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原本是马来西亚橡胶富商之女。
她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马来西亚一所中学做教员,生活安逸。
她却背着父母,辞去了教师工作,女扮男装到滇缅路上当机工。
新中国成立后,她因自制国旗,挂在槟城上空,被驱逐出境。
她的名字叫白雪娇。
01
白雪娇于1914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她的父母都是福建安溪人,后来也是为了生活移民至马来西亚,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移民群体中的一份子。
她的父母经过多年在马来西亚槟城的打拼,有了自己的橡胶园,成为了有名的橡胶商。
因为长年经商见多识广,父母深知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白雪娇是家里的长女,她到了学龄就被父母送到了当地的华校,接受中华语言文化的教育。虽然白父和白母是为了生活移民,但他们不忘对孩子的国文教育。
图|白雪娇的毕业照片
白雪娇学习十分刻苦,在校成绩优异,也许是受父母观念的影响,她尤其对中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20岁那年她被当地的华校推荐到厦门大学读中文系。
在获得父母的支持后,白雪娇独自回国,进入厦门大学学习。
白雪娇刚从厦门大学毕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她被迫回到了马来西亚,她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协和学校当了一名国文老师。
做老师是她从小的梦想,尤其是她最喜欢的国文老师。
如果没有战乱,她会自始至终从事教师职业。
从白雪娇的照片中来看,她十分文气,没想到她做的事情却充满了英雄气概。
图|白雪娇
槟榔屿协和学校是槟城侨胞爱国主义的摇篮,它创办于1928年,原因是日本在中国济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消息传到了槟城,槟城侨胞义愤填膺,群情激愤,便创办了这所学校,用于对后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白雪娇作为该校的教员,也深受其爱国情怀的感染,她渴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2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内局势严峻,连接海内外的全部通道被日军切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适用于任何时候的兵法。
为了保证兵马的粮草问题,我国二十多万爱国儿女在云南与缅甸相接的穷山恶水间开辟出一条一千多公里的公路——滇缅公路。
道路虽然通了,但是作为我国主要用来运送抗战物资的滇缅公路上,驾驶员和机修人员却极其缺乏。
作为南洋最具影响力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发出通告:要在南洋征募华侨机工回国服务抗日战线。
白雪娇看到通告后激动不已,她终于等到了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
虽然侨工的工资比起在学校教书的工资是天差地别,侨工的工作环境也比学校教书的环境差很多,况且侨工非常艰辛。
图|行驶在滇缅路上的华侨机工
为了不错过这次报国的机会,白雪娇瞒着父母辞去了协和学校的教师一职,报名参加了华侨机工。
害怕机工不要女生,她给自己取了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叫“施夏圭”,化妆成男生报名。施是她母亲的姓,夏是华夏,圭谐音“归”,寓意施援华夏,凯旋而归。
当时南洋华侨机工总共报名人数3000多人,其中只有5名女性,而白雪娇就是这5名女性中的一员。白雪娇的女性身份也是后来才暴露的。
虽然白雪娇的父亲和叔叔都是爱国积极分子,他们为抗日捐钱捐物,但是他们不愿让白雪娇参与进来,因为在父亲和叔叔的观念里,女儿家,就应该安安稳稳做一件事,不要太奔波太累,就像教书就挺好的。
可是事实就是这么拧巴。
父亲越是希望白雪娇成为什么样子,白雪娇偏倒行逆施。
白雪娇铁了心的要回国当机工,为抗日贡献自己的青春。为了不让父母担心,白雪娇还给父母写了一封家书,信的大致内容是,她恋家,爱父母弟妹,但是祖国母亲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危难之中,自己也热爱和怀念它,怎么能置身局外。
每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华夏儿女就会团结一致,人人争当战士,当抗日的勇士。
南洋三千多名和白雪娇一样的热血青年,热血贲张地奔赴祖国,在滇缅公路上书写了“南侨机工”的悲壮历史。
后来,白雪娇在自己的一篇《祖国情思》的文章中写道:
她在文章中书写下了自己当时的心情,也写出了她对抗日战争胜利充满希望。
03
1939年,白雪娇跟着南侨机工的队伍向炮火连天的滇缅公路行进时,她再次写下一封家书,这封家书还被刊载在了《光华日报》和《南洋日报》上。
其中她写道:
这样的家国情怀,可能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深切体会,但那就是二十多岁的白雪娇发自肺腑的爱国深情。
这就像是你目睹母亲被欺负,发出的愤恨与崛起的决心。
图|1939年5月19日 马来亚《光华日报》刊登白雪娇家书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在前往滇缅公路的途中,白雪娇见识到了什么叫艰辛。
她随大部队一路从昆明辗转至贵州进入重庆,没有水,只能喝沉淀下来的黄泥水。
但是白雪娇从未叫苦,既然选择了,就咬牙坚持。
滇缅公路不仅长,而且路窄,路烂,坡陡,弯急。每遇到雨天,道路泥泞,稍不注意就会车毁人亡。一辆在南洋能行驶五六年的新车子,在滇缅只能跑五六个月。
华侨机工到滇缅后,在极恶劣的条件下行车,要克服路面和天气问题,还要躲避日军的狂轰滥炸。
但机工们都乐观的说:我们驾车奔驶在“风花雪月”之中,所谓的“风花雪月”就是下关的大风,祥云的茶花,苍山的积雪,洱海的明月。
白雪娇在机工培训学校训练时,因为女生身份暴露,被邓颖超建议参加抗日宣传队。
她想反正都是抗日,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在邓颖超的安排下,她留在成都,继而进入齐鲁大学,参加了华西大学的学生宣传队,北上进行抗日宣传,一干就是六七年。
直到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白雪娇为了寻找父母,再次回到了马来西亚。此时父母已经两鬓斑白,为了弥补父母,她听从父母的建议,重拾教员的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她从报纸上看到中国的五星红旗,便自己做了一面,挂在槟城的上空。因为当时槟城还属于英殖民地,白雪娇因此被驱逐出境。
白雪娇再次回到祖国,她入了党,在广东侨中和广东师院当教员,她除了讲国文知识,还给台下的青年讲《红岩》,传播红色文化。
图|1962年,白雪娇在广州中山图书馆讲《红岩》
2014年,白雪娇在广州病逝,她的骨灰被撒在了祖国的大海里。
白雪娇的爱国事迹是南侨机工抗日的一角,还有千千万万南洋华侨,为了抗日出钱、出物、出力。
斯人已逝,芳华永存。
她永远地留在了祖国的怀抱中。
此时的祖国已经强大,她的爱国事迹也将源远流长,感染着一代人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