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七大顺利召开,然而,王稼祥却在会议上落选了中央委员。
毛主席非常苦恼,他甚至找到刘英,询问她的意见:“你是娘娘,有何高见?”
王稼祥为何会落选?毛主席又为何如此关心他?这件事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见一见我们的红军”
王稼祥出生在安徽省的一个富户家庭中,从小生活优渥,饱读诗书。
王稼祥的母亲是我国最早的革命家,思想开明。王稼祥在她的影响下也早早解放了思想。
在他七岁时,母亲便将他送进了一所进步学校,让他接受新式教育。
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影响下,王稼祥从小就养成了好学善思、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后来时局动荡,战乱四起,王稼祥痛恨政府的无能与懦弱,又痛心于百姓流离失所,常年饱受贫苦饥饿的折磨。
于是他毅然投身革命,正式开启了奋斗的一生。
在上海大学附中学习期间,他担任学生会主席,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带动了大批青年学生加入革命。
由于他表现出色,组织决定对他委以重任。1925年,王稼祥从附中毕业,随后便被派到了苏联中山大学学习。
当时能被派到苏联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他们回来后都会被委以重任,而且此时的王稼祥只有19岁,可见组织对他的看重。
在苏联学习的同时,王稼祥也一直关注着国内的情况。
在得知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我党处境变得极为艰难后,王稼祥不顾老师的反对,坚决回到了国内。
当时中央红军刚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攻,已经在江西稳定下来了。
王稼祥回国后便马不停蹄地往苏区赶,等他到达江西青塘后,接待人员告诉他,红军部队正在龙冈进行军事演习。
王稼祥听后立即来了兴趣,当即表示要先前往军部,好好欣赏一下我国第一支工农武装的英姿。
在萧劲光的带领下,王稼祥来到了龙冈,亲眼见到了这支从百姓中走出来的军队。
战士们大多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一个个稚气未脱,但眼神却十分坚毅。王稼祥看着他们脸上、身上都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伤痕,心疼不已。
他早就听说了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他们凭借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击败了全副武装的敌人。
听到捷报时,王稼祥无疑是非常高兴的,但当他看到部队里青涩的年轻战士与落后的武装,他才明白,这场战斗的胜利来得多么不容易。
这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胜利果实啊!王稼祥想着想着,忍不住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在部队的后方,正伫立着一个高大的男人。男人眉头紧锁,脸上是说不出的刚毅和坚定。
萧劲光告诉他,那就是毛主席。王稼祥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那个独自拉扯起队伍,并指挥部队取得多次胜利的毛主席啊!
远处的主席也注意到了他,欣喜地朝着他走过来。
第一次会面
主席热情地握着他的手道:“这位就是王稼祥同志吧,我们等你好久啦!一路奔波辛苦了,怎么不先好好休息啊?”
对于王稼祥的到来,毛主席是非常欢迎的。此时我军的处境非常困难,急需王稼祥这样的精英人才加入。
但大部分人经历过部队生活的艰辛后,都没能经受住考验离开了。王稼祥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王稼祥告诉主席,他在苏联时就非常期待见到国内的战友们,所以下了车后就迫不及待地先来部队了。
随后他又对毛主席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他曾见过国民党部队,他们不仅是从兵力,还是从武器装备上都要远超我军。
我军若是想取得最后的胜利,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走。
毛主席点点头,他一直在国内战斗,对于部队的情况自然比王稼祥要清楚。
部队的这些问题,他也都清楚。但万事开头难,他坚信只要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总有一天会迎来胜利的曙光的。
他告诉王稼祥,对于敌人,他们已经想到了初步的解决办法。
首先是武器问题。虽然我军现在一穷二白,军费也非常紧缺,但军中的人才却很多,大家都能自己造武器。
大部分战士都出身农民,从小干惯了农活,动手能力极强,像制造土炮、土枪这种武器不在话下。
有的战士甚至能将缴获的机枪改装成敌人都没见过的,杀伤力极大的武器。
对于毛主席来说,武器不分贵贱,只要能战胜敌人,就是好武器。
而且大部分人出身贫困,从小不是习武,就是打猎,不仅在与敌人近搏时可以占上风,每个人的射击能力也数一数二。
因此只要战略、战术用对,我军的战斗力一点都不弱。
王稼祥听得入神,他又赶紧问道,敌众我寡,怎么保证能长期战胜敌人呢?
