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子们慕名而来,想要一睹“弹棉花”手艺。  通讯员  杨晓赟摄

本报讯(记者 李浛芃 通讯员 杨晓赟)击打、穿线、按压……一条棉花被,在纷繁细致的步骤下逐渐成形,这是被苏州人称作“弹棉花”的手艺。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取暖的电子设备、羽绒服等保暖衣物销量走俏,传统棉胎小店也迎来了“升温”。

操作着机械设备,反复手动调整,传统棉胎小店的店主叶伯强和爱人章丽丹正将新棉花添入顾客陆阿姨的旧棉花胎中,做着翻新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羽绒被、蚕丝被、太空被等逐步占据市场,但对于老苏州来说,棉花胎依然是“保暖首选”。“棉花胎踏实厚重,感觉保暖效果最好,从小时候一直用到现在了,有感情的。”顾客陆阿姨边等边说起棉被的“重要地位”。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常能看见弹棉匠背着弹棉花弓子,走街串巷吆喝。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这些传统手艺渐渐消失在城市喧闹的街头,隐进老小区、街巷里了。

除了正在排队等待翻新棉花胎的阿婆,这两天,棉胎小店还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在姑苏区平江街道东环社区团支部、妇联、关工委的带领下,平江实验学校分校的学子们慕名而来,想要一睹“弹棉花”手艺。叶伯强拿出弹弓、木锤、木盘、线杆,这些人工“弹棉花”的装备。“砰砰”弹弓落下,棉絮飞舞,拿线定型,木板反复按压,一套流程可谓行云流水。

学生们看得惊奇,敬佩感油然而生。在叶伯强的手把手指导下,学生们用手里的木锤准确地击打在弓弦上,雪白的棉絮随着节奏被一股股力道撕扯开,变得蓬松柔软。一整套工序下来,一条暖暖的棉花胎就完成了。

在教学过程中,叶师傅向学生解释道,早些年都是背着老式的弹棉花弓走街串巷,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学会了用机器操作。现在是半机器、半手工的制作方式,能轻松不少,半个小时就可以弹好一床。“现在科技发达,愿意人工‘弹棉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大家都觉得成本高,回报少。但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家族手艺,当初做学徒就做了5年,我也肯定会一直做下去,有这门手艺就心里踏实。我也希望这门手艺能够得到传承,有人愿意学,我就乐意教。”叶伯强看着学生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