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军委和党中央决定对军中将帅进行一次大授衔。在授衔过程中就曾经发生过许多趣事和插曲。其中,钟伟等几名将军就曾经对授衔结果不满意,大发牢骚。钟伟将军甚至为此大发脾气,和上级领导发生冲突。那么授衔都有哪些标准?钟伟将军又有怎样的传奇经历?最后钟伟等人对授衔发牢骚的事情让毛泽东知道后,毛泽东主席又是怎么处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伟少将)

  1. 授衔有标准,才品资历综合看

我军授衔是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体系的。我军早期的授衔标准主要参照学习苏联的军衔模式,后来根据我国我党实际情况,我党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严格合理的授衔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标准:

一是看才能,就是在革命中作出的贡献和功绩,比如说战功,或者在某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像粟裕,韩先楚等人就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累累战功的典型代表。越是大兵团作战,越是对战争有决定性意义,其功绩就越高。当然,功绩不仅仅只看军功,李克农是我党特工之王,情报工作非常出色,为我党的转危为安和各战线上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他虽然不带兵,却依然被授予上将军衔。

二是看品行,看是否忠于党和人民,是否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授衔乃是国之大事,军衔更是无数军人为之奋斗浴血的荣耀,绝对不能让这份荣耀被沾染半点污垢如果品行不端,那怕是天大的功劳也不能赋予其这份属于军人的无上荣光。

三是看资历,也就是参加革命的时间长短。一般我党把红军时期和抗日时期作为两个重要的区分资历的时间点。红军时期革命危在旦夕,能够跟随中央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并且幸存下来的老红军都是党的精华,都是宝贵的人才,都是久经考验对党绝对忠诚的好战士,好干部。

四是看授衔时该将帅所担任的职务和级别。兵团级别和副兵团级别的将帅授衔分别是上将和中将,中央军委级别的则是元帅。

  1. 《亮剑》丁伟的原型,清廉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伟)

钟伟将军是湖南平江人,出身贫苦,很早就参加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历次的反围剿战争,后来又跟随中央一路北上到达延安。钟伟将军和大多数的开国将军们一样,英勇善战,从土地革命战争一路走到新中国成立。

我们都知道著名作家都梁的小说《亮剑》描述了一群热血军人狭路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奋战到底的英雄故事。剧中的李云龙丁伟等人性格鲜明,有自己坚守的信仰,更有自己特有的亮剑精神。剧中的丁伟同李云龙一样是一个火爆脾气,同时又具有远见卓识,准确地判断出苏联将要成为当时我国未来的北部威胁的战略预判。钟伟将军也是这样一个暴脾气,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将军,曾经多次违反纪律,不服从领导安排,是一个典型的刺头。

早年在红军时期,就曾经多次因为战略战术问题同领导发生争执,甚至还发生过因为对领导有意见而负气回到老部队的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记得在亮剑中李云龙和丁伟久别重逢,说起丁伟在东北四野时竟然做起了倒卖烧酒的违纪行为,像一个奸商一样。而这一段剧情并不是编剧凭空捏造,这事的确是有原型故事依据的,而这个原型就是钟伟将军,他在东北作战时曾经多次倒卖烧酒,违反部队纪律。

而《亮剑》中李云龙率领部队攻打平安县城,调动了整个晋西北的八路军,被广大网友们戏称为平安格勒战役的剧情也是参考了钟伟将军的的故事原型,可以说李云龙是历史中多个将军性格与经历的融合。在抗战胜利后东北广大地区处于无人控制的真空状态,因此我军就和国民党比拼速度,谁先一步占领东北,谁就占据了主动权,最后我军通过紧急动员和急行军最终成功抵达东北,接收了在苏军看管下日本关东军遗留的大量军备物资,极大地提升了我军的战斗力和后勤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国民党在抵达东北后依仗自己的兵力优势和装备优势,向我军控制的东北解放区步步紧逼,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我军不断撤退,在运动中达到消耗敌人的战略目的。东北的国民党奉行南攻北守的战略,企图集中优势兵力将我军各个击破,而我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从北主动出击,让国民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在作战中钟伟奉命配合友军作战,但是在行军途中军事素养极高的他敏锐地发现了战机,于是性格刚烈的他与政委发生了严重分歧,政委认为这是违纪,钟伟认为战机不能错过,最后还要求总司令林彪调动其他部队来配合他的作战,最终林彪被说动,此战消灭敌人北进主力,粉碎了敌人北守南攻的计划,极大地鼓舞了东北军民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钟伟将军性格刚烈,打仗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经常违反纪律,按说这样一个将帅任谁也不会喜欢,或者说也成不了名将,大将,诚然一名真正合格优秀的名将肯定是要有大局观,是要听党指挥的,但是大元帅大将们指挥的每一场战役都是由手下的小将和无数的士兵们去执行的,他们才是这场战争最具有发言权的人,战事的千变万化都关系着军队的成败。因此在听从指挥的同时更要多一点随机应变,在规则内去改变去应变。因此,在新民主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一段时期内无数次战争的胜利都是由像钟伟这样的将帅和战士们打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钟伟将军又被称作是中国的巴顿将军。美国四星上将巴顿以富于进攻精神和勇敢,鲁莽闻名于世,用巴顿将军来形容钟伟将军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钟伟将军从红军时期就是军队中著名的“好战分子”,每战必争先,听说有仗可打就非常兴奋。但如果你要说他是一个莽夫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钟伟将军和亮剑中的丁伟,李云龙等人一样,是一个精明计算的“生意人”,他打仗从来都不是一味的猛冲猛打,而是在仔细计算比较敌我双方之间力量差异后选择让部队损失和伤亡最小的方式来进行战斗。但他并不是一味地保存力量消极避战,而是像中国古代的剑客一样,逢敌必亮剑,亮剑必死战。

钟伟将军后来转职到了地方上去主持农业建设,他依然保持着清廉的作风,坚决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任何私利,他曾经多次严肃的告诫自己的子女让他们不要抱有依靠自己的思想,还要求自己的子女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农业建设中去,严以律己,严格要求自己,用一生来证明和实现自己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毛主席:一笑置之,用中将乃至上将的待遇对待钟伟

那么毛主席在听到钟伟等人对授衔大发牢骚后又是什么反应?伟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确定钟伟等人的授衔评定工作并没有出现失误之后无奈苦笑。因为毛泽东主席清楚的知道钟伟等人忠于党和人民,并不是真的邀功请赏,毕竟从红军时期就毅然决然的参加革命,枪林弹雨都过来了怎么会真的在乎这个,而且有点争强好胜的心理也不是不能理解。于是主席就嘱咐有关部门在待遇上给予钟伟中将,上将的待遇,主席面对这种情况并没有选择对这些同志大加斥责,也没有因为这些同志的抱怨和不满而破例。违背原则和有关规定,这种方式既安抚了将军们的情绪,又没有影响到授衔。

而钟伟将军在听到毛主席所说的话和对他所作出的安排后也冷静了下来,心里又后悔又难过。因此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工作,更加认真的为人民服务。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漫长的革命斗争使得很多同志都百炼成钢,得到了锻炼和成长,那些不坚定的,谋私利的,没有坚定信念的都被历史的长河无情的冲走淘汰,真正剩下来的都是我们党我们军队的精华所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只军队的灵魂。这样一支钢军,铁军,人民子弟兵跨过鸭绿江,战过上甘岭,用自己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当时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新中国的和平。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开国将帅们不居功,不自傲,甘于平凡,默默奉献,这就是中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