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长眠着一位红军骁将,他17岁参军,成为共产党员。从士兵到司令员,他用了不到12年的时间。

周恩来同志将他与杨勇、杨成武二人合称为三杨,他的部下李殿仁中将更是直接称赞他是威威赫赫战功将、宽厚爱民好师长。

如此受上级肯定,下级爱戴的首长,他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乃杨得志是也。

投身革命,过家门而不入

古有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开国将军,途经故土未得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出身铁匠家庭,自身没什么文化,从小不是跟着父亲打铁,就是去煤矿干苦力。

参加革命前,杨家苦哈哈的,但这样的现状,一时之间也没办法扭转。

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三望冲是杨得志的家乡,这片土地最鲜明的颜色是红色,湘南起义的一把火,点燃了十里八乡穷苦人民反对地主乡绅的干劲。

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成立,斗争结束后,杨得志在哥哥杨海堂的启发下,跟着工农部队,踏上了前往井冈山的路,并把红旗插在了山上。

1928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自此,杨得志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军旅生活。

他参加了国内大众所熟知的著名战役,比方说,反围剿、长征、反日伪军扫荡,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

一开始,他只是红四军的排长、连长,到了解放战争时,已经是冀鲁豫的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光鲜的战绩下,杨得志将军的心中却一直都有一个遗憾。

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粮食不足以补给数以万计的士兵,敌军几次三番进攻,红军不得不实施转移,找一个新的地方休养生息,扩红宣传。

1928年上山,仅一年的时间,毛泽东、朱德同志就带着红四军下山了。

他们兵分两路逼近赣南、闽西,一路人马经下庄、小行洲、黄坳,另一路人马走荆竹山,进入遂川境内。

1930年秋季,下山的部队路过杨得志的家乡,已经是警卫排排长的将军,抽不出空档回家看一看。

他没有向组织请假,希望能够在路上遇到熟识的老乡,叫老乡帮忙捎个口信,给家里人报个平安。

可是,走啊走,这样的人并没有出现。

他的愿望落了空,虽过家门而不入,坚守在了岗位上,心却飞到了自己年迈的父亲身旁。

白驹过隙,将军荣归故里

1946年6月——1950年6月,解放战争总共打了四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争即将宣告结束之际,杨得志终于有了一些喘息的时间,可以回乡、回家了。

一眨眼间,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从前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小伙,自己早已历练成了猛虎。

1950年1月份,杨得志带着妻子申戈军与两个女儿——华荣、柏华,再次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三望冲。

归乡之前,他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陕西军区的司令员了。

让他决定回乡看看的理由也很简单,家乡的父老乡亲、干部子弟,都牵挂着他,他内心十分动容,所以千里迢迢地赶了过去。

在军区忙工作的时候,杨得志经常收到家乡同志汇报工作的报告,一份份的文件里,书写着家乡样貌大不同的境况,拨动着将军的心弦。

他们从西安出发,风尘仆仆地抵达株洲,一到当地,就望见邻里的老百姓簇拥着上前,还抬来了一顶轿子,让杨得志坐。

杨得志和这些穷苦人是同根生的,都是吃苦长大的,也给别人抬过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谢绝了众人的好意,说“我不作孽,把别人的肩膀当路”,和大伙儿边走边聊,一直聊到了家门口。

自家的屋子早已是蛛网密布,亲人都已不在人世,杨得志内心万分悲痛。

自打他参加红军,家里人就没过过好日子,其母陈氏为杨家生儿育女,养育了14位男男女女,可惜有些夭折了。

杨得志的大姐、二姐、哥哥以及弟弟,都先后离开。

杨得志的叔叔,被地主欺压,被恶狗咬死,他能够依靠的亲人,所剩无几。

为了祭奠父母、兄弟姊妹的在天之灵,将军第二天起了一个大早,去祖坟看望故去的长辈。

他跪在父母的坟前,想到母亲逝世后,父亲一个人为了生计奔波,养大家里的孩子的场景,禁不住落了眼泪。

革命前,杨得志是为了多赚一分钱,减轻家里的负担才出去的。父亲怕他在外面吃苦,一开始不同意他出远门,可后来不知为何还是应允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子俩在岔路口的老榆树下分别,杨父千叮咛万嘱咐,还让他有空常回来。

没曾想,这就是最后一面。

1930年的那一次未归家,在这里看来,确实是终生难能弥补的遗憾。

看完了父母,杨得志又去了仍然健在的大姐夫家、胞姐杨桂泗家探望,还去了儿时有恩于他的一位私塾老师的学堂旧址凭吊,并在家乡过完了春节,才启程折返。

回去的时候,又有50多名青壮年,自愿跟着杨得志,入伍参军。第一次回乡,就这样告一段落。

授衔过后,将军二次归乡

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杨得志凭借着党龄、资历、军功以及任职,被授予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仪式后,经过数据的统计,湖南成为了拥有将帅人数第三的省份。

和平年代正在慢慢的开启,杨得志也在授衔前后,分别担任了济南军区、武汉军区以及昆明军区的司令员,并组织指挥了对越反击战。

他第二次抽出空来回乡,是在授衔的后两年,也就是1957年,那时,他还在济南军区任职。

此次,将军并没有带着妻子和女儿回来,而是选择了与秘书兼警卫的郭长荣,以及醴陵公安同行。

归乡的目的也与第一次不同,第一次是探亲为主,工作基本上是没有的,第二次是以工作、考察为主,探亲次之。

在这次走访中,杨得志发现了地方上行事的一些错漏,比如说,将“家中无闲人坐,路上无闲人走”的口号乱喊一通,人们出门都战战兢兢的,生怕抓去做事情,耽误了正经事。

还有部分新入党的同志,没有领悟到亲近民众的真谛,靠打骂来树立威信,与毛泽东同志的初衷背道而驰。

他一面听着大家说的种种,一面向干部传输这么些年来,他积攒的经验和宝贵见解,还回忆了井冈山时期的往事,说“废除肉刑”早在井冈山时,就已经被验证过是正确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即便工作上出了岔子,杨得志也没有对下级摆脸色和架子。

他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以及幽默诙谐的口吻,告诉基层干部最深刻的道理。

他说,有一个人的妻子要生孩子了,他要去请稳婆接生,那他走在路上算不算闲人呢?

他又说,有的人不愿意加入合作社,你们拆了别人的屋子,又要别人养鸡养鸭养猪,房子都没了,猪也变成了野猪。

类似于这样的通俗易懂的教训,数不胜数。

后来,他调任到了武汉军区,依旧牵挂家乡的发展,只要是三望冲来的客人,他不管多忙都会热情接见。

晚年的杨得志将军,将自己半生戎马的事迹,浓缩成书里的一字一句,他撰写了《杨得志回忆录》、《横戈马上》、《为了和平》,还帮助审阅了其他人撰写的,关于自己哥哥的书籍——《杨海堂烈士传》。

他的一生,从加入红军队伍的那一刻开始改写,在枪林弹雨中,他与洪学智、李天佑、李天焕、肖华、韩伟等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经历了平型关、上甘岭战役的洗礼,成了我军历史上,一位威震敌胆的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关于杨得志将军两次归乡的故事,已感动了不知多少人。

本文由大荟师红色文化【刘尚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