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无条件投降,很多人将原因视为美国投掷原子弹,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真正的原因如日本专家所言,是苏联的公告导致了当时的日本首相做出必须尽快投降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当时美苏各自登场的舞台不同,苏联以压倒之势扫清了所谓的关东军,而美军则是神话一般从天而降投下了原子弹,虽然后者声势更大,同时也作为核时代的开端。

但从对日本的影响力来说,还是前者更值得关注,《波茨坦公告》的发出可谓是压倒日本心理的关键所在,毕竟先前的对峙当中,苏日双方并没有出现太多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日边境冲突过后,两边就签订了和平条约,虽然属于不同阵营,但日军放弃了在东欧地区施加影响力,因此,双方中后期并没有直接大规模的冲突,反而刻意避让对峙状况。

所以,在苏联突然决定反目后,日本就无法承受国际社会的整体压力,可能有人认为原子弹造成的伤亡数量连带后续辐射致死人口极多,日本可能也会承担与之相对的压力。

这一点站在现在的角度看是没问题的,但从当时来说却不是如此,因为投放日本原子弹的爆炸对美军来说也是第一次,美方的科学家不可能具备对其杀伤力的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方科研部门的档案报告中,对原子弹爆炸的数据回收,更多的体现在即时杀伤力,换言之,美国将原子弹作为大一些的炸弹来使用,根本没有考虑到燃烧和辐射的影响力。

换言之,如果这么对比,美军投射原子弹的杀伤力甚至还比不上事件发生前进行的东京轰炸行动,毕竟美军轰炸导致了8万人以上的死亡,而原子弹爆炸瞬间死亡的人数为7万左右。

既然美军没有对后续辐射影响具备充足的预料,那就无法认定,美军当时是冲着一举决胜的目标进行任务,另外,我们也可以找到其他的佐证,那就是美方的曼哈顿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战略核打击,促使日军选择无条件投降的选项,美国的杜鲁门总统认为单凭轰炸机无法推进作战,甚至可能引发日本人“玉碎”的决心。

因此,杜鲁门才决定使用原子弹进行打击,而他一开始的想法是到底要投放多少和什么时间投掷,不存在投掷完之后坐等对方投降的预期,毕竟军部给出的预测也是战役持续数月。

从这个角度分析,时隔3天的原子弹投掷,无非是为了曼哈顿计划接下来的步骤做准备,可以说原子弹的投掷缩短了日本考虑的时间,但要论关键作用,那是美国人也没预料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日本承受极大外部压力,但担忧日本天皇被当成战犯处死,基本是不可能无条件投降的,对日本民众来说,反对抵制的声音也比较多,所以,日本的做法是找人调解。

情况也很明显,能收到这封信的地方只有苏联,但美方的情报部门得知了信息,认为日军但凡提出交涉条件,都会导致战争风险继续扩大,不能接受无条件投降之外的结果。

曼哈顿计划就是为其建立的,而美方战略部署同样清晰,第一个目标是改变日本高层的想法,让他们明白继续反抗属于自取灭亡,第二则是防止军中顽固分子挟制政要拒绝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于这两点思考,美方投掷完原子弹后也没有停止轰炸机的行动,当日本仅仅数天就宣告投降后,军部的报告基本都是不可思议的回应,而实际上,日军投降的时机正是苏联宣战后。

1945年7月17日,德国波茨坦会议当中,参会的所有人都知道日本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并试图用部分战果来换取和平条件的提出,而打破日本幻想的关键就在于苏联的宣告。

杜鲁门得知苏联参战的消息后对战争迅速结束的信心增加不少,开始下令继续研制第三颗原子弹,用以后续的投掷打击,但情况在8月8日苏联攻入关东军所在区域突然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内部很快就涌现了消极情绪,在苏联参战后,曾经进行苏日对峙的日军知道无法从钢铁洪流中取得任何的军事成果,反而可能被吃掉更多利益,进一步丧失谈判的筹码。

当时日本的首相铃木贯太郎表示苏联如果乘胜追击,很可能兵发朝鲜进入库页岛,甚至占领日本腹地,这对于国家存续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结果,所以必须在能够博弈的时候拿到结果。

这番宣言明确表明原子弹的打击对于日本来说并不是最恐惧的情况,至少在辐射作用没有显现之前是这样,而苏联的侵入不一样,毕竟这是能够预料到的危险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日本很快就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宣告了战争的结束,不过,原子弹的首次亮相在国际社会上是充分震撼的,美苏争霸序幕由此拉开,核时代也自此开始。

在美方使用原子弹前夕,有数不清的人抵制这项战略,如美方的参谋长和多位将军都写信提出建议,认为日军投降在即,如果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就会下降人类的道德标准。

麦克阿瑟也强调只要让日本人保留天皇的制度,他们就会选择让步,可以说,当时摆在美军面前的路有很多,但杜鲁门选择了最有争议和风险的一个,从现在来说事实也确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核时代的开展,美苏冷战肆意增加核储备数量,各国不得不加入军备竞赛当中,进而产生了核威胁问题,且现在都无法达成充分的共识,可以说这一次行动产生了极大安全妨碍。

归根结底,原子弹的投掷是杜鲁门和斯大林的一次交锋,双方都想要尽快结束战争以此获得相应的战后利益,而当时苏联缺乏正当理由,希望美方能够主动邀请苏联参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杜鲁门并不愿意让苏联分走一部分的利益,所以才加速了原子弹行动的展开,只是并没有达成目的,苏联仍旧聚集了远东部队参加了战斗,并作为结束战争的关键存在。

参考资料:
加尔·阿尔佩罗维茨&马丁·舍温:我们本可以不向日本投原子弹,但还是投了丨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