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嘉德2024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13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启幕,分为两个阶段举行:

第一阶段于11月13日至16日举行预展,11月17日至19日进行拍卖。拍卖门类包括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艺品、珠宝翡翠钟表。

第二阶段于11月26日至29日举行预展,11月30日至12月3日进行拍卖。拍卖门类包括中国书画、古籍善本、佳酿臻茗、邮品钱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艺术青年们怀揣着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热爱,纷纷走出国门,留学海外。他们在吸收西方现代艺术之养分的同时,不忘中国传统艺术之精髓,在革新中融入对悠久东方美学的深刻理解,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这些前卫的艺术实验,也为中国艺术翻开新的篇章。

本季嘉德中国秋拍备受瞩目的“二十世纪板块”,将推出颜文樑、潘玉良、林风眠、关良、吴大羽、庞薰琹、沙耆、赵无极等大师的时代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追求,也反应着那个时代的特色与精神,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0世纪中国艺术正是以此独特的魅力,长期受到海内外藏家的青睐,在艺术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吴大羽

“飞光嚼采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91

吴大羽

射戟辕门

1980年代

布面 油画

53×38 cm

发表

《中国新派绘画宗师·吴大羽师生展》,大未来艺术有限公司,台北,1996年1月,图版12

《中国新派绘画宗师·吴大羽》,大未来艺术有限公司,台北,1996年7月,第119页

《中国油画开拓大师·吴大羽画展》,台北历史博物馆,台北,2001年3月,第112页

《吴大羽》,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2003年11月,第136页

《吴大羽》,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第122页

《吴大羽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7月,第99页

《吴大羽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15年3月,第127页

《吴大羽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2015年9月,第112页

《飞羽掠天——吴大羽作品集》,商务印书馆,北京,2020年4月,第160页

展出

“中国新派绘画宗师——吴大羽师生展”,1996年1月13日至2月6日,大未来画廊,台北

“吴大羽画展”,2001年3月8日至4月8日,台北历史博物馆,台北

“吴大羽油画艺术回顾展——暨纪念吴大羽先生百年诞辰”,2003年11月21日至12月10日,上海美术馆,上海

估价:RMB 9,000,000-12,000,000

吴大羽毕生油画作品仅有150余幅,其中大部分创作于他的晚年——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这一时期也被认为是吴大羽艺术积累的迸发。《射戟辕门》可谓这一阶段作品之典范,曾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及其他展览中展出,并被多本权威画集收录。

此作品沿袭了吴大羽“京韵”系列的灵感,题材源自京剧,采用绚丽的色彩构建画面,但与“京韵”系列不同的是,观者无法识别具体的人物或面容。只剩下各种色彩——黑色、黄色、蓝色如京剧演员般“粉墨登场”,成为了画面的主角。吴大羽以其抽象语言再次诠释了“射戟辕门”的故事——画家用色彩的对比,在撞击中达到和谐,恰似吕布用箭平息冲突,千钧一发的紧张与戏剧感呼之欲出。

“我的绘画是依据,是势象、光色、韵调三方面的结合。”吴大羽曾言,“光色作为色彩来理解,作为形和声的连结,是关系时空的连结。”在《射戟辕门》中,他无意塑造具象,而是通过感受达成浑然一体的效果。吴大羽以灵动的笔触和多变的色韵,在有限画幅中展现了无限可能。正是他在东方与西方、抽象与具象、古典与此现代之间的不断探索,使他成为中国抽象绘画的先行者。

林风眠

“借戏抒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90

林风眠

宝莲灯

1970年代

纸本 彩墨

69×64 cm

发表

《改革中国画的先驱者·林风眠画集》,台湾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79年,第67页

《林风眠全集》(下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1994年,图版214

估价:RMB8,000,000-10,000,000

同样以京剧为创作灵感,林风眠于1970年代创作的《宝莲灯》是他在戏曲人物绘画上的重大突破。画面融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皮影戏和西方立体主义,将画中人物形象平面化处理。画面的用色上,巧妙地加入了彩蓝和鲜黄色的线条,强化了人物的抽象动作,增强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宝莲灯”一直是林风眠特别钟爱的京剧剧目。沉香劈开莲花峰救母的故事中,“救母”和“团圆”的主题与他早年与母亲分离的悲痛记忆产生共鸣。艺术家将对母亲的思念和无力救母的悔恨寄托于画中,“借戏抒情”,让儿时夙愿于笔端实现,使得这件作品格外的动人与真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89

