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蕰川路立交桥上,发现其横亘于蕰藻浜S型的弯道处。泛着碎银波光的浩渺河水向远处伸展,不时有飞鸟掠过,有驳船驶过,并将观景的我视线引向两岸:有塔吊林立,有序层叠的集装箱堆场;有特色建筑,错落有致地各臻其妙,我感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气息漫溢两岸。
思绪被时光隧道逆行至一个甲子前:
但看两岸淡烟疏柳,田野泛青,远处的河堤上,一个戴草帽的中年男人将一张大大的扳网缓缓地浸入河中,扳网上端用一根竹竿支撑在岸边,捕鱼者时常奋力收起网绳,让扳网靠近河堤,再用网兜舀出鱼虾倒进身旁的鱼篓里。
这张捕鱼大网,还是捕鱼者在家搁起一根晾衣竹竿,穿上尼龙绳,用梭子一个结连接一个结编织出来的呢。捕鱼者利用每周一天的厂休日,凌晨三四点即扛着渔网,背着鱼篓,从芷江西路的住家步行到蕰藻浜的捕鱼佳处,撒下满网的希望。一个上午过后,两只鱼篓装满了鲫鱼、鲢鱼、鳑鲏鱼等,甚至还有青鱼。
捕鱼者正美滋滋地想着回家给孩子们做一顿美味鱼餐,他的儿女给他送饭来了。他们是循着共和新路行走至蕰藻浜,再沿着河堤寻找过来的。他育有四儿一女,送饭的是排行老三的女儿阿英,排行老四的儿子阿明。他慈爱地摸摸儿女的头,狼吞虎咽地吃完饭,精神抖擞地扛起渔网,阿英和阿明各背一个鱼篓,欢快说笑向着家的方向走去。捕鱼者从小在宁波海边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水性,在海里捉鱼摸虾是拿手好戏。十三四岁乘上小火轮来到上海,到鲁班路一家红帮裁缝铺学手艺。读过两年私塾天资聪明的他,三年出师后就能到大户人家独当一面做衣服。做衣服的日子吃住在人家,由此还有意外的收获,学会了本帮菜的烹饪。
捕鱼者的妻患病,只能在家干些轻微活,一家人的生计重担全压在他身上。他感念蕰藻浜的善解人意,恩赐他鱼虾不断,让孩子们生长有营养;他用不多的布料巧妙裁剪缝制,让孩子们穿得整洁得体。捕鱼者以敦厚的父爱,将孩子们一个个养育成人和成才。
我与丈夫乘坐地铁一号线在呼兰路站下车,走在蕰川路立交桥上,放眼蜿蜒流去的蕰藻浜,丈夫指着不远处,深情地为我讲述童年与蕰藻浜的交集:蕰藻浜河堤上的捕鱼者就是他的父亲,他就是与阿英姐一起为父亲送饭的阿明。
我很贴切地感受了蕰藻浜的大爱与魅力。
我和丈夫是到位于蕰藻浜畔的智慧湾科普园区,为女儿办理购车相关证件的。
捕鱼者已作古多年。其孙女在智慧湾喜滋滋地提取国产电动智能汽车。孙女不知情,当年祖父从住家到蕰藻浜捕鱼,无论寒冬酷暑,独自扛着渔网,步行一个半小时到达;而今的她上下班、出游之类,驾车在导航指引下都能轻松快达,还时常载着她的爸妈出游。川流不息的蕰藻浜,与我家三代人有不解之缘啊!
蕰藻浜畔的上海首座科普园区——智慧湾,吸引我几番慕名再来。园区里有利用老工业基地遗存,再行创作的艺术作品;还有引人注目的红黄蓝绿的多彩集装箱,妙搭成风格迥异的办公楼、咖啡馆、书屋、先锋艺术展览馆等,现代风的创意和奇思妙想的造型,吸引人们近悦远来打卡。
一个盛夏的午后,我和丈夫受滚烫的蕰藻浜情怀驱动,由女儿驾车送我俩又一次来到智慧湾。“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的展品琳琅满目,令我赞叹不已。两位工作人员女生戏谑地对我们说:“这个博物馆,除了房子和我俩不是3D打印的,其他全都是3D打印作品。”我由此了解到,博物馆的前身是上海第三毛纺织厂仓库,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旧厂房被巧妙地设计保留了原始的工业元素,如废弃的集装箱和巨大的对称型水泥滑道,与3D打印展品完美交融,既为博物馆增添了质朴的岁月积淀,又凸显了现代科技的时空艺术氛围。我购买了两件3D打印小工艺品,心满意足地再到世界最大规模的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上走一走,更被神奇的3D打印技术所惊艳。
小朋友在智慧湾学习插花、拼图,在创意书房看书。张海峰 摄
三D打印的花盆在园区已经开花。张海峰 摄
傍晚时分,我和丈夫又走上蕰川路立交桥凭栏远眺。夕阳西下,镜头中落日的光晕越来越炫,衍射的光线连接天空与河流,河面的粼粼波纹泛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情画意;河岸的建筑上有光边镶嵌,勾勒成瑰丽的油画,光影中当年在河堤上撑起大网的捕鱼者若隐若现。
蕰藻浜似乎给予人们哲学思辨的意想。我从地图上解读:其全长三十多公里,西连吴淞江(苏州河),东至黄浦江,与长江共同构成了上海市复杂而高效的水运网络。坊间有说法:苏州河早先叫着吴淞江,元代以前的吴淞江河道宽阔,气势磅礴,黄浦江只是吴淞江的一条支流。随着岁月变迁,吴淞江逐渐淤浅,到了明代更严重。于是,官府疏浚了吴淞江南北两岸的支流,使得黄浦江从原吴淞江河道流入长江,有了“黄浦夺淞”的说法。而今人们称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从“辈份”上说来,吴淞江(苏州河)当属上海的“祖母河”呢;我说,连接着祖母河和母亲河的蕰藻浜,称其为上海神奇水域里的“女儿河”亦贴切吧?
蹚过岁月光影,蕰藻浜这条上海的女儿河,正由“工业锈带”向“科创秀带”华丽转身呢!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来源:作者:张林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