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消息,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宣称结束反补贴调查,并做出一项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征收期限为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税率在17% - 35.3%之间不等的反补贴税。
对于欧盟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的这一终裁结果,中方明确表示不认同且不接受。为此,中方已经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同时,双方的技术团队正在开展新一阶段的磋商,目的在于尽快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从而防止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
据界面新闻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已留意到欧方所发布的公告。中方曾多次表明,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的反补贴调查有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这是一种打着“公平竞争”旗号却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手段。中方不认可、不接受该裁决结果,并且已经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中方会持续采取一切必要举措,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中方也注意到欧方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展开磋商。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磋商来化解贸易争端,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尽最大努力。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最终敲定了一份为期5年的方案,该方案将于10月31日起正式实施。仔细研究这份方案后,人们不难发现这似乎是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一次“精准打击”。其中,比亚迪被征收17.0%的反补贴税,吉利被征收18.8%的反补贴税,而上汽更是被顶格征收高达35.3%的税率。这种税率的设定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象棋里的“屏风马”布局,在打击主要力量的同时还兼顾全局。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反补贴调查并非源于企业或者行业自身的诉求,而是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亲自推动的一场政治行为。
4日,欧盟候任贸易事务专员塞夫科维奇在接受欧洲议会长达3小时的质询期间,持续渲染“与中国对抗”的气氛。他把中国视为欧盟“极具挑战性的贸易伙伴”,斩钉截铁地宣称要“重新调整”中欧贸易关系,并且放言要“全力打压”中国所谓的“过剩产能”。谈到对中国进口汽车加征反补贴税这一问题时,塞夫科维奇一方面坚决声称欧盟的调查结果是“基于事实和确凿证据”,另一方面又着重指出与中国谈判达成的协议必须和关税政策具备相同的效力与可执行性,还声称若谈判失败,欧盟有“备用方案”。
欧盟认为,中国政府给予电动车行业的补贴致使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售价过低,这损害了欧洲汽车企业的利益。于是,欧盟意图通过征收反补贴税来保护自身传统汽车产业,并且试图经由价格承诺谈判获取中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从而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然而,欧盟的这一指控毫无依据。中方则期望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能够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这场贸易摩擦并非突然发生,双方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过多次的正面较量。去年7月,欧盟就曾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临时征收关税。
中国政府和中国车企对此的反应极为坚决,态度十分明确,那就是不认同、不接受欧盟的裁决,并且已经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提起上诉,这一点值得关注。在中方看来,欧盟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加税手段,是企图在全球贸易里设置不公平的障碍。这一做法,不但对中欧正常的经贸关系无益,还会给全球经济合作与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基于此,中国车企和政府的立场相当坚定,他们认为欧方不能以贸易壁垒相要挟,而应该以更平等、更理性的态度来进行磋商。
当下,中国的汽车企业正积极地调整自身策略来应对欧盟的关税政策。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其影响不仅局限于双方的经济,还波及到全球的经济格局。这就如同在全球经济的棋局之上,中欧双方都得从全球的视角出发,对这一事件加以审视并处理。必须说明的是,中欧之间有着牢固的经贸合作根基,在众多领域双方都有着广泛的、能够互利共赢的合作契机。通过强化沟通与协商,双方是能够携手应对挑战并且创造出更多经济价值的。这就好比在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尽管我们之间存在分歧,但唯有合作才能够实现共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