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州,我那时候是故意让你看见我在井边打水的。"赵丽轻声说道。

李明州一愣,放下了手中的老茶杯。

夜风从窗外吹进,掀起了老照片的一角,那是他们年轻时的合影。

"原来……"四十多年的谜底,在这个夜晚终于揭开。

01

01

暮春时节的浙江山村总是雾气缭绕,清晨的阳光穿过青山,洒在村口那条蜿蜒的小路上。1972年的深秋,就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李明州的诞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一丝喜悦。

作为家中的第六个孩子,李明州的降生让父亲笑得合不拢嘴。"这孩子命好啊,生在丰收的季节。"父亲抱着刚出生的李明州,望着满山金黄的稻谷,眼里满是期待。然而,现实并不如父亲想象的那般美好。

李家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上面还有五个嘴巴要养活。母亲刚生完李明州,第二天就下地干活了。邻居们都说:"李家这个老六,怕是要受苦咯。"果然,生活的艰辛从小就伴随着李明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州,今天去捡点柴火回来。"这是李明州最早的记忆之一。那时他才五岁,跟在大姐后面,在山上弯着小身板捡拾枯枝。冬天的山风呼啸,吹得他直打哆嗦,但他从不喊苦。

上学对于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一种奢侈。李明州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在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大哥读到四年级就去砖厂打工,二姐读到三年级就开始帮着做农活,三哥甚至只读了一年就开始放牛。

李明州算是幸运的,至少读到了三年级。他成绩很好,老师总夸他聪明。但在那个春天,父亲病倒了,家里实在供不起他继续上学。

"明州啊,爹对不住你。"父亲躺在床上,声音虚弱。李明州强忍着泪水,摇摇头:"爹,我不读了,我去地里干活。"

从此,李明州的课本换成了农具。春天插秧,夏天除草,秋天收割,冬天积肥。渐渐地,他的小手磨出了茧子,皮肤晒得黝黑。但他从不抱怨,反而干得比谁都认真。

"这孩子,真是个好帮手。"邻居们都这么说。李明州总是憨憨地笑,继续埋头干活。虽然没有书本知识,但他学会了如何判断天气,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施肥。这些都是生活教给他的智慧。

02

02

转机出现在他十六岁那年。二姐李二姐经人介绍,嫁给了邻村的泥水师傅王强。王强不仅手艺好,为人也热心。看到小舅子辛苦,就主动提出要教他泥水匠的手艺。

"明州,你要不要跟姐夫学手艺?"二姐问他。那时的李明州正在田里插秧,闻言抬起头,阳光照得他眯起了眼。

"真的可以吗?"李明州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可以,你姐夫说了,只要你肯学,他就肯教。"二姐笑着说。

就这样,李明州开始了学艺生涯。从最基础的和泥开始,到砌墙、抹灰、贴瓷砖,每一项技术他都认真学习。王强惊讶地发现,这个小舅子不仅手脚麻利,而且极有悟性。

"明州啊,你这手艺,学得比我当年还快。"王强经常这么夸他。李明州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更加卖力地干活。

很快,李明州就能独当一面了。他跟着王强走南闯北,从农村到城镇,从民房到厂房,经验越来越丰富。

二十岁那年的春天,王强接了东岗村一个大工程,这一去,彻底改变了李明州的命运。

东岗村比李明州的老家大得多,村子里到处都是新盖的楼房。这次要建的是村长赵德志的新房子,三层小洋楼,在当时的农村算是很气派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明州抬头一看,顿时愣住了。只见井边站着一个姑娘,穿着淡蓝色的碎花布衣裳,扎着两条乌黑的辫子,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阳光透过树梢,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衬得她愈发清秀动人。

"这是东家的闺女赵丽。"王强在一旁小声说道。李明州连忙低下头,但心跳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03

03

从那天起,每天清晨看到赵丽去井边打水,就成了李明州最期待的事情。他总是提前到工地,假装专心干活,其实眼角的余光一直在关注着那个身影。清晨的阳光还未完全升起,雾气在村庄上空缭绕,赵丽的身影若隐若现,像是从画中款款走来。

她的裙摆在晨风中轻轻摆动,木桶在她肩上微微晃动,发出轻微的"咚咚"声,和着她轻盈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悦耳。

赵丽也似乎察觉到了这份关注。她开始每天给工地送糖水,这在当地是待客的习俗。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她给李明州倒水时,总是多看他几眼。

她会特意等到李明州工作告一段落的时候才送来糖水,递杯子时指尖偶尔的触碰让两人都心跳加速。有时候,她会细心地用手帕擦拭杯子上的水珠,趁机多留一会儿。

一个月过去了,李明州和赵丽之间的情愫在这个江南小村悄然滋长。每天清晨,赵丽总会"恰巧"在李明州准备工具的时候去井边打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的目光在晨雾中交汇,又各自羞涩地低下头。李明州会故意放慢收拾工具的速度,而赵丽则会在井边多逗留一会儿,假装调整肩上的扁担。

"明州,你看那丫头,"王强打趣道,"每次送水都故意从你这边走。"李明州装作没听见,专心地和着水泥,但通红的耳根出卖了他的心事。

那是个特别的下午。李明州正在二楼贴瓷砖,忽然听见楼下传来一声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