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龙湾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初,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温州工作并提出,温州要以更大决心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提速,要求温州快起来;“第三极”,要求温州强起来。作为温州的工业大区、创新大区、人口大区,龙湾如何担当作为?

10月28日-29日,由龙湾区委宣传部联合澎湃新闻主办的“东瓯潮起 活力新龙湾”全国主流媒体和网络名人龙湾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及网络名人走进龙湾,探寻和感受龙湾改革发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湾中心区景色。项绍雄 摄

龙湾区位于温州老城区鹿城区的东侧,面朝大海,背靠大罗山,是温州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和潜力股,有些类似于“温州的浦东”。

一方面,龙湾基础条件优越,是温州民用机场和温州港所在地,也是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号线和S2号线的交汇处。

另一方面,龙湾后发优势突出,是温州创新发展的新高地。2012年10月,温州高新区揭牌成立,和龙湾区实现“区政合一”;2023年4月,温州湾新区正式成立,将温州高新区、温州经开区2个国家级平台和7个省级平台进行整合,成为温州承载国家、省重大战略和承接国际化高端产业的核心平台。

立志打造温州“新中心”的龙湾,如何不负期待?

龙湾,风起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部,面朝东海,瓯江自东向西穿城而过。龙湾区设区于1984年,位于温州主城东侧,瓯江入海口南岸。

区位上看,龙湾之于温州,有些类似于浦东新区之于上海。基础条件方面,龙湾和浦东也颇有些相似之处。

龙湾并非温州老城区,建区之初几乎只是一片农田,可以说是在“有区无城”的条件下,白手起家的。因此,和浦东等诸多大城市的新城区一样,建工厂、建园区,发展工业成了龙湾建区后的“第一要务”。

制笔、服装、鞋业、阀门……很快,龙湾便打出了名气,成为浙南乃至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特长生”,硬生生拼到了“中国制笔之都”、“中国阀门城”、“中国鞋都”等多张国字号名片,也博得了浙江“工业大区”的美名。

毕竟,作为闻名遐迩的“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龙湾骨子里就有“敢闯敢干”的基因。温州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和全国首家民营外贸公司(瓯登鞋厂)正是诞生于龙湾,点燃了温州股份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星星之火”。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又让龙湾一出生便自带“开放基因”。

1984年,也就是龙湾建区那一年,温州被列入全国14个沿海港口城市,龙湾深水泊位第一期工程建设被提上日程。1988年,温州港龙湾码头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建成,成为当时浙南最大规模的港区,结束了温州港没有万吨级码头的历史。

1990年,中国民用航空温州站成立,温州航空口岸正式通航启用。2002年,中国民用航空温州站更名为温州永强机场,2013年再次更名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

目前,龙湾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二类民用机场,拥有T1和T2两个航站楼,机场三期扩建项目预可研报告也已于去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龙湾,还有高等级平台的不断加持。

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龙湾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湾成为温州推动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发展的“试验田”;2012年,温州国家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与龙湾区实行“政区合一”体制;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温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尤其是2023年4月,温州湾新区正式成立,将温州高新区、温州经开区2个国家级平台和7个省级平台进行整合,实现握指成拳。

擘画“新中心”蓝图,龙湾正当时。

产业发展,“新”风劲吹

龙湾,究竟“新”在哪里?

主要是产业的迭代更新,大大突破了人们对“温州小商品市场”的传统印象。过去,龙湾产业的关键词确实是服装、鞋业等小商品,但如今,已被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所取代。

比如,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和电气等产业基础优势,龙湾正在打造独具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总部位于龙湾的麦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去年已被认定为2023年度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年产值已从最初的8000万元飙升至20亿元,业务覆盖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长飞速。

麦田将目光投向了储能领域,以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汽车充电桩、工商业储能等为核心产品,打造出一站式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最终,麦田能源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新能源市场中,“杀”出一方天地。

位于机场大道附近的中国眼谷,开园于2020年6月,是龙湾区政府与温州医科大学及其眼视光医院联合共建的眼健康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平台。目前,这也是国内唯一的眼视光产业创新综合体,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创新、学术交流和高端医疗集聚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眼谷。

截至目前,中国眼谷已累计注册企业544家,与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共建研究院近40家,形成了区域生命健康领域辐射优势。博士伦、依视路、欧几里德等上市公司,都已经或有意向在中国眼谷设立运营中心。

短短四年时间,变化为何翻天覆地?一个秘诀是,中国眼谷成立之初就树立了全产业链发展思维,不断完善包含科研、临床、审批、招商、融资、孵化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条,可谓“多管齐下”。

政府的贴心服务至关重要。围绕眼健康产业链的发展,去年8月成立的龙湾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从商事登记、获得场地、企业用工三大方面着手,绘制出“眼健康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路线图”,涵盖工商登记等基本政务服务39项,眼健康产业“一类事”23项,以及33项特色增值服务。

澎湃新闻注意到,作为浙江省政务服务增值化七大改革试点之一,龙湾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理念是,“企业有多少困难,我们就想多少办法”。

数据显示,成立第一年,该中心一共为全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超56600余家次,解决用地需求2000亩、用工需求2484个,破解疑难问题733个。

另外,创新是产业迭代更新背后不可或缺的“核动力”。

仍以中国眼谷为例。这个充满科技感的小镇突然崛起背后,共建方温州医科大学以及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医疗、科研、教育、人才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为太多人所知的是,温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温州医学院,正是国内最早开展视光学研究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标准《标准对数视力表》的主要起草单位。

