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贺龙麾下的独立第一旅,进驻陕北绥德,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在谈话中,毛主席拍了拍旅长高士一的肩膀,问道:
- “你的事情我早晓得了,这很好嘛。你因为有那么一点历史,在当旅长后有没有人排挤你呀?”
“没有,没有,我们新老干部团结得很好,老红军、老干部都很尊重我,照顾我;贺、关首长还专门派了一个分队,把我全家都接到了绥德,我非常感激,请主席放心,我一定向红军老干部好好学习!”高士一赶忙回答道。
毛主席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笑了。
“高四爷”要求抗日被搁置
毛主席所说的“那么一点历史”,和高士一的出身有着很大的关系。
高士一出生于河北任丘县,他的父亲经过三四十年的苦心经营,成了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家里拥有4000多亩土地。除此以外,高家还经营着多家工厂和船运码头。所以他们家既是地主,又是商人。
在家族四个兄弟中,高士一排行老四,人称“高四爷”。父亲去世之后,四个兄弟就分了家。高士一在老宅北边,搞了个占地500亩的大庄园,取名“高家场”。庄园11套独立院落,被护城河包围,供族人居住。
虽然自家生活富裕,但高士一并没有养成富家少爷般的生活习惯,反而从小就喜欢和长工们一起干活,学会了不少劳动技能;同时他酷爱习武,参加少林会学武术,他还略懂中医,经常义务给乡亲们看病。
无论是家里的长工,还是附近乡亲们,人人夸这个热心肠的“高四爷”一声好。
除此之外,高士一的思想上也非常进步。五四运动时期,他带头在村里破除封建迷信活动,革除妇女缠足等陋习,还将乡亲们求神拜佛的庙宇,改为文化宣传室和女子小学,向村民们宣传新文化,让村里的女孩子也能读书识字。
乡亲们基于对他的信赖,推举他为八县堤工委员会委员,自此高士一从经营农商,进入官场从政。任职期间他秉公办理河务,时常沿着百里河堤巡查,以保证河堤的安全。
这些经历,让高士一成为县里首屈一指的开明绅士和新派人物。
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东三省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侵略者。高士一听说这个消息后,顿时泪如雨下,抽泣着对周围的人说,不抵抗政策就是误国的政策,这是要让老百姓当亡国奴啊!
自此,高士一对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特地从天津买来一台收音机,随时收听时事广播,了解时局的发展。
当时高士一的长子高万德在保定读书,结果因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被学校开除。高士一了解了来龙去脉后,非但没有责怪儿子,反而对他的行为表示支持:
- “学生爱国嘛,有什么不对?”
1937年,高万德和同乡好友开始在家乡开展抗日宣传,他们利用高士一买来的收音机,了解外面的情况,创办了抗日小报《群声报》。同时还发动各村成立抗日救国会,很快就拉起了一支100多人的队伍。
发展队伍所需要的粮食和经费,全都是由高万德从家里拿的。他们以为做得天衣无缝,高士一却早已经知道,但他从不过问,暗中对儿子的行动表示支持。
北平和天津相继沦陷后,日军沿河路大举南侵。高士一所在的村庄,连同周围47个村庄,自发组织起来,对日军一支中队展开的歼灭战。这一仗击毙了90多名日军,缴获了不少的武器。
恼羞成怒的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派出1000多人前来报复。百余名群众被残害,还有不少房屋被焚毁。看着流离失所的乡亲们,高士一义愤填膺地说道:
- “看到了吗?这就是当亡国奴的命运啊!咱们决不能等着当亡国奴,要想法子同小鬼子们斗!”
