上很难自主进行繁衍,维持种群数量。
中华穿山甲似乎就在面临这样的情况。
这一结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绿会在穿山甲传统分布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以及研究红外相机视频照片和走访情况等多方证据得出的。
2016年到2019年这三个年头,在大陆区域只发现有11只中华穿山甲出没,这和过去数量庞大的种群相比,差距巨大。
有专家担心,在自然环境下,中华穿山甲恐怕已经很难继续繁衍后代和生存了。
这种曾经常见的物种,如今却如同幽灵般,只留下零星的踪迹。
截止到2019年6月,除了中国台湾岛上还有大约1.5万到2万只中华穿山甲外,国内其他地方已经很难再看到穿山甲的踪迹了。
这让人想起上世纪的时候,穿山甲还是常见的动物,数量非常多。
而现在穿山甲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变得踪迹难觅。
这种由常见到罕见,再到濒临消失的转变,令人唏嘘不已。
那么“功能性灭绝”究竟意味着什么?
«【·功能性灭绝还有希望恢复吗?·】»
这说的是物种的数量减少到无法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但也不是完全消失。
对于中华穿山甲来说,这意味着它们已经没有办法平衡一些地方白蚁的数量,无法继续担任“森林卫士”的角色了。
成年穿山甲每年能吃掉大约六七百万只白蚁和蚂蚁,它们特别喜欢这种小昆虫,所以间接也保护了森林中的树木。
然而,随着穿山甲数量的锐减,白蚁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森林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失衡的风险。
中华穿山甲的困境并非个例,全球范围内共有8种穿山甲,都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栖息地的破坏、过度捕猎以及非法贸易,是导致穿山甲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让穿山甲的栖息地不断减少,穿山甲想找个地方过与世隔绝的生活都基本上不大可能。
而穿山甲身上的鳞片还有一定的药效,于是偷猎者也开始打起它的算盘来。
尽管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穿山甲,比如出台相关政策禁止国际贸易,但非法活动仍然屡禁不止。
在中国,穿山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其甲片虽然可药用,但仅限于定点医院临床使用和中成药生产。
但即便是如此,穿山甲如今的状况还是让很多研究学者感到十分头疼。
正当人们为中华穿山甲的命运感到担忧之际,一些令人惊喜的消息传来。
近几年,在深圳罗湖、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红外相机捕捉到了野生中华穿山甲出门活动的身影。
这些“意外的相遇”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引发了人们对“功能性灭绝”这一结论的重新思考。
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到了一只看上去非常健康的中华穿山甲,它正在树根间的缝隙里找吃的。
这些发现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们表明,中华穿山甲在大陆地区可能仍然存在着一些未被发现的小种群。
这些新发现至少表明,它们还没有完全消失。
这为穿山甲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绿会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声称目击穿山甲的报告缺乏确凿的证据,例如照片拍摄细节、穿山甲粪便样本等。
这使得这些观测记录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在一些地方,不仅发现了中华穿山甲,还发现了更多数量的马来穿山甲。
这引发了另一种可能性:被发现的中华穿山甲可能是走私进来的,而非本地种群。
这些不确定因素提醒我们,在面对野生动物保护问题时,必须保持谨慎和科学的态度。
仅仅依靠零星的目击报告和有限的数据,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
我们需要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调查研究,才能更准确地评估中华穿山甲的种群现状,并制定更有效的保护策略。
尽管如此,近年来在多个地区发现野生中华穿山甲的踪迹,仍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这说明,只要加强保护,中华穿山甲的数量还是有可能慢慢恢复的。
«—【·结语·】—»
中华穿山甲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要挽救这个濒临灭绝的物种,大家都得一起努力。
我们现在对中华穿山甲的了解还不够多。
因为穿山甲的数量很少,科学家们对它们的了解大多来自过去的研究记录和对圈养穿山甲的观察。
这使得人工繁育工作面临很大的麻烦。
穿山的繁殖过程简直是细水长流,一年只生一胎,而且一般只生一个宝宝。
穿山甲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人工圈养条件下难以模拟其自然栖息地,这也增加了人工繁育的难度。所以到目前为止,有效的人工繁育还没能落地。
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保护力度,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公众意识,中华穿山甲一定能够摆脱“功能性灭绝”的阴影,重新焕发生机,在中国的山林间自由地繁衍生息。
参考:
光明网《时隔30年,在深圳这里发现!网友调侃笑翻了》2024-10-20
- https://m.gmw.cn/toutiao/2024-10/20/content_1303876340.htm
- 澎湃新闻《中华穿山甲现身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4-11-2
-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9231458
- 广西日报《这种动物在广西已面临“功能性灭绝”!比熊猫还难养!它们需要你的帮助!》2019-6-16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484725342385049&wfr=spider&for=pc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