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小姨站在自家老院子里,

看着我收拾行李,"可我终究还是回来了。"

夕阳西下,秋风卷着几片落叶飘过,在空旷的院子里打着旋儿。

这让我想起两个月前,也是这样的黄昏,我信心满满地接她去城里住。

那时候,谁能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01

六十五岁那年,小姨终于决定结束她漂泊的生活。这个决定来得突然,就像她这辈子做的所有决定一样。

"小晓,姨想和你商量个事。"那天晚上,小姨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少有的疲惫。

"小姨,怎么了?"我放下手中的活计,"您不是说要去云南吗?"

"去是去了,可是......"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叹息,"姨觉得,是时候安定下来了。"

我一时愣住了。记忆中的小姨永远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从不把"安定"这个词放在嘴边。她总说:"人这辈子,活得自在最重要。"

小姨是我母亲的妹妹,比母亲小十岁。年轻时就决定不结婚,一个人闯荡天下。她做过导游,开过小店,最后在一家旅行社当经理。没有家庭的牵绊,她走遍了大江南北,过着令人羡慕的自由生活。

"你是说,想回老家?"我试探着问。

"是啊,可老家那房子年久失修,住不了人了。"小姨说,"我这些年的积蓄也攒了些,原本想着买套小房子,可现在城里房价......"

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小姨,要不您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吧?正好妈一个人在家也闷得慌。"

"真的可以吗?"小姨的声音一下子亮了起来,"可我这人脾气怪,怕打扰你们......"

"说什么呢,您是我小姨。"我笑着说,"再说了,您照顾我这么多年,现在也该我尽尽孝心了。"

确实,小姨对我特别好。小时候,每次她从外地回来,总会给我带各地的特产和新奇玩意。上大学时,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她买的。结婚时,她包了最大的红包。

"那......好吧。"小姨思考了一会儿,"不过我有个条件。"

"您说。"

"我这些年攒的钱,都给你保管。"小姨说得很认真,"你帮我养老,这钱就当是养老费用。"

我连忙推辞:"小姨,这使不得......"

"你要是不答应,我就不去。"小姨的语气变得坚决,"我这人一辈子靠自己,不想占别人便宜。"

就这样,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开车去火车站接小姨。远远地,就看见她坐在候车室的长椅上,身边放着两个大旅行箱。

"就这些行李?"我有些惊讶,"其他东西呢?"

"都在这了。"小姨拍拍箱子,"我这一辈子,能带走的就这么多。"

回家的路上,小姨一直看着窗外,偶尔发出感慨:"这城市变化真大,都认不出来了。"

我笑着说:"是啊,您上次回来都是五年前了。"

"五年......"小姨喃喃自语,"我这一晃就是六十五岁,真快啊。"

到家时,母亲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菜。看见妹妹回来,她高兴得眼眶都红了:"你这孩子,终于肯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姨不好意思地笑笑:"姐,我这不是想你了嘛。"

晚饭时,小姨显得特别兴奋,说起这些年的见闻:"我去过西藏,看过珠穆朗玛峰,去过新疆,吃过最甜的哈密瓜......"

母亲听得入神,连连感叹:"你这丫头,比我们这些老太太活得真痛快。"

看着她们姐妹俩其乐融融的样子,我心里很欣慰。觉得接小姨来家里住,是个正确的决定。

可是我没想到,平静的生活只维持了不到一周。第一场风波,就从一顿早餐开始。

02

"这粥太稀了,一点都不好喝。"早餐时,小姨皱着眉头说,"我在云南吃过的米线,那才叫一个鲜美。"

我妻子小秋正在厨房忙活,听到这话,手里的锅铲顿了一下。

"妹妹,你这是怎么了?"母亲有些尴尬,"小秋做饭很好的,你以前不是最爱喝她煮的皮蛋瘦肉粥吗?"

"那是以前。"小姨推开碗,"这几年我去过那么多地方,吃过那么多美食,现在对口味要求高了。"

这天之后,饮食成了家里的第一个难题。小姨嫌弃早上的粥太稀,中午的菜太咸,晚上的肉太柴。有时候看见桌上的菜,还没尝就直摇头。

"要不,您教教我怎么做?"小秋好脾气地问。

"算了吧,你们城里人哪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味。"小姨摆摆手,"看我的吧。"

说着,她就冲进了厨房。结果那天的午饭,光是调料就用了十几种,菜的味道浓得掩盖了食材本身的鲜美,连母亲都吃不惯。

"小姨,我们平时......"我刚想说什么。

"我知道,你们觉得我太挑剔。"小姨打断我的话,"可我这是为了你们好啊,让你们也尝尝外面的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饮食只是个开始。渐渐地,小姨开始干预家里的一切事务。她嫌弃小秋拖地的方式不对,说要"像五星级酒店那样";嫌弃我们的家具摆放"不懂风水",非要按她的想法重新布置;就连我儿子小明写作业,她都要插一脚。

"这孩子写字太难看了。"一天,她突然说,"我认识一个书法家,要不让他来教教?"

"妈,我不要学书法!"小明不高兴地嚷嚷。

"怎么和长辈说话呢?"小姨严厉地说,"现在的孩子,就是被你们惯坏了。"

晚上,小明躲在房间里哭。小秋安慰了好久,他才平静下来。我觉得有必要和小姨谈谈。

"小姨,您的想法是好的,但是......"

"我懂,你们嫌我多事。"小姨叹了口气,"可我是过来人啊,见过的世面比你们多,不就是想让你们过得更好嘛。"

这种情况下,我也不好说什么重话。但生活中的小摩擦却越来越多。小姨喜欢在半夜看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喜欢在阳台上晾晒各种药材,味道呛得邻居直投诉;更让人头疼的是,她迷上了打麻将。

"我认识了几个牌友,都是些退休的老教授。"小姨兴致勃勃地说,"明天约在咱们家打牌,热闹热闹。"

"这......"我为难地说,"家里条件有限......"

"有什么关系,就在客厅摆个桌子。"小姨已经开始收拾茶几,"再说了,打牌又不违法。"

第二天,四个老太太在客厅里搓麻将,声音吵得小明在房间里写不了作业。小秋想去超市买菜,客厅里全是烟味,她只能绕到后门。

"哎呀,胡了!"小姨的声音比麻将碰撞的声音还响,"再来一圈!"

这样的场景,一周要上演三四次。家里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烟味,茶几上总是零零散散地放着瓜子壳。

更让我担心的是钱的问题。虽然小姨说打牌只是娱乐,但我发现她的神情越来越紧张,有时候输了牌,整个人都不好了。

"小晓,我的养老钱还有多少?"一天晚上,小姨突然问我。

"您这是......"

"我就是问问。"她笑得有些勉强,"我这人一辈子都很会算账,不能糊涂。"

我心里一惊,连忙查了查账户。发现短短一个月,小姨已经花掉了将近两万块钱。这些钱除了日常开销,大部分都打了水漂。

"小姨,您这是......"我拿着账单,不知道该说什么。

"怎么,你连这点钱都要管?"小姨有些生气,"那是我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