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日照市岚山区实验小学,下午第一堂课,四年级一班的孩子们来到了“经山海文化学堂”。这里有学校依托礼堂、特色活动室等空间打造的以“海洋·共生·未来”为主题的阵地。摆放着师生共同制作的各类手工艺品,有海洋生物模型、渔船模型、军舰模型、仿铜版画等,供孩子们参观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有谁知道这个作品叫什么名字?”课堂上,辅导员老师夏青首先对每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代表意义进行讲解,并时不时向学生们提问。

“老师,我知道,是鱼拓!”

“对了,鱼拓是咱们渔文化中重要的手工作品,主要用新鲜的鱼和宣纸来制作……”

孩子们时而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而举手提问,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更有趣的是军舰模型的航行演示,两名同学手拿遥控器,对着模型按下按键,模型很“听话”的向水中央游去,游到对岸后又乖乖掉头往回游。

“太棒了!我也要学学怎么操作!”“为什么水上会有一道道波纹?”孩子们围着水池,瞪大眼睛看军舰模型游来游去,不时发出兴奋的说话声。

据岚山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徐冠君介绍,目前这样的课程,学校开设了60余种,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为推动“经山海文化学堂”顺利开展,学校立足岚山特色和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海洋文化教育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鼓励师生围绕“海洋·共生·未来”创作系列手作作品和特色情景剧等,创新浸润式育人情境,展现岚山海洋教育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挖掘学科课程中的海洋生态、海洋保护、海洋科技、海洋安全等海洋知识,推动海洋文化融入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教育教学各环节。组织教师开发“走进蔚蓝”“海好有你”“智慧海洋”“海洋科普”“海上重器”等特色校本课程,撰写学科教案,形成融学科教学与海洋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海洋、人文海洋和社会海洋文化内容,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其实,“经山海文化学堂”不止开在学校,它还以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了社区。

一大早,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万和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就热闹起来。吃过早饭,社区居民有的步行,有的骑电动自行车,陆续走进活动室,来“经山海文化学堂”上课。

“这个帽子织的真漂亮,你看小花就跟真的一样”“是啊天冷了,正好织一个戴上,又暖和又漂亮”“水杯套织的好看又实用,要是能学会就好了,自己在家织几个”……一进活动室,长条桌上摆着的一排毛线织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围成一圈,边观赏边议论。

“都到齐了吧!”社区书记曹娟用她那一贯嘹亮的嗓音问了一句。“大家今天看到的这些织物,都是咱社区的潘大姐、黄大姐自己在家做的。本期‘经山海文化学堂’专程请她们来当‘导师’,教大家学这个手艺,以后喜欢什么就可以自己动手。”话音刚落,社区工作人员端来一筐五颜六色的毛线和工具放在桌子中间,随后大家围着桌子坐成一圈,“经山海文化学堂”开课了。

“手指捏住线头,钩针绕过线拐过来,接下来重复这个动作……”潘大姐今天要教的是织帽子,她放慢动作演示,“学员”们跟着模仿,有的顺利起了针,有的探过身子仔细观察,想要学点“真本事”。

据曹娟介绍,今天的“学员”基本都是家庭主妇。此前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有赋闲在家的妇女想要学钩织,但苦于没人教,自己跟着网上的教程又学不会。工作人员留意一打听,有这种意愿的居民真不少。于是联系到懂钩织的居民,“没想到她们很热心,愿意义务教,我们就在社区微信群里‘招生’,报名很火爆,第一次课开得很顺利。”

曹娟表示,平时社区会充分了解和收集居民的学习意向,有针对性开设不同内容的“文化学堂”,召集群众中的非遗传承人、手艺人、文化爱好者等,轮流担任“导师”。既让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起来,又让大家喜闻乐见、真正学到手艺。

岚山区依山傍海,文化资源丰富。因靠海吃海传统悠久,拥有流传千年的渔文化;因山东省“南茶北引”成功后茶产业蓬勃发展,孕育出了海岸绿茶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山海文化学堂”是岚山区立足实际,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厚德”文化社区建设,提高居民文化素养而创新培育的开放交流平台。以辖区为单位,结合附近的非遗、民俗、民间手艺、地方戏等内容,在社区、村居开展“送思想、送文化、送服务、送知识”等活动。剪纸、贝壳画、渔民画、泥塑课程、陶艺体验等岚山特色都是课堂内容。

由于课程丰富多彩,题材多来源于群众熟悉的生活技艺、专长等,因此“经山海文化学堂”一经开设就立即普及开了。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成效,岚山区按照“有品牌、有特色、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成效、有宣传”等“7有”原则,在学校和社区创新打造26处“经山海文化学堂”试点,深入挖掘渔文化、茶文化、卫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深化品牌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完善文化服务水平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文化育人成效。

(大众新闻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姚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