林风眠

秋鹭

1977年

纸本 彩墨

38×41 cm

关良先生旧藏

估价:RMB 900,000-1,200,000

林风眠与京剧的缘起,正是他的挚友关良,后者对林风眠的戏剧绘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977年,林风眠获准出国寓居香港的临别之际,亲手将这张《秋鹭》送予老友,画中题跋“良公正画林风眠 一九七七年”,以寄惜别之情。

《秋鹭》中的三只飞鸟,在烟云缭绕的背景中逆风而行,在层叠的芦苇丛后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凄美与孤寂之感。作品中流露的诗意与纯粹的美感,展现了他在艺术探索中对个人经历的追忆,同时亦充满着与命运斗争的勇气与力量。将这一作品赠与关良,似乎在向好友诉说着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同时也寄予了艺术家内心对和谐理想世界的向往。

关良

“飞湍瀑流争喧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83

关良

窗前静物

1970年代

布面 油画

35×33 cm

发表

《关良画册》,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82年,第39页

《关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2009年,第117页

《关良》,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231页

估价:RMB3,000,000-5,000,000

从早年东渡日本留学时期起,关良便开始创作静物画,尤其喜欢花卉和水果,他常常受到独特花瓶和瓷罐的启发进行写生。《窗前静物》作为关良静物画中的杰出作品,创作于其古稀之年,画面更臻化境,具有艺术家鲜明的个人风格

暖色的苹果、香蕉与青灰色的花瓶和窗帘形成鲜明对比,前景的白瓷盘则展现出光滑的质感,盘中水果倾斜排列,延伸而下,似静似动,不难让人想到塞尚著名的“立体主义苹果”。青瓷花瓶中插放着盛开的白梅,关良运用平涂技法表现花叶,柠檬黄的点缀画龙点睛。其用色之大胆精准、丰富饱满,流露出野兽派的风格,兼具粗犷与细腻的特质。这一时期,关良不再只关注现实,他的静物创作更多来源于想象,从中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油画写意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84

关良

石门

1940-1950年代

布面 油画

79.5×58 cm

发表

《褒城石门洞宣传画片》,朝花美术出版社(一版一印),北京,1957年

《关良画册》,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82年,编号10

《关良1900-1986》,华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第132页

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估价:RMB 9,000,000-12,000,000

“石门”是关良艺术生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这幅《石门》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艺术家运用传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从高处俯瞰,展现山势全景,将心中酝酿已久的风景倾泻而出——画面中绵山的层层色彩让人流连忘返,艺术家使用钴蓝、群青和渐变的灰色展现空间的延展感,同时用鲜绿色将观众的视线拉回近景。在处理画面最前方的奔腾河水时,艺术家则选择运用刮刀,在平面画布上创造出丰厚的肌理,呈现出落差与速度,是这时期艺术家创作的特色之一。

该画于1957年首次以全页形式发布,表明其创作时间不晚于1950年代,是关良少有的大尺幅风景油画。1980年,关良在耄耋之年再次绘制石门,作品几乎保持相同角度,至今仍保持关良作品的拍卖纪录,显示出该题材在他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82

关良

花前端坐的女子

1960年代

纸板 油画

41×38 cm

发表

《关良画集》,美术家出版社,香港,1981年,图版第14

《关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2009年,第97页

《关良1900-1986》,华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4月,第112页

《CANS艺术新闻》,华艺文化,台北,2012年,第85页

估价:RMB 900,000-1,200,000

潘玉良

“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81

潘玉良

偎依

1950年代

纸本 彩墨

54×36 cm

展出

“皇家艺术学院1958年展览”,1958年5月3日至8月17日,皇家艺术学院,伦敦

多萝西·萨瑟兰女士旧藏

估价:RMB600,000-800,000

《偎依》创作于1950年代后期,是潘玉良少见的动物题材彩墨画。画中一黑一白的两匹马静立于水泽,黑马倚靠白马,传达出温馨安静的氛围。这种抒情风格与她其他画马的作品不同,后者更注重马的动感,而《偎依》则捕捉了静态下马的灵性