毛主席神秘一笑,随即告诉他,在井冈山上时,朱老总与他就研究出一套专门对付数倍敌人的游击战术。
王稼祥来了兴趣,连忙请求他细讲。毛主席道:“其实总结起来就十六个字,那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进,敌疲我打。”
王稼祥细细琢磨这几个字的含义,等顿悟后,他拍手叫好:“妙啊!实在是太妙了!这样一来不仅能慢慢消耗敌人,还能保存我军的有生力量!”
随后,他又对毛主席夸赞道:“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竟能想出这么厉害的计谋。”
毛主席却摇摇头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的。”
经过仔细询问后,王稼祥才知道,原来这套理论正是红军在井冈山抓贼时总结的。
毛主席笑着对他说:“这世界上从没有无所不能的神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啊!”
这次谈话给王稼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后来回忆起与主席第一次见面时说,毛主席与他在苏联遇见的领导人不同。
大部分人都只关注书本上的内容,从不了解实际,但主席是独特的,他所说的道理是那样简单明了,真实可靠,又是那样新鲜、有说服力。
从那时起,王稼祥便已经有所察觉,能领导国家走向胜利的只有毛主席。
共同度过艰难岁月
1934年,第五次反围攻失败,我军就此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王稼祥也随军出发了。
但不幸的是,我军在中途遭到了敌人的空袭,王稼祥也被炸成重伤。当时医疗环境艰苦,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医生给他做了长达八小时的手术。
手术结束时,王稼祥已经疼昏了过去。但即便如此,他的体内还是有十几枚弹片无法取出来。
当时很多人戏称他这是“关公的刮骨疗毒”。
部队重新出发后,很多人主张将王稼祥留下,毛主席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之后,在主席与周总理的坚持下,王稼祥被人用担架抬着上了路。
之后的路上依旧十分惊险,敌人不断派飞机过来轰炸。有时候战斗来得突然,来不及隐蔽,他就只能坐在担架上,看着敌机扫射。
很多次他都徘徊在生死一线。
后来在过草地时,部队经常遇上风雨天气。
由于没有山洞,也没有房屋,王稼祥便将担架上的雨布摘下来,与警卫员和担架员挤在一起,既方便躲雨,又方便取暖。
有一次大家在躲雨时,又遇到了一个坐担架的同志。王稼祥抬头一看,发现竟是毛主席!
原来不久前毛主席因为操劳过重患了病,现在只能坐在担架上了。
毛主席虽然一脸虚弱,但他却非常乐观道:“快把我放下,我要与王稼祥同志一起躲雨。”
就这样,两个领导和一众战士们挤在一块雨布下,互相取着暖。
之后的一路上,王稼祥便与主席一直同行。两人一边养病,一边探讨着如今的局势。
王稼祥严肃地说:“部队这样下去不行,我们必须要有您的领导才能有出路!”
毛主席听后非常感动:“放心吧,有你的支持,再难我也会将队伍带出来!”
在后来的遵义会议中,王稼祥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要支持毛主席的路线。
也正是他这一主张,让大家少走了很多弯路。毛主席也一直将他这份恩情记在心中。
之后,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重新恢复斗志,一次次在绝境中反败为胜,为后续战斗保留了极为关键的革命力量。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有44人被当选为中央委员。然而,奇怪的是,一直为部队操劳的王稼祥竟然落选了。
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身体不适,没能参与后半场会议,因此缺席了投票环节。
毛主席非常苦恼,他到处为王稼祥“拉票”,最后他直接找到了刘英征求意见:“你是娘娘,有何高见?”
刘英是毛主席的同乡,也是同学,从建党到抗战,她都一直坚定地跟在党的身边,是一名非常老资格的革命家。
后来她与张闻天结为夫妇,由于张闻天位高权重,毛主席戏称他是“开明君主”,刘英是“开明娘娘”。
刘英也肯定了毛主席的意见:“王稼祥对党是有贡献的,我们不应该忘了他。”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力荐下,在随后的投票下,众人将王稼祥选为了候补中央委员。
1949年,毛主席特意找到王稼祥道:“现在有两个工作适合你,一个是中央宣传部长,一个是驻苏联大使,你想选哪个?”
王稼祥仔细思考后,还是选择了上任驻苏大使。
一是因为他在苏联学习过,与苏联人沟通比较方便,二是新中国成立在即,帮助国家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非常重要。
不久后,王稼祥再一次投身到了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
王稼祥曾说,他这一生的成就与功绩,都离不开毛主席的扶持与提拔。
在他心中,主席就像一盏明灯,让他在坎坷又孤寂的人生路上找到了方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