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一天,毛主席在结束完一天的工作,准备休息时,陈毅突然带着几个人“闯”了进来。
毛主席有些疑惑道:“你们过来做什么?”
陈毅笑道:“你要请我喝茅台喽!”
他为何会这么说?他找主席究竟有什么事?他与主席之间的友谊又为何如此深厚?
突如其来的惊喜
1963年12月26日,中央的几位领导在开完会后,正准备各回各家,陈毅却上前拦在了门口:“诸位还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几个人想了想,都没有什么头绪。
这时,一旁的贺老总一拍脑门道:“哎呀,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啊!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看主席吧?”
大家一听,顿时恍然大悟,纷纷同意他的意见。
陈毅想了想道:“和主席见面最多的是罗瑞卿同志,让他带头去。”
罗瑞卿却有一丝犹豫:“主席一向不主张过生日,咱们这样过去,会不会惹他老人家生气啊?”
他说得没错,从革命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毛主席在生日时,从来没有过特殊安排,平时怎么过,当天还是怎么过。
领导红军打仗时是没有条件,后来条件稍微改善了,主意依旧没有改变这个习惯。
在1943年时,恰逢主席满五十岁。按照我国传统习俗来说,五十岁算大寿,应该好好操办,寓意人生有个好兆头。
当时中央非常重视这件事,宣传部长凯丰还做了一份计划报告交给他,结果主席看后却直接拒绝了。
他的理由是,现在抗日情况正值关键时期,若是做寿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军心涣散,并且内外困难多,时机也不好。
就这样,毛主席的五十岁生日是在办公桌上度过的。
等到了1953年,主席六十岁大寿时,他依然谢绝了所有上门拜访的人。
当时国内已经基本稳定,朝鲜战争也取得胜利,按理说,这么喜庆的日子,理应好好庆祝一下,但主席依旧吩咐下去:一切照旧!
秘书叶子龙还提醒他,有很多外国领导和兄弟特地发来电报庆贺,要不要在报纸上刊登一下。
主席却说:“这是人家以个人名义祝贺我的生日,将他们的电报收下来,但不要见报,若他们要问起,就说是我们国家的习惯。”
于是,在六十大寿这天,毛主席就只是将桌上的米饭换成了面条,草草了事。
毛主席自己不注意,但身边的工作人员却非常心疼他。有一年,工作人员们瞒着他,给他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祝他“万寿无疆”。
毛主席知道后有些不高兴:“谁让你们这么做的?我说过不许大办,再说,正常人哪有活一万岁的?”
后来,见大家被吓得不敢说话,主席又语重心长道:“我不是怪你们,虽然不打仗了,但如今老百姓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看他们挨饿受冻,我心里不好受,怎么还有心情过生日呢?”
众人这才明白,主席心心念念的都是人民,只要国家还有一个人吃不饱饭,主席就不能踏实下来,连生日都不愿意过。
之后,再也没人提过给主席过生日。不仅如此,受主席的影响,很多人也开始向他学习,变得勤俭节约起来。
也正是因此,在陈毅提出要给主席过寿时,罗瑞卿有些犹豫,他知道主席是不愿意他们这样做的。
“你要请我喝茅台酒”
陈毅却不赞同他的想法,因为经过这几年的观察,他发现主席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
主席为国为民操劳了这么多年,为他好好过一个七十大寿,再合适不过。他真心地希望能给主席讨一个好兆头,希望他老人家长命百岁,永远健康。
在陈毅的坚持下,罗瑞卿逐渐被说动。随后,他便带着大家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处。
主席见众人不请自来,非常疑惑:“你们过来做什么?”
陈毅上前一步道:“主席,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你要请我喝茅台酒喽!”
主席当然记得自己的生日,他原本只想请几个工作人员吃顿饭,好好犒劳他们,没想到陈毅等人竟然过来了。
见到老战友,他当然开心,但他依旧不愿意太张扬,于是故意说道:“我这里没有茅台酒,快走吧,快走!”
贺老总笑道:“我们想来就来,今天还非得吃顿饭不可!”说罢,他就带着人直接坐下了。
见众人一副“无赖”的样子,主席也不禁笑道:“我这里可没大鱼大肉,只能请大家吃顿便饭了,这样吧,用我的稿费请客,每人五块钱标准。”
陈毅故意说道:“五块钱够干啥?我还想喝茅台呢!”
主席笑道:“要酒没有,只有四菜一汤!喝汤管够!”
说罢,大家哈哈大笑起来。众人一边吃一边聊天,陈毅突然笑道:“这场景像不像我们当年在延安,一起挤在窑洞里吃窝窝头的场景?”
毛主席感叹道:“是啊,自从解放以后,大家就各奔东西,好久没有聚得这么齐了。”
因为有了陈毅等人的加入,毛主席这一年的生日不再冷清。能与老战友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让主席倍感温暖。
陈毅见主席眉头舒展,终于能放松片刻了,心中也倍感宽慰。
主席时时刻刻计划着人民,而陈毅也时时刻刻记挂着主席。
甚至在1971年12月26日,陈毅缠绵病榻时,还特意交代家人,今天他要吃面条,当作为主席庆生了。
而此前,他因为病情恶化,已经有好几天都吃不下东西了。之后没过几天,陈毅元帅便与世长辞。
可见他对主席的感情有多么深沉。听说他去世的消息后,主席也悲痛不已,坚持拖着病体,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那么他们之间的友谊为何如此之深?
战火中的友情
陈毅与主席相识于井冈山。
当时红军处境极为艰难,在起义行动一次次失败的情况下,他担负起军政两个要务,坚持与战士们并肩作战,这让主席非常感动。
随着两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他逐渐了解到主席的雄韬伟略,对他的敬佩之情也进一步加深。
主席也意识到他的才华,多次对他委以重任。
在第五次反围攻战斗中,陈毅不幸身受重伤,导致部队开始长征时,他只能留在原地。
当时主席特意找他谈话,安慰他道:“你安心养伤,尽快痊愈,留下的部队还要靠你指挥,只要好好活着,我们一定有再见的那天!”
听了这话,陈毅只能忍痛与主席告别。
在此后的三年里,他便一直带着队伍坚持战斗着。敌人调集重兵对他围攻,被他一次次打退,老蒋派人拉拢他,又被他断然拒绝。
战斗是艰苦的,陈毅也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无论面对多少艰难困苦,他始终牢记主席的教诲,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
在被敌人围困在梅山长达二十天时,他甚至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甚至写下了“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的诗当绝笔。
毛主席后来看到这首诗,忍不住流下了难过的泪水。
所幸,在他们的坚持下,两人终于在延安重聚,革命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虽然之后他们一直忙于工作,但两人对彼此的牵挂却从未停止过。
陈毅和毛主席是从炮火中一起走过来的,他们之间的友谊之所以那么深厚,也是因为在面对磨难时,他们始终坚定地站在一起,毫不动摇。
这种友谊是深刻的,也是令人羡慕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