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个弯,东龙山,狗娃咪,吹得响……”这首广为流传在商洛民间的童谣诉说着东龙山狗娃咪”的故事,民谣中的“狗娃咪”,也称狗娃哨,是用胶泥烧制而成的一种儿童玩具。

今年74岁的陈五斤,作为商州区东龙山“狗娃咪”泥哨的传承人,为让“狗娃咪”泥哨“活下去”,正不遗余力地将手艺传授给年轻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龙山村的陈五斤家时,陈五斤正用铁锨拌匀制作“狗娃咪”的红坂土,为一会儿给教学捏制“狗娃咪”做准备。

“这是东龙山红坂土,黏度高且没多余杂质,经过筛选、晾晒、搅拌等工序后成泥坯,就可捏‘狗娃咪’泥哨了。”陈五斤说着将拌匀的土放在石头上进行捶打排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在奶奶和母亲影响下,陈五斤学做“狗娃咪”到现在已有近60年的经验。像做这些选土、制泥坯、捏制、烧制、上釉色等工序,他干脆利落,毫不马虎。一番工序后,“狗娃咪”的泥坯很快便好了,陈五斤拿到客厅的工作台,开始教徒弟赵娜学制作。

“你看,像这样刚才制成形的泥坯,就可以揪成小剂,开始捏制。做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程序,始终要用手的平面地方去轻轻捏,做出来的样子和比例才好看。”陈五斤边演示,边给赵娜讲解方法要领。

赵娜是商州一名经营陶艺工坊的80后,因在一篇关于陈五斤与“狗娃咪”的报道,重新拾起儿时记忆,跟随陈五斤学习制作“狗娃咪”,她说:“狗娃咪是好多人儿时的记忆,这么多年过去,当我再看到的时候,觉得这样的非遗文化应该传承下去,所以我就找到陈老师,学习制作狗娃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赵娜所说,过去东龙山的“狗娃咪”,作为儿童玩具曾闪闪发光,可在现代玩具的冲击下,“狗娃咪”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尽管如此,陈五斤却从未放弃制作狗娃咪,从他手里产出的小狗、小狮、小猴、小鸡、燕雀以及人骑狮、猴骑狮、人骑狗、狗骑狮等形态各异的“狗娃咪”数不胜数。

赵娜指着陈五斤制作的“狗娃咪”说:“这些狗娃咪在陈老师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我期待着有一天能熟练制作,并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更多人认识并爱上狗娃咪。”

“现在各种各样的玩具太多了,狗娃咪面临着这种消失或被遗忘的困境,我就想教会年轻人把这个传承下来,不能让这些传统东西丢失了。现在,我的年龄也大了,得教给下一代,不然再过几年做不了了,就真的没人做了……”陈五斤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五斤的坚守,不仅是延续家族的技艺,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艺术。从2011年“商州东龙山狗娃咪”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遗名录,到商州区文化馆将“狗娃咪”收录为非遗产品,再到像赵娜这样的年轻一辈接触学习“狗娃咪”的制作技艺,相信“狗娃咪”的童谣会再被人们再次传唱,而陈五斤传承“狗娃咪”的这一心愿也会慢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