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诗仙李白七访之地
也是最富诗意的江南书房
从一张纸到一本书
典籍流传续写中华文明
活起来的技
《活起来的技艺》第四季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独家冠名
11月10日晚21点30分,《活起来的技艺》第四季第三集,安徽经济生活频道播出,让我们一起走进宣城,领略江南诗城的魅力。
敬亭拱北,宛水环东,山川明秀郁葱茏。这里是诗仙李白七次到访、相看不厌的江南诗城,千百年来,山水之间留下无数名篇佳诵。水墨晕染,八十多座古村落中粉墙黛瓦与山水应和,孕育出璀璨绵长的徽文化,也让这座皖南名城以文房四宝享誉天下,成为最富诗意的中国书房。这便是历史名城宣城。
本期节目中主持人马滢、孙鹏飞将跟随文化嘉宾安徽博物院保管部兼文保中心刘华伟主任,踏上一场宣城非遗的探索之旅。从宣纸制作技艺到古籍装帧、古籍修复技艺,看中华文脉如何通过纸张书籍流传不息,透过一卷卷珍贵的古籍,与前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宣纸制作
宣纸,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传统手工纸品,源自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及周边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文化价值。据传,宣纸的制作技艺可追溯至唐代,起初为皇家御用,后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文人墨客书写、绘画的首选。其独特之处在于选料精良、工艺繁复,历经浸沤、抄造、晒纸等多道工序,方能制成质地细腻、润墨性好、耐老化、虫不蛀、久藏不腐的佳纸。
在制作过程中,匠人们遵循108道工序的古法,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艺术的追求。自古以来,宣纸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智慧的象征。文人墨客以宣纸为媒,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也使得宣纸有着“国纸”的美誉。
(主持人孙鹏飞跟随大国工匠周东红体验捞纸)
2002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瞩目的文化瑰宝。
古籍保护
从一张纸到一本书,中华文化通过这些载体流传不息。刘华伟主任介绍说,安徽博物院古籍藏量达到一万五千余部、十万余册,收藏古籍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地方特色显著,其中包含有大量极具文献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地方志书、宗谱及皖籍名人专著,上至元代,下至民国,其中有55部古籍入选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6部古籍入选首批《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安徽博物院也在2010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标志着安徽博物院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安徽博物院的古籍是按照文物保存和古籍保存双重标准来保藏的,博物院设有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其中有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对破损古籍进行修复。2024年还申请通过了安徽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站,为更好地修复古籍、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夯实了基础。
除了古籍修复外,安徽博物院从2010年开始启动善本古籍再造工程,选择具有版本价值和内容价值的古籍善本,进行再造出版,目前已经完成了16部。
(主持人马滢学习体验线装书制作)
古籍装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籍,发挥古籍活化利用的价值,新时代的工匠们也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安徽泾县的三希堂线装文化园经过技术攻关,解决了在宣纸上进行印刷的难题,利用宣纸“纸寿千年”的特点,配合传统的线装书装帧技艺,经过三十八道工序将珍贵古籍复刻印刷装订成书,让平常难得一见的古籍,以近乎真迹的样貌走入人们的生活。
(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原大影印)
三希堂首倡新善本理念,坚持高品位、高品质、高价值的出版定位,以及原创性、艺术性、收藏性的出版原则,形成了以线装书和重大项目为重点的特色出版,十多年来已经出版再造百余种珍本古籍,包括原大影印台本故宫藏文渊阁《四库全书》,四色仿真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版《资治通鉴》,汇编从全球收集的12个《红楼梦》优质古籍版本,以及《芥子园画谱》《绘本红楼梦》等多种彩绘本古籍,让读者得以近距离感受古籍之美。
(主持人孙鹏飞学习体验线装书制作)
文房写佳话,古籍传新声。古老的文化名城宣城,不仅传承着璀璨的历史遗珍和丰富的非遗,同时也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续写着精彩的新时代文化篇章。
11月10日晚21点30分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
《活起来的技艺》第四季
第3集《古城诗意谱新章》
安徽经济生活频道播出
参与节目互动赢古井贡酒
互动问题:
“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请问,安徽的哪座城市被誉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互动方式:
欢迎您关注本节目公众号,发送留言到后台,我们将从中精选留言并送出由古井贡酒提供的奖品,古井大礼送到家!
-活动解释权在主办方-
传承国家非遗酿造技艺
源自明清国保窖池
中国酿世界香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
诚邀您
锁定安徽公共频道
关注《活起来的技艺》第4季
一起见证非遗的魅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