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家被网络套路总是这么猝不及防。

以前购物的前提是得有钱,现在购物竟然没钱也可以,等到下单到货后,使用满意的话再进行付款,这就是各平台新流行起来的“先用后付”

然而这种看似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实则充斥着多种深坑,老人群体、懒人群体等十分容易深陷其中,最后落得个信用崩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名其妙的购物单

一位网友吐槽道,自己的爷爷总是被某多多平台的“先用后付”给忽悠,这洗一次更加离谱,睡了一觉醒来,莫名其妙多了54个订单。

目前已知的是,其中包含了9个手表、3口锅和4个电水壶,还有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物件,网友得知后觉得天都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此事,网友把还未送达的包裹全部拦截,至于那些拦截不到的,只能等收到货后再进行退货处理。

网友表示很无语又很生气,他说这个平台总是会时不时搞一些“骚”操作,为了不让家里的老人因为不会操作而下错单,他总是会把软件卸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爷爷总是会在不知不觉间把软件重新下载回来,然后多次通过“先用后付”下单商品,哪怕已经关闭了该项功能,最终也还是会被打开。

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不懂手机操作造成的麻烦,但不得不说,这类“先用后付”的功能确实存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位网友讲述道,他手机上的“先用后付”是被默认开通的,因为在某一家附带该功能的商家下单后,平台就会默认使用该支付方式。

他是在无意间发现的,然后立马就想关闭“先用后付”,结果在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关闭渠道后,却被告知要先付清所有订单才能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不是最气人的,因为平台表示,如果之后在其他支持该功能的店铺下单,还是会默认开通用“先用后付”,令人烦不胜烦。

这两位网友的例子都体现了,平台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轻易开通,并且关闭的时候很是麻烦,然而网友们要警惕的是,该功能背后的隐患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用后付背后的隐患

“先用后付”即在购物支付时,完全不需要密码、指纹、脸部信息等就可以完成支付的购物方式,说的直白点就是“0元购”

许多人觉得乍一听好似还不错,反正下单不要钱,等到货以后觉得不好就退货,觉得好的话,后续把钱还上去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便利,“先用后付”的背后是用户与平台间的“授信赊购”服务,其中牵扯到了用户的个人信用问题。

如果在使用前没有提前了解这项服务的具体信息,包括赊购的额度、还钱的期限、逾期费用以及信用影响等,否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造成“信用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网友们的抱怨中,更为突出的问题倒不是针对“先用后付”本身,而是平台没有给出明确的提示以及选择权个关闭渠道

很多用户在购物时因为没有明确的提醒,在不小心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下了订单,之后更是不知道自己需要领取快递和换钱,最后造成订单逾期产生了违约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举例

更有甚者,一些网友从头至尾不知道相关事情,当一笔笔逾期累计起来,个人信用早就成了一笔烂账。

所以,各位网友在网购时请一定要留意支付方式的选择,如果真的不小心开通了“先用后付”,也要及时付清订单,在不需要该功能的时候也要及时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11-10《“一觉醒来爷爷先用后付买了54样东西” 上海消保委发声→》

针对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启“先用后付”并没有详细告知用户的情况,上海消保委站出来发声:

首先,平台必须要向用户群体解释清楚,“先用后付”是与信用卡、消费贷等不一样的授信借贷,逾期未付清用户将面临逾期费用和信用损失。

“先用后付”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金融产品,其性质与逾期后果必须提前言明,平台不得故意隐瞒,或者设置“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对于用户想要取消、关闭“先用后付”功能时,平台不得故意阻拦,也不得隐藏关闭渠道,更应该把取消渠道设置的简单一点。

说白了,“先用后付”只是个支付方式,所有的前提都基于用户的个人选择,如果用户不乐意,平台不得强制替用户开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如果你是个自制力强、且没有资金忧虑的人,那么“先用后付”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你不能很好的管控自己的欲望,又没有足够的金钱来还款,那么最好不要碰这个方式。

另外,家中有老人的也要不定期检查其手机的各平台情况,以免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服务,最后造成大批量逾期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用觉得“先用后付”方便吗,你有产生过逾期吗?

参考资料:
【1】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11-10《“一觉醒来爷爷先用后付买了54样东西” 上海消保委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