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娃你听过吗?”

“没听过,这是什么新词语吗?”

“我正好养了一个。”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地产圈的“烂尾楼”,家长圈最近也火了一个词——烂尾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烂尾娃”是早期烂尾,家长起初投入大量资金培养孩子,然而发现孩子并非这块料,成本权衡后,选择“断供”,孩子也就不上不下成为“烂尾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烂尾娃”是中期烂尾,高中或大学阶段躺平,仿佛突然泄了气的气球,孩子撂挑子,家长的鸡娃泡沫破灭,前期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有家长晒出孩子成绩一直挺好,想着高中再努努力,考上985不成问题,于是高中三年花费近100万,结果孩子高考成绩考382分……

第三种“烂尾娃”则是末期烂尾,像“一栋栋已经建好的、拿到质检报告的楼”,开发商走人,结果“没人买没人住”,孩子变成了一片不被社会需要的“空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自嘲花了父母上百万出国镀金,结果自己就找了份月薪4000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对孩子的"开发”过程除了金钱投入,还有数不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显示,中产的生活重点里,“教育事业”排在榜首(45%),其后才是“投资理财”和“职业发展”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家长不惜放弃职场、租房陪读,全力all in孩子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所谓“烂尾、承包商、投资回报”等词语,都是用数字去衡量教育的价值。

而教育的结果本身就很难量化其“价值”,不能单一地从各种数字来判断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想平地起高楼

但眼见楼烂尾了?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

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如果是留学,教育的成本更以百万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

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3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只是经济投入,还有数不清的精力投入。但投入这么多,为何孩子烂尾了呢?

乔安的父亲在公司打工,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辞职成为家庭主妇,专心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乔安还没出生,父母就买了一套学区房。进入小学,在母亲的规划下,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线上外教、兴趣培训、运动健身……乔安每天的时间精确到分钟。

从小学到初中,乔安的成绩都没出过什么大问题,一直就读当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

然而,今年高考,乔安失利了,分数最多能上省内的一所双非一本大学。父亲当着乔安的面,自嘲自己这么多年使劲挖,结果挖到个空矿;母亲在旁边一直流眼泪,觉得委屈,后悔当初为了乔安辞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乔安被传统应试教育式的鸡娃不同,小辰似乎更加“自由”。

小辰的父母为小辰规划的教育路径,从一开始就是去国外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目标是让小辰最终能够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TOP10的高等学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辰的父母不惜投入重金,从幼儿园开始,小辰就是在国际学校就读,学校一学期的费用就差不多要二十万。

小辰也非常的争气,名校考上了,学也留了,一切都很顺利,国外留学的生活舒适而又惬意,直到他面临毕业找工作。

归国后小辰没找到符合自己“名校海归”身份的工作,因为大部分工作的月薪,还不及父母为他留学花费的零头

如今,小辰在家已经躺了大半年,周围很多亲戚对他说:“你爸妈体面了一辈子,怎么到你这掉链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很对不起他们,我就是彻底废了吧!”那天,小辰自己默默算了一笔账,发现这二十多年里,父母为他的教育已经投进去好几百万了。

而乔安、小辰,是现在大家说的所谓“烂尾娃”的缩影。

他们的父母抱着开发商心态,将养育孩子理解为一个项目开发过程。

教育一定是有回报的,问题在于“回报率”的限度如何,以及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教育能否简单地按照经济学公式去计算“投资回报比”?

2

优绩主义下的评价标准

太单一

那些抱着“开发商”心态的父母,起高楼的动力也不尽相同。

NO.1

高期待

“中国家长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读书落后,以后的人生就落后,长大后怎么在这个世界生存?”

小学要考上好的初中,中学要考上好的高中,高考要考上好的大学,大学毕业要找到好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信奉这种理念,似乎只有学习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哪怕他们其它方面再优秀,也得不到认可。

然而,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读书并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有网友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

1977年,爷爷考上了中专,这件事在全县引起了轰动。

1992年,爸爸考上了大专,他的班主任亲自送来了录取通知书。

2020年,我考上了本科,而且是985院校,家人为此庆祝了一顿烤鱼。

爷爷毕业后,带领全家人搬进了城市。

爸爸毕业后,他在一线城市买了一套房子,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

而我毕业后,至今已经失业快半年。

知识和学历本身逐渐贬值,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学历人才供过于求,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2

好面子

“大家发现没为自己活过,也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而活。”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家长。

家长被优绩主义的思想所禁锢,他们知道孩子只要健康长大就好,但又没法无视孩子烂尾,克制不了内心的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曾在知乎上问:中国父母最喜欢聊的话题是什么?答案:孩子。更精确点说,是“成绩好的孩子”,甚至孩子的考试成绩等于家长的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小鹏就读于国内某top名校。记得小学有一次期末考试结束后,有亲戚来家里做客,随口问了父亲一句:“你家儿子这次考试怎么样啊?”父亲顺口答道:“甭提了,他那成绩说出来都嫌丢人!”

这段对话让小鹏始终难忘,一直以来,他学习的动力就是一张理想的成绩单。哪怕现在已经读了大学,他仍然走不出“分数决定价值”的阴影。

但孩子是鲜活的个体,不是面子工程。父母需要

控制好前期的投入,也需要管理好后期的欲望。

3

人生那么长

还没开始呢

所谓的“烂尾楼”,都是用分数和金钱这些单一、刻板的标准去衡量教育的价值。

然而,高考没上600分叫“烂”么?高考结束算“尾”么?进了体制进了大厂拿了高薪就是高“楼”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凡人歌》

人生不是土木工程,不能完全按图纸施工;育人过程也不是盖楼,父母更不是开发商。撇弃功利主义视角,人生本身是有厚度、有内容的。

近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就提出“有条件的年轻人毕业后可以考虑啃几年老”。

他表示,“啃老”并非不劳而获、消极躺平,而是重要的自我探索过程。趁年轻挖掘兴趣、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体验不同生活方式,建立更宽广的人生观念。即使花两三年探索世界后没有很快得到太实际的回报,但还是拥有了不一样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也是有很多种的,不是只有摩天大楼那一种。

可能在优绩主义、结果导向的评价标准下他们是烂尾楼,但在其他评价角度,也可能是摩天大厦、是一座花园、是一座有设计感的独特建筑

所以“烂尾娃”本身就是一个戏虐而又歹毒的称谓,成长本就没有烂尾一说。而且人生那么长,这才多少年,算哪门子烂尾?

想起北野武的电影《坏孩子的天空》结尾时:

新志问阿胜:“我们是不是完蛋了?”

阿胜说:“笨蛋,我们还没开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坏孩子的天空》

参考资料:

[1]one文艺生活:补课费50万,高考500分,我成了“烂尾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