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俗称“甲鱼”,与乌龟相似,野生甲鱼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但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野生甲鱼已经难寻踪迹,目前主要以人工养殖为主。我国本土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鼋以及斑鳖,野生鳖都是属于保护动物,其中斑鳖最为珍贵,目前全国已经没有斑鳖的踪影,最后一只斑鳖于2019年4月人工授精时死亡。鳖的种类繁多,以下基于广泛认知和一些资料整理出十种鳖的详细介绍:
第十,泰国鳖
分布:主要分布于泰国,近年被我国引进养殖。
特征:泰国鳖是中华古鳖的东南亚分支,较中华鳖表皮颜色更浅,呈浅黄绿色,有明显的斑点。眼睛大,背甲呈微隆起椭圆形。
习性:主要栖息于水温较高的淡水中,以水生动物和昆虫鱼虾为食。
文化:泰国鳖市场上价格较便宜,也作为滋补佳品的食材。因形似乌龟,也被作为观赏甲鱼。
第九,角鳖
分布:原产于北美地区,近年来被我国引进试养。
特征:又称,刺鳖,背甲有明显黑斑点,表皮有小疣粒,手感粗糙,裙边及体型轻薄。
习性:生性胆小,喜欢栖息于幽深安静的江河湖泊中,适应性强,能在各种水域环境中生存。冬眠时间早。
文化:角鳖肉质鲜美,滋补佳品是中华鳖的替代品之一。目前我国境内的角鳖都属于人工养殖,但部分地区已经有外溢现象。
第八:日本鳖
分布:原产于日本,后被引入我国养殖,作为食用型鳖类。
特征:是中华古鳖的日本分支,其背甲有细小米粒状白色斑点。体型饱满,裙边及表皮比中华鳖更厚实,产肉率更高。
习性:栖息于温暖的淡水湖泊中,以水生生物为食,食量大。
文化:日本鳖引进主要用于食用,同样也被视为滋补食材。
第七,珍珠鳖
分布:原产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后被我国引进。
特征:原名“佛罗里达鳖”体形圆形,通体呈浅绿色或黄绿色,背甲光亮。有类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裙边呈金黄色。
习性:栖息于水流平缓、水质清澈的淡水水域。以甲壳类、鱼类等水生生物为食。是山瑞鳖分化的美国品种。
文化:我国引进后,在全国范围都养殖,珍珠鳖因其外形美观备受青睐。但进入野生环境下没有天敌,对于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第六,黄沙鳖
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西江水系的江河、湖泊等水域。是广西特有鳖种。
特征:背甲呈椭圆形、扁平状,表皮有花斑。裙边宽而硬,有金黄色。是中华鳖的分化子代品种。
习性:主要栖息于广西西江沙质水域的江河湖泊。
文化:黄沙鳖曾在我国南方地区被视为高档滋补食材,但今年来养殖数量激增,导致泛滥。
第五,黄金鳖
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长江流域最为常见。
特征:体型呈椭圆状,和中华鳖类似,通体或部分呈金黄色。
背部覆盖着金色的鳞片
习性:是半水栖龟类,栖息于幽暗静谧的淡水山溪水塘中。喜群居,主要以甲壳类、鱼类或水生植物为食。
文化:黄金鳖是中华鳖的突变异化,因其独特外观和稀有属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被誉为鳖中黄金。目前大多是人工培育的,野生状态下的黄金鳖极为罕见。
第四,山瑞鳖
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珠江等水系,包括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
特征:背甲呈扁平半圆形,呈墨绿色,腹部呈黄色或白色,裙边宽厚。
习性:生活于淡水江河湖泊中,主要以鱼虾螺蛳为食。目前山瑞鳖已经形成规模化的养殖产业。
文化:山瑞鳖是常见甲鱼的一种。野生山瑞鳖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广东建有山瑞鳖自然保护区。
第三,中华鳖
分布:我国最常见的鳖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以长江和珠江水系最为盛产。
特征:形体呈扁平状、椭圆形,背盖光洁,一般呈为青褐色或青黄色。腹部白净有斑点,裙肥厚宽大。
习性:冷血动物,有冬眠习性,肺呼吸,水陆两栖的卵生爬行动物。我国人工养殖大部分为中华鳖。
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华鳖被视为滋补良品,可入药。野生中华鳖是我国的三有保护动物。
第二,鼋
分布: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和溪潭中,水质清澈 、水流缓慢。我国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曾广泛分布。现如今野生鼋已近绝迹,只有人工繁育基地存在总计十余只。
特征:是目前已知现存体型最大的鳖类,背甲呈青灰色,腹部呈灰白色,头小体大。
习性:夜行觅食,以甲壳类和鱼虾蛙类等动物以及水草植物为食,有冬眠习性。
文化:鼋是古老的两栖爬行动物,我国传统文化中,鼋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因其体型巨大被认为是神秘的生物。在民间传说中鼋被描绘为能通灵的神兽。
第一,斑鳖
分布: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下游水系和珠江水系地区。目前全球已知存量仅剩越南1只。我们最后一只于2019年死亡,从此在我国未发现斑鳖踪迹。
特征:体型仅次于鼋,背甲呈圆盘型。皮肤光泽,呈暗墨绿色,年龄越大皮肤斑点越多。
习性:以水生动物为食,如鱼类、甲壳类等。栖息于于江河湖沼底部。繁殖率和存活率极低。
文化:数量极少,且无法人工繁育,极度濒危。目前斑鳖极其珍贵,我们可能在野外依然存在,并未彻底灭绝。
本期就到这里!
关注小秀才,下期更精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