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抢人”政策,再升级!

11月1日起,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三项措施优化“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及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相关措施包括扩大“高才通计划”合资格大学名单、延长“高才通计划”A类申请首个签证年期至三年、优化“优才计划”的“综合计分制”评审准则及安排。

其中,名单新增的9所内地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和四川大学,以及4所海外院校,名单扩充至198所大学,进一步表明了“抢人”诚意。

“抢人”计划,再加码!

香港的“抢人”计划,源于对“人才缺口”的担忧。

过去几年,香港青年劳动人口占比逐渐下降,职位空缺数却持续走高,施政报告中估计,未来5年香港各行业人力短缺18万人。另一方面,香港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2022年10月,李家超在任期内的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申请者只需满足一定收入水平,或学业水平及工作年限,便可不受其他逗留条件限制,在香港逗留两年,后续可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根据规定,申请资格分为3类,其中B和C两类仅针对本科毕业院校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四个指定全球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百强的大学发放。

首批被纳入计划的9所内地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2022年底推出新的输入人才机制,至今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抵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地高学历群体对香港的关注热情。

随后202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网公布“高才通”面向群体新增了过去5年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位列前10名,而现时未在合资格大学名单中的3所内地大学,分别是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此后再次增加中南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10月,“高才通计划”申请条件再度放宽,至此,香港“高才通计划”已向22所内地高校毕业生开放“落户”,内地高校在全部入围大学中占超过10%的比例。

实力高校,人才拔尖

这次新增的9所大学,过去五年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位列第11名至第20名且未在原有名单内。能被新纳入合资格名单,无疑是官方对高校实力及人才培养成果的认可。

作为人才交流合作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东南大学的学生备受青睐。过去,一批东大人毅然投身于港城的建设之中,创造出不少顶尖成果。其中,港珠澳大桥是我国首条、世界最长的跨海公路沉管隧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大1978级杰出校友林鸣正是其总工程师。他带领团队自主攻克核心技术难题,耗时7年,让我国在沉管隧道领域一跃成为世界领军国家之一。如今,香港特区政府发展曾牵头带领十余家涵盖建筑、工程、设计、工程造价等不同工程领域的企业走进东大,进行现场交流及招募。东大学子持续走向更大舞台,成长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出色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出一批科技领域领军人才的北京理工大学,其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全国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舞台上摘金夺银,是学校近年来拔尖创新一流领军人才培养成果的一个缩影。学校率先在机械、信息等方向开展“实验班改革”,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和“明精计划”,设立“徐特立英才班”,推进大类招生培养、书院制培养、成立未来精工技术学院,在顶层设计上形成接续合力,为源源不断培养人才供能。

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的天津大学,其毕业生活跃在各领域的创新前沿,展现出强劲的实力。从万米深海自在遨游的“海燕”水下滑翔机,到千里诊疗的“妙手”机器人;从不断探测基因奥秘的合成生物学,到能源领域改变生活的“微电网”“燃料发电机”……天津大学正在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培养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的教学科研新高地。

四川大学则鼓励不同专业学生参与创新研究。近五年,川大本科生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000余项,其中,在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7金3银1铜,金奖总数排名全国高校第二。研究生教育方面,川大近五年来累计支持1000余人次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为学生成才搭建了更多元的路径。

抢滩登陆,双向奔赴

人才输入策略实施以来,成效明显。

香港有关方面表示,“高才通”人才的收入明显高于本地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的2万港元水平。人才来港后,估计每年可为香港带来340亿港元直接经济贡献。这意味着,内地顶尖高校毕业生在香港展现了较强的竞争力,获得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对于香港经济也带来更多的活力。

香港与内地的人才、教育资源流动,并非单向,近年来,内地与香港高校频频互动,持续加强高等教育协作。

今年2月,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透露,深圳大学已率先设立了香港校区。此外,深圳大学陈湘生院士还在香港设立了中国工程院首个香港院士工作站,对于促进香港和内地在工程、科技等领域的高端人才交流融合具有开创性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5月,山东大学香港研究院在香港揭牌成立,这也成为内地高校首家在港设立的,以汇聚资源、合作交流、延揽全球人才为主的综合性研究院。9月,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研究院西北大学—香港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联合中心在香港揭牌。

10月,内地高校在港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正式揭牌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徐安龙教授受聘担任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院长。他表示,研究院集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将打造具有国际示范效应的学术重镇,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支点,借助香港区位优势,吸引和培养国际顶级人才。

从此前香港高校纷纷到内地城市合作办学,到今年以来内地高校赴港“抢滩登陆”,香港与内地的高等教育合作正呈现出“双向奔赴”新趋势。相信随着合作的深入,更多优秀的人才和教育资源将在香港和内地之间流动,创出新成果、创出新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