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天地”栏目是一线班组分享妙招、交流经验、展示技能的宝贵平台。
栏目中那些来自一线工作者的真实故事和经验分享,让我们看到了团队的力量,也让我们明白了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这些故事和经验的呈现,都离不开奔走在一线,辛劳、勤奋的记录者们……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梦想
我是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新闻媒体中心记者杜涛,从事新闻工作20年来,始终穿行在基层一线,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那些值得铭记的瞬间。
从千米深井到百米高塔,在脚带泥土芳香的时候,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性的光辉,从青涩到成熟,从见习到骨干,在成长的历程中,我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和责任。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无论新闻传播方式如何改变,无论是纸媒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我会一直在路上,在现场,全力以赴,做一个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梦想的记者,继续在新闻一线发光发热。(杜涛)
记录者之路无捷径
我是湖南中烟公司零陵卷烟厂动力车间的一名司炉工,2022年入职,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日常以笔、记录本和照相机为伴,感触时代、捕捉发展。
我深知记录者之路无捷径,唯双腿奔走,心怀“四力”,方能笔下生情。
2023年,我采写了300余篇稿件,由73篇刊登国家级媒体,获工厂“优秀通讯员”“青年先锋”称号,2024年获工厂职工摄影大赛二等奖。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默默做一个记录者,用心记录时代,用情拥抱岁月,让历史富有温度,为时代注入灵魂,以笔触和镜头,记录着产业工人的担当、辛勤、付出、坚守与奋发。(张健)
从“夏安全”到“大记者”
我是中能建建筑集团的一名安全员,曾因不苟言笑,大伙对我敬而远之。
我兼职宣传通讯员后,为收集素材与采访,和大伙走得近了,消除了“隔阂”,称谓也从“夏安全”变为“大记者”。
笔友们夸赞我写的稿子“接地气”,问我有啥秘籍。倒也不难,我整天“泡”在工地,查找隐患,纠正违章,跑遍了施工作业面,所见所闻都是新闻素材。
工间休息时,和大伙聊天,获悉新闻线索,再深入采访。采访形式多样,食堂就餐,边吃边聊;晚饭后散步,边走边聊,还有在淋浴间相遇,也会见缝插针进行采访。原汁原味记录新闻故事,当然也就“接地气”了。
我白天跑工地,写稿子只能挑灯夜战,逐字逐句推敲,反复修改,费脑伤神,曾有多次想打“退堂鼓”,但稿件见刊了,心里有种说不出开心与自豪,觉得辛苦一点值得。
工友们看到自己的故事见报,也同样兴奋不已,发微信朋友圈,分享喜悦,也让我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夏忠)
在沙漠融入石油人的江湖
我是塔里木油田特约记者谭辉,常年奔走在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及周边,采访石油工人的酸甜苦辣咸,通过笔头、镜头记录他们为国找油找气的坚强品质,见证“离家最远、离国最近”的使命担当。
在记录钻井队班组生活和故事中,发现大家都很纯朴憨厚,不善于言谈,如果需要把他们的故事很好地呈现出来,就需要驻井采访,需要下笨功夫、慢功夫,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辛酸不易、他们的爱恨情仇,真正融入石油人自己的江湖。(谭辉)
在生化池底见证工人的艰辛与不易
我叫杨军,是中国石油报冀东记者站的记者。
有一次我去油田高尚堡联合站采访生化站清淤检修作业。这次清淤是该站自2018年投产以来第一次全面进行的清淤作业。当天的任务是1#好氧池填料吊装拆除和污泥清淤。
为了近距离进行拍摄,我穿好水叉,扶着梯子一步一步下到生化池底。
生化池深6米,梯子有些抖,踩在上面异常湿滑,感觉随时都要掉下去。
为了保护相机,实行了人机分离入池,相机是被池子上的人用绳子一点一点放下去的。
下到池内,脚下硌得疼,池里布满了填料和生化淤泥,淤泥深达腰部,越往里走越深,最深处快要淹没到胸口。
此外,生化池底淤泥下面布满了待拆除更换的曝气管线、曝气头,很容易被绊倒,每走一步都必须小心。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稳住身体,一步一步往前挪完成了拍摄任务。
