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丸子
编辑| 刘渔
近日,老牌国货蜂花因一则主题宣传漫画引发舆论风暴。
根据网友提供的截图,该组漫画通过夸张的对比手法,使用了"搔首弄姿"、"绿茶"等描述,不少网友认为蜂花"刻意丑化女性"、"制造性别对立"。
据微博平台数据显示,"蜂花"和"蜂花发道歉信"相关话题于11月7日先后登上热搜榜首位,累计阅读量超7亿,互动量超70万。
性别话题是当下品牌营销的最大雷区,不久前京东还曾因为杨笠事件而陷入公关危机,蜂花这次又得罪了一大片女性用户。
作为创立于1985年的老牌国货企业,蜂花在洗护市场曾创造过辉煌。
作为首个提出"洗护分离"理念的品牌,蜂花可以说是开创了国内护发素市场,在90年代初就实现了年销售额5亿元的成绩。
然而,随着外资品牌的大举进入,蜂花不得不转向下沉市场,走平民路线求生存。
数据显示,蜂花当前的产品定价策略极具竞争力——在其天猫旗舰店,450ml护发素仅售9.5元,400ml洗发露售价17.9元,几乎所有单品均未超过60元。
极致性价比策略在2021年和2022年为品牌带来了可观回报,据多家媒体报道,这两年蜂花的年销售额均突破10亿元。
2021年双十一期间,"包装丑"和"疑似倒闭"的传闻为品牌带来第一波野性消费,当月抖音销售额达1500万元,较前月增长7倍。 2022年5月,"老板含泪直播"再次引发消费者共情,掀起新一轮购买热潮。
在此前的李佳琦"花西子眉笔"事件中,蜂花借势推出"79元 五斤半"套装,直播间观看人数一度攀升至4000万。
可以看出,蜂花其实挺擅长制造和追逐流量。 只是从品牌建设来说,蜂花似乎未能沉淀出清晰的品牌价值观,主打的还是性价比和国货牌。
其实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单纯依靠低价策略已难以支撑品牌的长期发展,"性价比"中的"性能"和"品质"才是品牌建设的核心 。
这也是蜂花的问题所在,正因为“性价比”路线难以实现品牌溢价,因此在营销上就只能不断地追逐和制造流量,增加了营销翻车的风险。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次蜂花事件折射出化妆品行业女性营销的普遍困境。
埃森哲数据显示,中国20-60岁女性消费者近4亿,年消费支出高达10万亿元。在这个庞大市场中,近期已有花洛莉亚、黑兔、珀莱雅等多个品牌因营销内容不当而遭遇舆论危机。
业内专家认为,营销失误往往源于品牌方未能真正站在女性消费者的视角思考。在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会主动参与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这要求品牌在追求创意的同时,更需要尊重女性群体,避免性别偏见与刻板印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稿件内容沟通: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