潘玉良用寥寥数笔轮廓线将肌肉和结构描绘的入木三分,她将人体画的经验熟练地应用于动物的刻画,并在作品中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两匹马之间的互动饱含温情,细腻而微妙,十分动人。

这件特殊的作品见证了两位中国女性艺术家间可贵的友谊,画背至今还留有潘玉良好友张蒨英伦敦的住址,两人同在异国,惺惺相惜。《偎依》中所抒之情应并非悲伤或绝望,而是包含了她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这种真挚的希望与中式情调的视觉语言交融,使得《偎依》成为她晚期作品中最具诗意的彩墨佳作之一

颜文樑

“以笔捕景,以景寄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85

颜文樑

颐和园

1950年代

纸板 油画

28×40 cm

估价:RMB4,500,000-6,500,000

颜文樑的风景画以小幅油画为主,艺术风格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构图与印象主义色彩,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抒情意味。与印象派画家一样,颜文樑喜爱室外写生,他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捕捉景物的光影变化和空间感,并在创作中展现出色的构图技巧。完成于1950年的《颐和园》便是颜文樑最具代表性的佳作之一。

昔日的颐和园是清朝帝王享受自然之美的逍遥之地,而在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向民众开放。1953和1960年,颜文樑两次赴北京参加文艺工作者大会,并在颐和园进行写生创作,描绘了佛香阁和玉带桥等建筑。

颜文樑在色彩处理上不拘泥于固有色,而是通过丰富的色调揭示物体表面的色彩差异,塑造空间感。在作品《颐和园》中,画家通过点点白色油彩表现了光线与湖面和草地的层次,油彩厚薄有序,赋有灵动节奏。纵穿画面的几根树干,粗细、间隙各不相同,又似乎把画面分割成不同的时空,古代楼阁与近处的人物相呼应,意味深长。

艾中信

“种菊院落下,悠然见丹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47

艾中信

庭院一角

1980年

木板 油画

79×56 cm

发表

《艾中信艺术全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2007年,第203页

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

估价:RMB 450,000-650,000

艾中信作为第二代写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致力于“写实中的写意”,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擅长捕捉生动的视觉景物。靳尚谊曾评价艾中信的艺术,“特别讲究品位和格调,这得益于这一辈人的文化修养。他的画,概括、生动、品位很高⋯⋯在中国油画的发展史上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1980年的《庭院一角》是艾中信极为罕见的近景特写,该题材在其全集著录中仅有三件,其珍稀性不言而喻。作品中,花卉植物的组合传达出温暖和谐的意境,展现了他对家园的深切情感。兰菊的高洁志趣,亦是其晚年悠然自适心境的生动写照,不难从中体味艺术家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卫天霖

“跨越四十年的时空交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57

卫天霖

北京戒台寺

1973年

布面 油画

44×50 cm

刘子馥(卫天霖亲家)直接受赠于艺术家本人

后其女刘延芳继承得之

估价:RMB600,000-800,000

卫天霖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吴冠中、罗尔纯等艺术家均受惠于他的影响。《北京戒台寺》是卫天霖画于1932年的写生作品,据艺术家本人记录,在1973年12月中旬对这幅画进行了修改,之后将其作为礼物赠予亲属刘子馥,后者去世时,将此作传于女儿刘延芳。

画中可见卫天霖早期和晚期两种艺术风格之交融——既有早期印象派的影响,绚丽的色彩和点彩的手法让人联想起莫奈的绘画,又可见后期从“写实性”到“写意性”这种从西到中的转变,卫天霖将冷暖色彩、条件色、互补色和色彩的纯灰关系把握得出神入化,画面构图也引入传统的多点透视法,在油画中寻得一种中国独有的美学表达