当我从池底爬上来时,衣领、袖口、安全帽、水叉上浸满了油污,里面的衣服上沾上了点点滴滴的油污,但我很享受拍摄过程中的这份快乐!因为通过我的稿件,让大家了解了石油工人的艰辛和不易,很值得。(杨军)
用瞬间编织班组生活的独特画卷
我是抚顺石化工建公司的老员工。从事企业宣传工作多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基层班组的同事们。
每次利用采访的机会,与员工近距离接触,一起工作,闲暇时,大家的欢声笑语能驱散所有疲惫。
我们分享着各自的趣事,就像一家人。
这里有争执,有欢笑,有汗水,也有泪水。每一个瞬间都编织成班组生活独特的画卷,那种默契是日积月累的情谊。
我珍惜与班组员工在的每一刻,因为这些平凡又珍贵的日常,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温暖,这种情感深深扎根在我心中,成为我工作中最宝贵的财富。(赵钰)
能文能武才能得
我是云南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一名兼职新闻工作者,日常工作或是行色匆匆于采访途中,或是奋笔疾书于案牍之前。
作为记者,要拿得住笔、扛得起相机、跑得过四季,也走遍大地,能修图能编辑,还能做后期。
可说是能文能武,理感并具。
尽管工作环境艰苦,但是每次自己采写的新闻见报后,我的内心无比骄傲、自豪。(涂启志)
扛着相机的“追光者”
“凌晨施工又冷又乏,你何必来遭这个罪!”作为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的一名基层女通讯员,在一些恶劣环境下的作业现场,我的出现常常让大伙吃惊。
他们关心我说,天气好的时候你来拍拍照就行了,这吃苦受累的,你哪能受得了!
工作的这些年,我选择把镜头聚焦在最难最恶劣的作业现场,客观呈现一线工人的劳动场景。其中,有连续8小时冒着大雨抢通铁路专用线的现场纪实,也有寒冬里凌晨3点多作业现场的号角声声,我记录了基层劳动模范的成长轨迹,也策划了员工驻地婚礼的独特与浪漫……
因为这些镜头里的故事,我有幸作为宣传战线的代表,被授予中铁电气化局“十大巾帼之星”。
我深深地记得自己在领奖台上的发言:我叫廖娜,我是一名追光者。
无论风霜雨雪,我都会在现场为您播报我们中铁电化人的奋斗和担当!(廖娜)
我是“有理想的李响”
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有理想的李响”,我对理想的理解是:理想是信念,促使我精益求精、无畏困难。
我所在的单位山东能源集团,2004年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到新疆开发建设,一批批山东能源人来到这里建设新疆。
春节的时候,接到上级任务,要拍摄新疆能化职工们坚守的片子。时间紧任务重,整个春节期间就放弃休息,到矿上跟踪拍摄。
那5公里的巡检路,是我至今走过最难的5公里。因为当时的雪到腰部高,相机在天刚亮的时候被冻得开不了机,当时我就在想,这是我今天走的路,但却是皮带巡检班风雨无阻走了好多年的路,我一定要把它拍好。
片子播出后在集团反响很好,让大家看见了我们在疆干事创业的精神,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离家千里也能将新疆基地建设成如今的成绩的关键,后来这部片子也在工人日报上稿,让更多人看见了我们在疆创业的事迹。(李响)
记录让我收获快乐
我是中建二局土木公司大连地铁项目陈钰鑫,在项目上担任宣传人员,负责记录项目上形形色色的人,可歌可泣的事。
这一年的宣传记录中带给我的东西有很多:快乐,感动,温暖,自信历练,成长......这些让我埋下了对宣传难以割舍的情结。
风里来雨里去,项目上劳苦工作的人从不抱怨一句。
看着盾构机贯通隧道,一次次的盾构掘进的成果不断提升项目影响力。
这是中国建设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将不辱使命,很好地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只要不停地校正前行的方向,我们就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我也将担负起责任,手持相机记录着属于我们的感人瞬间。(陈钰鑫)
见证团队成长是我存在的意义
我是海尔武汉空调的一名“记者”,加入海尔武汉空调已有3年,在这3年里海尔武汉空调的大舞台让我从一个小白升华成略懂皮毛的小白。
初来乍到时,我并不懂得记录班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而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理解其中的含义,相机里面的照片和笔下书写的文字,记录的不仅仅是班组的生活,更是一个团队成长的见证,用镜头记录着员工的每一个瞬间。
记得我入职以来记录的第一个重大事件是线体单班效率突破3500。
三年里,我笔下的文字记录着各班组一个个效率目标的时刻,我相机里记录的是各位创客们围绕极致成本、极致效率,展开“头脑风暴”的瞬间。
创客们每当看到团队照片中的自己,总能通过照片,会想起当时大家一起为突破效率目标做的努力。
