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位人士说日本文化是:曲无正调,食无正味,人无正气,花无正香。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盘踞在我国大陆上的日军惶恐不可终日,每天都在疑虑和恐慌中度过。按照日本人的思维,战败后的日军将受到战胜国中国一场接着一场的羞辱和天文数字的赔偿。果然,他们的这种猜测马上就得到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国民政府的要求,国民政府将在南京接受日军投降,但是在此之前,将在芷江先受降,目的是为南京受降能够顺利进行,说白了就是南京受降前,先搞一次预演。接到这个要求后,日军虽然不舒服,但是还是很快就接受了,毕竟自己是战败者,被战胜国在受降仪式上羞辱是无法回避的,在这方面日本人曾经多次做过,不过原来他们以胜利者的身份出席这种仪式,现在他们成了失败者,被羞辱是无法逃脱的。

为了把芷江受降做好,日本派冈村宁次的副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日方代表,今井武夫为避免国民政府的苛责和羞辱,小心翼翼做了准备,但是在前去芷江的路上还是出了意外。据今井武夫后来回忆说:他乘坐的老旧运输机升空后,随员们发现机舱里有一挺轻机枪,他立即下令将轻机枪赶紧投入洞庭湖。飞机刚到常德上空,立即有六架美军战斗机将其包围,并随行到芷江,这让今井武夫和他的随从们颇受一番惊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到了芷江,今井武夫在见到国民政府派来的受降代表后,他感觉就有点不对。因为国民政府的代表们待他真诚如老友,所遇到的中方人员都对日本方面“表示深切的原谅”,始终以武士道精神相待,尤其害怕日军代表会自杀。这种过分客气的态度最初让今井武夫等日军疑窦丛生,以为中方在背后有什么阴谋。但是后来听到国军代表的讲话后,今井武夫等日本人对国民政府有了新的认识。

在芷江受降的会谈中,国军代表参谋次长冷欣中将突然提出一个要求:日军以书面文件保证其在受降期间安全。日军对此要求先是感到惊讶,世上哪里有战胜国的高级将领竟向战败国要求安全保证。而后又感到荒唐,继而是对国军的鄙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对待冷欣中将的要求,日军一面是多番解释、温言相劝,说:“这种文件没有价值和必要,日军恭候阁下光临。”最后日军因解释无果,还是答应回南京后,当以电报代替书面保证;一面则在内心里因为冷欣中将的荒唐表现对国军,乃至对我国抗日军民产生了轻慢之心。日军开始有了这样的认识:中国抗日军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对强大的日军一直心怀畏惧,胜利并非自己取得,而是在盟军的鼎力相助之下才侥幸成为战胜国。所以中国不能算是真正的胜利者。

国军参谋次长冷欣中将因自身性格、品性等因素,让彰显国威的芷江受降一度成为国际笑谈,使国家荣誉受到玷污,此后一些日军和日本人都认为他们在二战没有输给过中国人,战胜他们的是美国人和苏联人,中国人不是胜利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日本人有这种认识,除了冷欣中将愚蠢外,也与当时国民政府提出对战败日军“以德报怨”的国策有很大的关系。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为了彰显中华民族的包容之心,提出“以德报怨”的对日国策。但是制定这项国策的决策者们却万万没有想到,日本文化是:曲无正调,食无正味,人无正气,花无正香。如果胜利方对待失败者不严苛,在他们眼里就没有胜利者的威仪,也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如果胜利者还需要失败者提供保护,那么在日本人心里绝对只有鄙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于冷欣中将的荒唐要求,国民政府没有派遣长期在一线作战的将领作为受降代表,也是让人颇为遗憾之事。如若薛岳、孙立人、胡琏等在前线血战之辈能够作为代表出席在受降仪式上,必然能够充分展现国军的军威,让日本人在投降后也不会对我国有轻慢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