作品所描绘的戒台寺是位于北京西郊的千年古刹,画面中心的大树为寺内著名的“九龙松”,至今已有1300多年,为北京地区同树种最古老的一株。卫天霖用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技法描绘出九龙松枝干的遒劲,与缤纷的色点彼此映照,形成点、线、面的形式构造,让古树在卫天霖的笔下焕发着生命的光彩。

赵无极

“高峰时期代表作,双雄钜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87

赵无极

06.10.68

1968年

布面 油画

96×105 cm

发表

《赵无极》,Hier et Demain Editions 巴黎 法国 及 E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隆纳 西班牙,1978年,第294页

《赵无极》,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纽约,1979年,第294页

《赵无极》,Editions Cercle d’Art 巴黎,1986年,第334页

《赵无极回顾展》,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1995年,第156页

《山中瑰宝—山美术馆典藏精选展》,山美术馆,高雄,2000年,第24页

《山中传奇—邂逅西洋大师名作》,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台北,2003年,第19页

《收藏有艺事》,艺术家出版社,台北,2014年,第64页

《赵无极作品编年集-第二册 1959-1974》,Editions Flammarion,巴黎,2023年,第185页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2023年,第171页

展出

“赵无极回顾展”,1996年1月,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

“山中瑰宝—山美术馆典藏精选展”,2000年7月,山美术馆,高雄

“山中传奇—邂逅西洋大师名作展”,2003年3月,上海美术馆,上海

“山中传奇—邂逅西洋大师名作展”,2003年4月,四川美术馆,成都

“收藏有艺事”,2014年4月,中正纪念堂中正艺廊,台北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2023年9月20日至2024年2月20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巴黎法兰西画廊

欧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RMB 15,000,000-20,00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88

赵无极

10.05.76

1976年

布面 油画

116×89 cm

发表

《赵无极》,Hier et Demain Editions 巴黎 法国 及 E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隆纳 西班牙,1978年,第305页

《赵无极》,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纽约,1979年,第305页

《赵无极》,Editions Cercle d’Art 巴黎,1986年,第344页

估价:RMB 14,500,000-20,000,000

20世纪60至70年代是赵无极艺术的高峰。经过前期的实验与50年代的世界旅行,赵无极终于在60年代找到了创作心法并锤炼成熟,成为巴黎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站在二战后抽象艺术的前沿。自1968年起,亲人的离世、爱妻的疾病让他的艺术在痛苦中继续发酵,创作出情感丰富、气象万千的作品。到70年代中期,赵无极的作品逐渐脱离传统中心构图,展现出中国水墨的灵动与流动感。

在《06.10.68》中,赵无极以沉稳雅致的棕褐色调,让画面散发出与绢本宋画一致的古朴气息,将对亲人的思念寄予其中;《10.05.76》则见证着赵无极从纯粹抽象,向中式山水意境的转变,将水墨特有的飘逸与韵致融入油画,呈现中西交融的全新境界。

这两件作品可以说是赵无极艺术生涯的两座丰碑,代表了艺术家不同阶段的心境,凝聚了对人生浪涛以及宇宙万象的诗意诠释。它们不仅被收录于1978年和1986年由让·莱马里编撰的画册中,也均被纳入赵无极夫人及基金会正全力编纂的最新全集中。

朱沅芷

“双作深情并列 各述钻石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92

朱沅芷

我的画室

1939年

布面 油画

64.5×54.3 cm

发表

《朱沅芷》,大未来画廊,台北,1995年,第52页至第53页

《世界名画家:朱沅芷》,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庄,2014年,第70页

展出

“朱沅芷个展”,1995年8月19日至9月5日,大未来画廊,台北

估价:RMB1,500,000-2,00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93

朱沅芷

庭院七美图

1939年

布面 油画

102×122 cm

发表

《朱沅芷》,大未来画廊,台北,1995年,第54页至第55页

展出

“朱沅芷个展”,1995年8月19日至9月5日,大未来画廊,台北

估价:RMB6,000,000-8,000,000

朱沅芷是20世纪海外华人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他的创作生涯虽然短暂,但以东方美学为基础,融合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主义,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气质。本季中国嘉德展出他的两件“纽约时期”作品《庭院七美图》和《我的画室》,填补了对朱沅芷艺术成就研究的空白

