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日,欧盟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这一举措正式生效。针对此事,英国方面表明无意追随欧盟这一决策。英国汽车行业从业者认为,英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这将有利于中英双方实现互利共赢。有英国人士指出: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对中英互利共赢有益。尼克是在英国伦敦销售某中国品牌电动汽车的人员,已有多年从业经历。他称,中国电动汽车售价合理、技术先进,在英国消费者群体中广受好评,英国政府不打算加征关税对中英两国的互利共赢有所助益。
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称,身为贸易大臣,他的确有权提出相关建议。不过,由于当前英国汽车企业尚未正式请求英国贸易救济局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所以政府暂不会考虑采取相关行动。在今年7月参加七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之际,雷诺兹也曾有过类似表态。同时,雷诺兹着重指出,当下其工作的“核心关注点”在于为英国生产商打造“繁荣、开放的出口市场”。
这种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中国的贸易政策都是基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国际贸易规则以及正常的市场调节等因素,并不存在所谓针对某个国家的带有恶意性的“杀猴儆鸡”式反制策略。
中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是互利共赢的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各个国家的企业都需要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例如在汽车和酒类领域,中国市场有着自身的消费趋势、环保要求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等,这些都会影响进口商品的市场表现,而不是出于针对某个国家进行打击的目的。
我国市场对英国车企有着不容置疑的重大意义。宾利、劳斯莱斯等豪华品牌,大众等知名品牌旗下的汽车制造商,几乎都将我国视为重要市场。英国的电动车制造商也在中国大力投资,这表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判断相当精准。由此也可看出英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的态度。与其说英国汽车制造商是在为中国电动汽车仗义执言,不如说是为了自身能在中国持续发展,毕竟这也是出于利益考量。
此前,欧盟委员会罔顾中方反对意见,在调查证据毫无说服力的情况下,决然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为期5年的所谓“最终反补贴税”。在制裁细则里,欧盟还专门“点出”三家中资企业,其中比亚迪的制裁税率为17%、吉利为18%、上汽为35.3%,其他予以配合的中资企业被征收20.7%的税率,而不合作的则一律按照上汽的标准予以“最高限度”处罚。然而,同为电动汽车企业,美国的特斯拉却仅被征收7.8%的关税,这一情况足以说明诸多问题。
德国经济部发言人再次强调,德国支持欧盟继续就该问题同中国展开谈判,期望借助外交途径来缓和贸易紧张的局面,并且保护欧盟的产业。该发言人表示:“德国联邦政府作为全球相互关联经济体中的一员,支持开放市场。”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也对欧盟的相关举措提出了严厉批评。在欧盟出台对华关税措施之时,数千名德国产业工人(其中包括车企工人)正在进行罢工以要求涨薪,大众汽车或许即将首次宣布关闭其在德国本土的工厂。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称,欧盟会持续就电动汽车关税问题同中国展开磋商。欧盟正在与中国谈判能够提供何种补偿,例如,除了反补贴关税之外,价格承诺以及对欧洲投资的相关事宜也在谈判桌上。冯德莱恩表示,即便本月底开始执行征收关税的举措,双方在这之后依然可以继续进行商讨。此前德国在欧盟的关税表决中投票反对,朔尔茨希望能够在月底之前达成共识,其对在未来数周达成协议仍存有希望。
中国商务部发布声明表示,中方不认可且不接受相关裁决结果,并且已经依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提起诉讼。中方会持续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坚定地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据了解,当前双方的技术团队正在开展新一阶段的磋商。在10月时,商务部发言人指出,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存在大量不合理、不合规之处,这是一种打着“公平竞争”旗号却实施“不公平竞争”的保护主义行径。中方对该裁决结果不予认同、不予接受,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
加税这一举措在短期内对中国汽车的出海业务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会极大地提高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销售成本,进而致使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销售量出现下滑,并且还会促使我国的汽车企业调整全球战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业务也会产生连锁反应。当然,加税是一把双刃剑。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对欧盟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可能会使欧盟市场出现缺乏竞争的情况,从而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减缓。与其两败俱伤,倒不如探寻合作的机会,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