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十余年来,苏州市民李先生(化姓)因下肢麻木、无力,长期饱受困扰,走路像踩棉花上。8年前,他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进行相应治疗,但症状一直未见明显好转。最近一年,李先生的症状明显加重,甚至无法正常行走,便来到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脊柱外科门诊就诊,经过详细查体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发现,致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胸椎管狭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什么是胸椎管狭窄症?胸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脊柱疾病,它是由胸椎椎管内韧带肥厚与骨化、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椎管发育性狭窄等病理改变中的一种或多种因素导致的胸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压迫胸脊髓和(或)神经根,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症候群。李先生就是由于黄韧带增生钙化导致脊髓受到压迫,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与腰椎疾病不同,胸椎管狭窄症通常可直接压迫脊髓导致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包括下肢广泛性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和(或)疼痛,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大小便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胸腹部束带感,以及沿肋间神经分布的胸壁或腹壁放射性疼痛。当出现了以上临床症状或体征后,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包括胸椎X线、CT及磁共振的检查,以明确致压因素及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情况,来确诊胸椎管狭窄症。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治疗胸椎管狭窄症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减压。需要注意的是,与颈椎、腰椎的相关疾病相比,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风险和致残率都更高。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周晓中主任团队经过反复的术前讨论及规划后,由单冰晨主任医师操刀,为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内镜下微创手术通过2个不足1cm的小切口,建立工作通道。单冰晨在放大的视野下对李先生增生、钙化的黄韧带进行了仔细磨除,术中仅出血10~20ml,在完成充分减压的同时保留了脊柱稳定性,无需内固定辅助。术后24小时引流10ml,即拔管下地行走。术后,李先生原本麻木的下肢终于感觉“如释重负”。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单冰晨介绍,严重胸椎管狭窄症病例中任何对脊髓进行再次激惹的因素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甚至永久瘫痪风险。因此,胸椎管狭窄减压术对术者经验及辅助团队的配合要求很高。目前,该院脊柱外科团队已熟练掌握常规微创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椎管狭窄症性疾病,同时成功挑战胸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方案,通过小切口解决了心“胸”狭窄的大问题,真正实现“镜”到病除。

(图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