1906年出生于动荡的中国,朱沅芷在15岁时前往美国,之后频繁迁徙,深受巴黎现代艺术运动影响。他的艺术风格多元,反映了他对身份认同的追索。除了绘画,他还对唐宋诗词、老庄思想、传统乐器及舞蹈有深入了解,这些都融入他的作品中,展现强烈的怀乡情感。

朱沅芷的裸女题材贯穿其艺术生涯,《庭院七美图》展示了他在艺术高峰期的风格。画中描绘的中央公园裸女群像,通过优雅的姿态和奇特的色调,构建了一个梦幻的场景,体现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艺术表现的突破; 同样创作于1939年的 《我的画室》,展现出深具表现主义的墨绿色调。画中,一名金发裸女曲坐在条纹沙发上,神情飘忽,似乎与周围环境无关。她旁边的画架上描绘了布鲁克林大桥的夜景,背景中的楼梯和墙上挂着的《庭院七美图》反映了朱沅芷对相似题材反复创作的习惯。 作品中的长剑斜放在梯子上,成为裸女与两幅画之间的视线引导,形成独特的互文关系,深刻体现了朱沅芷的艺术生命。这两件作品相互呼应,反射出丰富而珍贵的人性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86

胡善馀

锦绣江南

1965年

布面 油画

80.3×200 cm

发表

《善彩馀韵:20世纪中国油画名家·胡善馀》,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17 年,第 121 页至第 122 页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估价:RMB2,500,000-3,50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53

董希文

收青稞

1950年代

纸本 水彩

29×37.7 cm

估价:RMB80,000-120,000

“熔熔韶光,灼灼风华”

韵致镌心的大师花卉专题

花卉在东西方文化中自古都是美的象征,常用于表达爱意和传递思念。花卉的多样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达可能,为艺术家所钟爱。在本季的秋拍中,花卉专题“熔熔韶光,灼灼风华”引人瞩目。

专题包括林风眠的“向日葵”、庞薰琹的“雏菊”、藤田嗣治的“蔷薇”及许幸之的“令箭荷花”等名作。这些作品展示了各位二十世纪大师的独特风格,在传达艺术家的情感与审美意识的同时,表达深邃的心境与心性,更是那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94

吴大羽

东园三月

1950年代

纸本 水彩

54.5×39.5 cm

发表

《吴大羽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15年3月,第181页

《飞羽掠天—吴大羽作品集》,商务印书馆,北京,2020 年4月,第 218页

展出

“吴大羽文献展—被遗忘、被发现的星”,2015年5月6日至20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北京

“飞羽掠天—吴大羽的诗与画”,2016年10月27日至11月18日,北京画院美术馆,北京

源自艺术家家属

估价:RMB 500,000-700,000

吴大羽的纸本作品包括水彩、色粉、蜡彩、墨彩等多种媒材,其中水彩作品尤为稀少,存量不超过20件,且主要集中在1930至1950年代,反映了画家抽象艺术从初创到成熟时期的风格演变

《东园三月》是吴大羽1950年代创作的珍贵水彩作品之一,也是目前已知尺幅最大的两件作品之一。作品色彩明快而轻松,艺术家通过多年写生、过滤、抽象、简化形成的绘画语言,展现了花卉的生命力和音乐性的势象结构,是吴大羽将传统花鸟画的诗意格局与抽象形式结合的优秀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45

沙耆

瓶花

1980-1990年代

布面 油画

52×43 cm

原藏家得自艺术家本人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97

沙耆

繁花

1940年

布面 油画

79×70 cm

比利时艺术家Jan Thys(1922-1988)家族收藏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创作于1940年的《繁花》是沙耆在留比时期的静物佳作,展现了弗拉芒画派学院派对其的影响,同时亦初步显现出古典主义与早期现代主义的风格。

这幅作品的主体包括花卉、花瓶、水果和书本,采用严谨的写实手法,其几何形态的塑造具有立体主义般的坚实之感。色彩上,明亮与空灵相结合,红白花朵从暗色背景中脱颖而出,蓝色花朵则为画面增添了清冷与深邃。冷暖色的对比构成了立体感,使作品鲜活跳脱又具有古典雅致。

