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内蒙古的草原上,暮色渐沉。一轮红日正缓缓落下,将天边染成一片金黄。远处的蒙古包点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炊烟袅袅升起。

陈远站在草原上,望着这熟悉又陌生的一切,仿佛回到了1970年那个夏天。他还清晰地记得,当年自己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情景。

那时的他,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十八岁少年。作为江西省第一批知青,陈远和其他二十多个年轻人一起,被分配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这个牧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我记得刚到的那天晚上,躺在蒙古包里,听着外面的风声,感觉特别孤独。"陈远经常这样回忆,"那时候想着,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可怎么待得下去啊。整晚上就听见马叫声,羊叫声,还有那呜呜的风声。"

草原的生活并不好过。陈远从小在城里长大,哪里干过这些活。放羊、剪羊毛、打草,每一样都让他吃尽苦头。第一次骑马,他摔得浑身是伤。晚上回到蒙古包,浑身酸痛得连饭都吃不下。

"你们这些知青啊,还得多练练。"老队长看着他们笑着说,"草原上的活可不比城里,得靠力气。"

但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就在陈远最不适应的时候,他遇见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姑娘——纳木扎。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陈远正手忙脚乱地追赶几只走散的羊。他的裤子被草棘划破了好几道口子,额头上的汗水直往下淌。突然,一个骑着马的蒙古族姑娘从远处疾驰而来,黑色的辫子在风中飘扬。

"哎呀,你这样追它们只会让羊跑得更远。"姑娘勒住马,熟练地用马鞭一指,"你看,应该绕到那边去,把它们往回赶。要掌握羊群的习性。"

陈远抬头望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姑娘骑在马上的样子英姿飒爽,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阳光照在她身上,仿佛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边。她的眼睛明亮有神,嘴角挂着一丝调皮的笑意。

"我叫纳木扎,是这里的牧民。"姑娘跳下马,"你是新来的知青吧?我看你这几天总是在这片草地上转悠。每次经过都看见你在追羊,觉得挺有意思的。"

"是啊,我叫陈远,来自江西。"陈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放羊的活,我是真不在行。这些羊啊,就跟约好了似的,专门跑得到处都是。"

"没事,慢慢就会了。"纳木扎笑着说,"要不要我教你?反正我每天都要经过这里。就当是交个朋友。"

就这样,纳木扎成了陈远的"老师"。她教他放牧的技巧,教他骑马,教他认识草原上的植物。陈远是个聪明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要领。而他则教纳木扎普通话,给她讲外面世界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你说你们那边的火车,真的能跑那么快吗?"纳木扎总是充满好奇,眼睛里闪着光。

"当然了,"陈远掰着手指给她说,"从南昌到北京,也就一天多一点的时间。比骑马可快多了。"

"那楼房呢?真的有蒙古包那么高吗?"

"比蒙古包高多了,"陈远指着远处的山峰说,"我们那边最高的楼,能有十几层呢。站在楼顶上,整个城市都能看到,就像站在那座山顶上一样。"

"真好啊,"纳木扎眼睛亮晶晶的,"我从小就想去外面看看。我爸总说姑娘家不要想那么多,在草原上放牧就好。可我就是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等以后有机会,我带你去看。"陈远认真地说,"我带你坐火车,带你看高楼,带你去看我们江西的山水。"

渐渐地,两个年轻人的心靠得越来越近。纳木扎喜欢听陈远讲江西的山水,陈远则爱看纳木扎骑马奔驰的英姿。草原上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因为有了她,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清晨醒来,远远就能看见纳木扎骑着马来找他;傍晚收工,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说着一天的趣事。草原的风不再那么冷,夜晚的星星也格外明亮。

"远哥,你说你以后还回江西吗?"有一次收工回来的路上,纳木扎突然问道。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脸上,显得格外柔美。

陈远沉默了一会儿:"可能会回去看看,但我喜欢这里,喜欢草原,喜欢......"他没说完,但纳木扎已经红了脸。

1972年的火把节,是陈远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篝火映红了每个人的脸,欢快的马头琴声回荡在夜空中。当纳木扎穿着民族服装出现在火光中时,陈远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她的服装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头上戴着银饰,在火光的映照下闪闪发亮。黑色的长发编成两条辫子,随着舞蹈的节奏轻轻摆动。陈远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纳木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纳木扎,"陈远拉着她的手走到篝火旁,鼓起勇气说道,"我想去找你父母提亲。"

纳木扎惊喜地看着他:"真的吗?你不怕他们不同意?我爸脾气可不太好。"

"不怕,"陈远坚定地说,"只要你愿意,我就一定娶你。我已经写信告诉我父母了,他们也同意了。"

纳木扎扑进他怀里:"我愿意,我当然愿意。"

就在两人准备向纳木扎父母摊牌的时候,一个意外打破了这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