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来,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创新型城市,GDP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3年的3.46万亿元。
在这片19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类市场主体百花齐放,蓬勃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累计商事主体429.0万户,培育出了10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和57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这里,创新主体活跃,培育出了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2024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深圳有34家企业上榜,位列全球第6。
深圳究竟有何魅力?未来,还将带给大家哪些期待?
在11月8日召开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深圳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刘振强向来自全球的投资者作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宣讲,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正全力以赴为全球企业提供最适合的投资政策,同时,用心用情为全球企业做好最优质的政务服务。”刘振强说。
在土地要素的保障支撑方面,今年深圳划定72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集中连片区域,面向全球招商,1~9月已落地项目52个,其中12个完成土地出让。例如,针对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建成超900万平方米“专精特新”园区,为项目从中试到产业化预留充足的产业空间。同时,推动实施“工业上楼”行动计划,为企业打造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下一步,深圳将持续统筹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加强立体复合空间利用,提升现代产业发展的空间要素保障能力。
在产业政策和产业资金的供给方面,深圳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今年5月,印发了《深圳市进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办法》,给予重大外资项目最高1.5亿元奖励,对符合要求的跨国公司总部企业一次性奖励500万元。上个月,《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出台并提出培育引导耐心资本、大胆资本,到2026年,力争形成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千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种子基金群。
在重大合作平台的先行先试方面,深圳发挥前海河套优势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坚持用好前海、河套两大平台,促进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数据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前海全力落实金融、海关、海事方面的相关政策,累计推出自由贸易账户制度等835项制度创新成果。河套实施科研货物分线管理、创新科研资金跨境监管,探索开展数据跨境交易试点,加快打造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此外,前海、河套落实“双15%”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减轻企业创新负担。
此外,深圳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以市场化、国际化和便利化为目标,优化办事流程,在全国率先推进商事登记配套制度改革,企业注册登记正常情况下仅需1个工作日。通过力推多项改革,连续多年在全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排名第一。
同时,深圳持续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连续4年在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中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秉承“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理念,深圳打造“深i企”一站式市场主体培育和服务平台,覆盖超1.78万个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围绕企业从招商到注册落地、到日常生产经营、再到发展壮大等企业发展全链条提供精准支持和服务。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魏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