沙耆在此作中继承了巴斯天的“调色刀技法”,厚重的油彩展现了笔迹与刀痕的速度与力度,表现出画家的内心激情。在平面画布上创造了一种流动的视觉体验,充满自由与感性。通过《繁花》,我们得以窥见沙耆的艺术豪情,以及他对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这不仅是生命的礼赞,也是艺术家心灵的独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95

庞薰琹

秋光清絮

1972年

布面 油画

50×41 cm

庞薰琹学生沈学仁先生旧藏

本作即将收录于由家属参与编纂、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庞薰琹全集》

估价:RMB 4,800,000-6,80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96

庞薰琹

玉带红绒

1973-1974年

布面 油画

55×45 cm

庞薰琹学生张一先生旧藏

本作即将收录于由家属参与编纂、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庞薰琹全集》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庞薰琹的花卉作品中,承载着晚年对已故妻子丘堤的怀念,也是其艺术探索的重要部分。艺术家在这些作品的构图和技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的影响,试图通过花卉静物表达油画民族化的理想

《秋光清絮》展现了近印象派风格,画面通透,充满光感,以玻璃花瓶和三色菊花为焦点,背景处理上采用青绿色调,营造出清新自然的生命力;同为描绘菊花,《玉带红绒》则通过硕大的花体制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巧妙结合镜面反光,形成流动的气韵。两张作品中都可见庞薰琹深厚的线条功力,笔笔力道精确地表现花瓣的生机与趣味,使画面具象与抽象交融,虚实动静对比,展现出艺术家对形式美的独特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庞薰琹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艺术坚持和情感寄托,难能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201

藤田嗣治

蔷薇

1961年

布面 油画

33.3×24.5 cm

附东京美术俱乐部鉴定委员会出具的鉴定证书

估价:RMB 2,500,000-3,500,000

1950年代,重返巴黎的藤田嗣治开启创作生涯中的第二段“巴黎时期”。相较于早期的华丽风格,这一时期的创作更加注重对纯真至善的憧憬,其创作技法也日臻成熟

创作于1961年的《蔷薇》以稳健的线条勾勒出五朵形态各异的蔷薇,从蓓蕾到盛开,演绎了生命循环、生生不息的主题。画面色彩和谐,风格甜美,红蔷薇象征永恒爱情,粉蔷薇浪漫,黄蔷薇传递温暖祝福,具有美好的寓意。

藤田巧妙地将浮世绘语言融入作品,枝叶的线条与花卉的细腻形成节奏感。背景则使用他标志性的“藤田白”,结合灰色调,赋予花卉瓷器般的光亮,呈现出油画少有的轻薄透气,成为他六十年代花卉创作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200

许幸之

令箭荷花

1961年

布面 油画

73×50 cm

发表

《许幸之画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北京,1996年,第105页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98

林风眠

杏瓶花果图

1950年代

纸本 彩墨

68×66 cm

发表

《林风眠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1979年,图版18

《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林风眠》,学林出版社,上海,1988年,图版28

《林风眠之路—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1999年,第119页

《痕迹·形迹·心迹—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1999年,图版22

展出

“林风眠之路—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1999年11月,上海美术馆,上海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99

林风眠

荷花

1970年代

纸本 彩墨

45.8×68.7 cm

发表

《林风眠全集:下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1994年,第127页

估价:RMB 3,500,000-4,50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44

苏天赐

花果图

1991年

布面 油画

41 x 41cm

发表

《苏天赐画集》,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1993年,图版,编号14

《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苏天赐》,广西美术出版社,南宁,2001年,第41页

《苏天赐》,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8年,第402页

估价:RMB 650,000-85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46

李瑞年

死不了

1961年

布面 油画

33 x 46cm

发表

《画家李瑞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63页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估价:RMB500,000-70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42

常 书 鸿、 李 承 仙

花果图

1963年

布面 油画

53.5×75.5 cm

现藏家直接受赠予艺术家本人

估价:RMB 30,000-50,000

中国嘉德2024秋季拍卖会预展及拍卖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品人:董瑞、吴双

撰文:王欣然、徐文华

版式设计:王欣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