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这天,按照约定,邓聪请来摘西葫芦的7名村民早早来到地里忙活起来。邓聪比他们来得更早,套在西葫芦上的泡沫网罩、装西葫芦的箩筐要提前就位。

头天晚上下的一场小雨让西葫芦地变得有些泥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虹溪镇坝子的西葫芦地里,到处是种植户们忙碌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聪请来摘瓜的村民在地里忙活着。马丽菊摄

邓聪请来的村民都是摘西葫芦的老把式。见几人忙开后,他便沿着田间的机耕路往地里深处走,看看别家的西葫芦长势如何。

“我家的这些西葫芦咋不翻色?”见到邓聪后,虹溪镇月亭寨村村民顾永俊朝他喊了一嗓子。邓聪种西葫芦已有6个年头,经验丰富,在村里村外小有名气。

邓聪没急着搭话,径直往顾永俊的瓜地里走,一边观察一边问他施肥、打药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聪查看西葫芦瓜长势。马丽菊

“脱肥了,还有角斑病也没控制好。”邓聪俯身摘了一个西葫芦,指着较细的一头对顾永俊说,正常的西葫芦两头大小基本一致,这个瓜一头大,一头小,原因是地里的肥料不足,小的那头纯属“饿廋”的。“就像吹气球,气不够,气球就吹不大。”怕顾永俊没听懂,他又补了一句。

近年来,虹溪镇依托良好气候、土壤、水利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西葫芦产业,到今年已形成年种植规模稳定在近7000亩的好势头,按正常市场行情计算,总产值预计达3500万元。

邓聪是虹溪镇汪塘村村民,今年他流转了33亩地种西葫芦,若价格稳定,每亩能有七八千元毛收入。

虹溪镇坝子不小,搞农业虽有先天优势,但不少村子的户均面积少,此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我家只有不到5亩地,而且分成几片,耕作不方便,而且这些地挣到的钱也有限。”邓聪说。

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的一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植户采摘西葫芦瓜。马丽菊摄

2019年,红河州烟草专卖局下属的农业发展公司借着虹溪镇农业产业发展的势头,以“集零为整”的方式在当地流转了数千亩土地。流转后,上述农业发展公司对这些土地进行了平整,并在上级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与有关部门一同为这些地块配套了机耕路、沟渠、管网。

上述农业发展公司流转的这些土地,三分之一用于主业,三分之一用来轮作、搞多元化发展,其他部分则租给有规模化用地需求的实体经济和个人,支持他们发展。

瞅准了全镇西葫芦的发展势头,邓聪此前向其他村村民租地连片种瓜,但协调数户村民租地的事也不好办,面积也不稳定。从2021年起,他向上述农业发展公司返租流转土地种烤烟和西葫芦,每年返租的面积少则三四十亩,多则七八十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摘后的西葫芦瓜马上套上泡沫网罩,防止擦伤影响品质。马丽菊摄

优渥的条件让虹溪镇的西葫芦有了丰收的保障,每年9月中旬点播瓜种,10月中旬进入采摘季,每天都有瓜成熟,一直能持续到12月底,每亩产量能有四五吨。

这段时间的瓜价还没起来,顾永俊不免有些焦虑。顾永俊种西葫芦的地,也是向上述农业发展公司返租的。他头一年种西葫芦,技术有待提高,对行情也不是太了解。“稳住这段时间,等北方大幅降温后价就起来嘞。”邓聪笑着对他说。

据介绍,因品质好、数量多,虹溪镇的西葫芦销往省外,每年到这儿收瓜的商贩来自五湖四海,为期两个来月的采摘季里,这里的“钱景”看好。(马丽菊)

来源:红河州烟草专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