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先生,写给后世子孙的家训《了凡四训》,竟能流传四百多年,就连“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读了之后都强推,还将这本书作为自己家训代代流传。

只因这本书原作者了凡先生有着逆天改命的奇幻经历。

曾有人断言袁了凡此生福报平平,到了30多岁依旧一事无成,无子早亡,但因为一个契机,让他的中年人生出现了转折,不仅加官进爵,子孙满堂,甚至寿终正寝活到了73岁。

而他也将改变命运的秘密写进了《了凡四训》中,当作家训,交代后人。

如果你也对人生有些迷茫,不如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了凡四训》中的五句话,绝对会让你拨云见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心胸,就是财富。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无论是拥有千金还是拥有百金的人,无非都是拥有匹配这个财富的德行和能力,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胸,就算得到了财富也守不住。

因为财富要靠着个人的心性和德行来成就。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在某个村庄仅一墙之隔,却住着截然相反的两个家庭。

一个穷得叮当响,但穷夫妻俩每天都开开心心,不知烦恼。

一个富得流油,却每天忧愁怎么挣取更多的财富。

而这个富人看到穷人这么开心便心生嫉妒,他将一大袋金币放到了穷人门口。

接下来几天,穷人家的欢声笑语便消失了。

如今的穷人夫妻俩,每天琢磨怎么守住这个不义之财,两人甚至为了一袋金币而互相猜忌,全然没了之前的幸福。

所以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匹配不上他的财富时,便会感到极致的痛苦,因为财富是需要品德去驾驭的。

世人皆爱财,却不知道财从何来,哪怕有些意外获得了财富,也没有守住的能力。

所以在获得财富的路上要先修心胸,当你的德行美满时,财富自然会找上门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正所谓,人不忘本,无论富贵还是顺境,人都不能傲慢无礼,要始终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

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不能保证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只有每时每刻谨慎谦虚才能守住自己这份美好的生活,并向子孙后世继续传递这份幸福。

《了凡四训》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有一个姓林的员外,家境殷实,却只有家中的老母乐善好施,时常分发食物给附近穷人。

但其中却有一个道士,明明好手好脚却连续三年都来领救济粮,可老太太却始终不恼,依旧给他满满一袋的粮食。

终于有一天道士决定报答老太太,告诉她,待她过世,可以埋葬在某个地方,不日,后世子孙肯定会多不少举人。

后来老太太过世后,子孙们听信了道士的话,将老太太埋葬在了那个地点。

果不其然,没几年后人中就有九个考取了功名,入朝当官。

这就是所谓的一朝富贵后仍旧不忘本,有一颗善心,结善果,这样的家庭运气肯定不会太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不当活死人,活出勇猛心。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人应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人们往往没有一个改过自新的勇气,也没有坚持不犯同类错误的毅力和恒心。

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能从自己的过失中找到进步的方向,进而改善自己的错误,从失败的道路上寻找成功。

今年最火爆的电影《周处除三害》便是改编的古代故事《周处自新》。

原著故事中的周处可谓是无恶不作,与凶兽并为三害,惹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可是周处在被人引诱除掉害人的凶兽后却突然发现,自己竟是百姓口中的第三个祸害。这个时候即便是作恶多端的周处,也没有发火,反而顿悟了,决定改过自新,要成为大家眼中的好人,最后一个大恶人竟然成了当地有名的忠臣孝子。

所以我们更不应该害怕犯错,只有在经验中汲取教训,勇于改过,才能拥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所有的福泽,都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