为此他跑到任丘县城,找到人民自卫军游击师,向他们表示了自己坚决要求参加抗日的愿望。回村之后,他又找来和儿子一同抗日的好友,希望正式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
没想到高万德却反对自己的父亲一同抗日,他觉得自己的父亲毕竟还是地主,他们是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不能一起干。
因此高士一参加抗日队伍的事情,就此被搁置下来。
拉起近万人的抗日队伍
1937年10月,中共保属特委军事委员侯玉田,听说高士一的情况后,带着组织上的意见专门来到村里,找到高万德和他一同抗日的伙伴, 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政策。随后他们一同找到高士一,拿出了盖有吕正操大印的委任状:
- “根据你的愿望和请求,我们欢迎你参加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并委任你为河北人民自卫军第五路总指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决心跟着共产党抗战到底!”高士一激动地说道。
从此高士一就将指挥部设在了自己家,将自家客厅作为指挥部办公室,同时将自家的现款和余粮,统统拿出来作为扩军的费用。高士一的妻子非常支持丈夫的举动,不但拿出了自己的个人积蓄,还主动担当起后勤管理员。
然而高士一举家抗日的举动,却遭到家族中一些人的反对,尤其是他的三哥高士芬,反对尤为强烈。
刚开始,高士芬以“祖上家业不能丢”为由,劝说高士一不要参加抗日,没想到高士一以“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来反劝三哥要认清时局。
高士芬见劝说不动弟弟,便将怨气都撒在了拉高士一进队伍的侯玉田身上。趁着侯玉田再次来村里的时候,高士芬叫人把他软禁了起来。
高士一闻讯来找三哥要人,没想到被三哥指着鼻子一顿斥责,见到侄子高万德,高士芬更是破口大骂,说高家非得败在他手中不可。
高万德据理力争,说既然已经分了家,他就别操心自己这一房的事情了。被侄子这么一顶撞,高士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连声骂高万德是“败家子”。
站在一旁的高士一并没有多说话,等吵骂声平息下来后,他坚定地对高士芬说:“三哥,凡是你劝我的话,我都考虑过了。日本鬼子已经打到了咱们家门口,我希望你也能好好想一想。至于我,我看透了国民党当局的腐败,认定只有共产党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希望。不管你赞不赞成,我都要干到底!今后,你若是愿意,就过来住几天,若还是看不惯,那就不来也好。”
高士芬见实在劝不住,只好将软禁起来的侯玉田放了,自此两家断绝了一切往来。
高士一一家的壮举,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不少人都说,高士一这样家大业大,还参加抗日,他们还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很快任丘一带掀起了参军抗日的热潮,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高士一的队伍就发展到3000多人。
不单单是老百姓被高士一的壮举感染,冀中地区的中高层也深受震动。当时很多人都在三方势力之间摇摆,在高士一的影响下,他们纷纷倾向于站在人民的一边。
为了让他们完全站到人民一边,高士一决定对中高层人物展开说服争取工作。
他们首选的对象是苏桥商团。这支队伍是商户们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成立的地方自卫武装。团长邢荫堂和高士一有过交往,十分敬佩高士一的为人。当高士一到苏桥镇一说,邢荫堂立刻爽快答应,不但商团全部归并到第五路,还将自己的儿子也送去参军。
在邢荫堂的介绍下,高士一开始对“天下第一旅”展开争取工作。这支队伍的首领黄久征,出身于贫苦人家,七七事变之后,他打着抗日的旗帜,拉起了一支上千人的队伍。
当时日军想要拉拢黄久征,以给他正规军番号为诱惑。恰好高士一此时来争取这支队伍,黄久征的部下一听说这个消息,不管黄久征同不同意,先挂起了第五路的牌子,还袭击了一支日军小队。
这就使得黄久征欲罢不能。趁着年关将至,高士一派人送去5000大洋,让黄久征的队伍过个好年。黄久征为高士一的诚意所感动,决定率部加入第五路。
通过一系列的说服工作,高士一收编了散落在各地的自卫武装,队伍从3000人发展到了8000人。不久,第五路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一支队,高士一担任司令员。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高士一率领这支队伍,和日伪军进行了50多次交战,击毙、俘虏1600多人,收复了多个重要城镇,逐渐控制了京津保地区的水上交通线。
驻守天津的日军将高士一视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