在科创的加持下,中国眼谷建设了国内规模最大的I—IV期眼科GCP临床试验平台,开展了眼科中药、器械真实世界研究试点,打通了国家级药械注册审评柔性通道,产学研转化体系日趋成熟,眼健康产业正全链条发展。

科创人才正加速向龙湾集聚,提升区域创新浓度。

专注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领域科研攻关的瓯江实验室,于2021年5月揭牌成立,三年多来已迅速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超50个,总人数突破7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科温州研究院。项绍雄 摄

还有成立于2019年5月的国科温州研究院,以基础科研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已形成生物医用材料创新、生物医学物理研究、医学转化、理论交叉科学四大中心,集聚各类人才近千人,博士学历人才占50%以上。

10月12日,“温州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是温州首个与国外名校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将进一步构建完善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10月29日,华为数字中国行2024•温州新质生产力峰会举办。峰会期间,华为(浙南)开发者创新中心揭牌,温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华为样板点同期发布。

另外,温州国际云软件谷与5家华为生态企业签约仪式举办,与高新科技企业携手不断推进算力产业、软件产业发展,未来将大幅提高软件产业规模能级,提升科技创新原动力,形成产业集群竞争力。

近年来,温州湾新区、龙湾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集聚高能级科创平台18家、顶尖领军人才84名,连续三年荣获省“科技创新鼎”。

都说,创业创新都需要胆识。过去创业主要靠“胆”,这一点,温州人从来不缺,甚至可以说一直以来就是以胆大而著称;而如今,创新发展主要靠“识”,龙湾由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创新城的蝶变,正是一个缩影。

更年轻的活力之城

龙湾之“新”还体现在,给人感觉更“轻快”了。

过去这一年,可容纳5万多人的温州奥体中心,见证了薛之谦、张信哲、蔡依林、李荣浩等各路明星激情开唱,为龙湾文旅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增量。

数据显示,演唱会期间,周边万达广场单日客流量较平日增长近200%,销售额较平日增长近130%。过夜游游客量也较平时有显著增长。

正所谓“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当下的龙湾,正在打造具有温州湾新区、龙湾区特色的演艺经济品牌,并通过演艺经济的溢出效应,带动“吃住行游购娱”链条发展,激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活力。

城市焕新,离不开文化赋能。寺前街是旧时永嘉场的商贸集散中心,也是当地百姓置办“庆生、入泮、弱冠、登仕、冠婚、置业、寿庆、善终”人生八禧庆贺之物的主要场所,是龙湾人文底蕴的见证者、承载者。

经过近两年的改造提升,寺前街于今年国庆假期重新开街,游人如织。回归后的寺前街规划了“禧市”区块,设有禧戏台及喜事相关业态,打造了永嘉场八禧馆、街史馆、温州方言馆等公益性文化性场馆。

在大罗山东侧,沿着小道穿过农田,循着水声,抬眼便能看到落差近500米的“美人瀑”仿佛从天而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人瀑。澎湃新闻记者 邓朝键 摄

瀑布之下,一座拥有得天独厚景观,并保留了水电站工业遗址的美人瀑酒店已基本完工,投用在即。“我们是龙湾首个高端度假酒店项目,一期有30间客房,相信能成为周边游客度假的新选择。”酒店负责人于长松表示。

美人瀑酒店不远处,就是浙南地区首家以多肉植物、艺术盆栽为主导的生态休闲农庄——东篱下生态休闲农庄。

农庄将园林景观和自然美景进行了融合,还真有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农庄负责人叶小玲告诉澎湃新闻,农庄一到周末就基本饱满,很多游客选择到农庄喝茶吃饭、放松身心。

筑梦枢纽,崛起浙南

这些年来,龙湾的发展定位也经历了转变。

澎湃新闻注意到,建区之初龙湾曾被定位为温州城市“副中心”。和过去的“副”相比,如今的“新”,内涵更广,期待更高。

就温州市域来看,龙湾北联乐清,南联瑞安,西接温州老城区,东接洞头区。串联老城区和龙湾的温州轨交S1号线于2019年初开通运营,串联乐清、龙湾和瑞安的S2号线于2023年8月开通运营,两条线路的交汇点正是位于龙湾。一个以龙湾为中心的温州轨交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

放到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来看,龙湾还是温州融入长三角、对接粤闽的“关键先生”。

规划中的高铁温州东站,位于温州龙湾机场西侧,预计将接入甬台温高铁和温福高铁。据浙江媒体报道,甬台温高铁预计从未来的宁波西站至温州东站,途经台州,大体走向与现有杭深铁路宁波至温州段相近,但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小时,将大大缩短上海到温州、宁波到温州的时空距离。

据报道,目前甬台温高铁已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另外,北起温州东站,南至福州的温福高铁,工程勘察设计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评审。这条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州衔接在建福厦高铁,串联起长三角、粤港澳两大经济圈。

以温州东站、温州龙湾机场为核心的温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愿景是成为集空港、高铁、高速、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现代化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作为“新中心”的龙湾,立起来了,更要强起来。

上海有浦东,杭州有萧山,南京有江宁,温州有龙湾。崛起浙南,打造浙江“第三极”,长三角“南部门户”,以及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区域中心城市,温州需要一个更快、更强、更立体的龙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