记录班组生活、见证团队成长,我想这才是我存在的意义。(杜曼君)
心中有光,脚下有力
我是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兴安分公司的一名班组通讯员,从踏出校门,走出象牙塔,我把爱好作为专业,沿着草原的脉搏,闻着公路的心跳,我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北疆,用手中的纸笔、话筒、相机,上连天气、下接地气,让养育我的企业充满热情和朝气。
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我深刻领悟了“镜头屏幕见冷暖、字里行间写春秋”的责任与使命,忙碌服务的收费一线、蜿蜒崎岖的草原公路、兴安岭上的杜鹃红都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24小时坚守岗位的收费员、志愿服务的杜鹃花微笑服务队、奔走基层的共产党员都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镜头和文字记录了我的收获与心境,也定格了我努力拼搏的身影。
蹚过岁月的长河,热爱如初,我将一如既往坚守初心,与新闻同行。(战云双)
深入一线讲好能源故事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工作已有八年有余,目前是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的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主要工作就是从事新闻采访的写作、视频拍摄和新媒体创作。
跋山涉水、亲身体验,行走在生产一线......我采访过不同的人,他们中有朴实憨厚的、有善于表达的、有不善言辞的,通过与他们的对话,把所有难忘的故事,都具象在每一条新闻推送上,讲好淮河能源故事。
尤其是近段时间,我采访过许多基层区队班组,通过与班组长的对话,我真切感受到安全长周期的背后,绝不是简单的运气——而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坚守,对每一个岗位细节的严格把控以及对企业深深的责任感。
动力加汗水,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我从班组长身上领悟到的,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平凡中的不平凡,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道路。(左琦)
记录平凡人的不平凡
作为中国石油长城钻探苏里格气田分公司的一名记者,我的日常工作是走进一线班组,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班组员工们的生活与工作。
我肩负着记录和传递真实故事的使命,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位普通劳动者都是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齿轮。他们面对重复而枯燥的工作,依然保持着乐观和敬业的态度,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坚韧与乐观,即使面对挑战,也不失对生活的热爱。
班组员工们的点点滴滴,让我更加坚信记者这份工作的意义,我有责任通过我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并尊重这些默默付出的班组员工。
今后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也更加尊重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人。(邵帅)
发现班组真善美
我是来自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南京输油分公司的陈懋,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已有7个年头。
我曾经也在基层站队的运行班、仪表班、综合计量班等多个班组工作过,每次在采访班组的员工时总会勾起曾经工作的回忆,听班组员工讲身边的事情时,总会产生共鸣。
我感觉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否则带着一堆摄影器材,走基层、跑现场,准会累趴下。
我们要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深入基层班组发现真善美,围绕中心、多思善谋,用好群众语言讲述基层一线员工生动、鲜活的故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陈懋)
工人日报客户端班组天地第363期
来源:工人日报微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