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1997年5月8日,
一架从重庆飞往深圳的航班,
在着陆过程中发生意外。

导致了飞机断裂成三截、大火在跑道上疯狂蔓延,
65名乘客死亡33人,
另外还有两名空勤人员当场去世。

事后,
人们根据黑匣子里的录音,
还原真相: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让听者落泪!

但这一切,
其实在飞机起飞前,
就因为一个致命错误,
注定无法挽回。
这个错误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1997年5月8日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暴雨如注。
天空中不时划过闪电,
雷声轰鸣。

这个夜晚注定不平凡。

19点45分,
南方航空公司CZ3456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准时起飞。
机上载有65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

这架波音737客机在平稳飞行约两个小时后,
进入了深圳机场空域。

当地时间21点41分,
航班抵达深圳机场上空1500米高度。
机长林友贵与塔台取得联系,
请求降落。

然而,
塔台的回复却让机组人员始料未及。

"CZ3456,
现在不能着陆。
"塔台管制员的声音透过无线电传来,

"天气条件差,
雨势太大。
而且现在航线交错密集,
暂时没有下降空间。"

副机长孔德鑫随即申请下降到1400米高度等待,
但遭到了塔台拒绝。

然而仅仅10秒后,
塔台又突然告知可以下降到900米。
这个决定,
成为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

飞机开始快速下降。
驾驶舱内很快响起了刺耳的"下滑道低"预警声。

此时摆在机长林友贵面前的是两个选择:复飞或强行着陆。

林友贵选择了后者。

21点44分,
飞机重重地撞击在跑道上。

积水四溅,
机身剧烈震动。
飞机接连弹跳了三次,
每一次弹跳的高度都在增加:5英尺、7英尺,
最后一次竟达到13英尺。

机舱内一片混乱。
剧烈的撞击让许多乘客被甩离座位。

有人看到座舱玻璃出现裂痕,
天花板也开始变形。

恐惧和痛苦的哭喊声此起彼伏,
却被外面的雷鸣所淹没。

经过三次弹跳后,
飞机仍在高速前进。

此时机组再次面临抉择:强行刹车还是推油门复飞?

林友贵再次做出了致命的选择-他推动油门杆,
决定复飞。

这架已经受损的飞机勉强爬升到1200米高度盘旋。

乘务人员好不容易与地面取得联系,
确认了一片可以降落的空间。
但是,
更大的灾难正在降临-飞机的操纵系统突然失灵了。

21点52分,
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
在雷达上消失。

机组人员在黑暗的暴雨中,
驾驶着一架几乎失控的飞机,
孤独地与命运抗争。

最后关头,
机组人员勉强控制住飞机,
开始最后的降落。

但由于操纵系统受损,
飞机无法减速。
在触地的瞬间,
左前轮爆裂。

巨大的冲击力将飞机撕成三段,
火光瞬间吞噬了机身。

一些意识到危险的乘客在飞机着陆失败的瞬间,
本能地向机尾方向奔跑。

正是这个决定救了他们的命。

消防车、救护车火速进场进行灭火和救援,
但最终,
这场空难还是夺走了35条生命,
其中包括33名乘客和2名空勤人员。

另外还有9人重伤,
26人轻伤。

02

当事故调查组抵达现场时,
可以清晰的看到机身分除机身尾部较为完整外,
其余全部损坏。

机翼部分左大翼除翼尖无严重损坏外,
其余全部被烧坏,
右大翼翼尖缺损,
前后缘均被烧坏。

跑道上遍布着机身碎片。

专家们通过碎片分布发现,
第一次着陆时,
飞机的左前轮就已经爆破,
机身结构也已经受损。

这是否意味着这架飞机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调查很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这架波音737是1994年2月出厂的新机,
同年2月28日才正式在深圳投入服役。

截至事发时,
累计飞行时间仅8457.5小时。

要知道,
民航客机的使用寿命通常在25年以上。
这架飞机可以说是相当"年轻"的。

而且,
飞机一直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维护,
没有任何重大故障记录,
也没有超期服役的零部件。

从技术角度看,
这架飞机是完全安全的。

专家组继续深入调查,
先后排除了恐怖袭击等外部因素。

当他们开始分析黑匣子录音时,
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这个原因之荒谬,
让经验丰富的专家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