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牵挂,激发奋进力量;殷殷嘱托,照亮壮阔征程。
又是一年立冬时,骤降的气温挡不住保定大地涌动的发展热潮与活力。
2023年7月底8月初,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
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汛情,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门头沟区、保定涿州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要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件一件落实好,继续为推动人民生活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而努力,让老百姓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好!”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一年来,保定市积极落实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干字当头、众志成城,在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展现新格局,在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中展现新气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牢记嘱托,努力把保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好
2023年11月,保定市委召开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保定,努力在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
人民至上,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原样重建,而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改造提升。
去年洪水,涿州市刁窝镇万全庄村民付继军家30多年的老房被泡,家具铺盖全烂在泥里,房子成为D级危房。
彼时的付继军伤心地发了条朋友圈:“生我养我的家,真的没了……”
年前,付继军收到政府发放的租房安置费、温暖过冬费、农房保险理赔款等,各项补偿共18万余元。有了这些钱,付继军重建新房更有底气。
今年8月份,付继军搬进了新家。
“新家是中式风格,200多平方米、5室2厅1厨2卫,比以前更大、更漂亮!我们家常住7口人,女儿一家4口也经常回来住,11口人以前非常挤,现在宽敞多了。” 付继军对新家的满意溢于言表,迁入新居后,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为做好房屋恢复重建工作,保定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提前向受灾群众发放补偿款,钢筋、沙子等;十余场“建材大集”送货到村,300余家建材厂家、供应商参加,400余款建材产品低价提供给重建户;把施工人员“送到家”,全市调配施工队伍492支,组织7700余名工匠参加灾后农房重建,确保施工力量满足农户建房需求。
使居者有其屋,是保定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缩影。
一年来, 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下,在保定市委、市政府指导下,1000万保定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回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进度条,这组数据让人心头一暖。
依托用于农业恢复生产的中央救灾资金,保定全市2867家农业领域受灾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满城区水毁公路恢复重建总里程180.1公里,涞水县重建公路约135公里、桥梁69座;北拒马河涿州段防洪标准提升为50年一遇……全市87个水毁修复项目、水毁修复任务全部完成。
涿州京南图书文化产业园在原来基础上整体垫高2米多,如今6万平方米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仓库内,再次被各门各类的图书占据,机器人忙着搬运、出销。
总投资106.3亿元,124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有序推进,内容涉及高标准规划设计设施农业、畜牧养殖、高标准农田、复工复产、人居环境整治等八大类。
筑堤护安澜,安居生温暖,沃野储动能,产业促振兴……一场场攻坚、一批批项目、一个个产业、一组组数字,筑起保定市爬沟过坎的精神堡垒,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地基,推动人民生活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不断改革,坚决将党中央对保定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今年8月举行的中共保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门强调:要健全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工作机制,坚持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战略方向,聚焦融进去、承接好、共发展,在紧抓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规划机遇上求突破。
风成于上,笃行于下。
得益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农产品批发产业外迁、南菜北运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高碑店首衡市场已成为北方4亿人的菜篮子和南菜北运大通道上最大的中转枢纽。
“经过10多年发展,如今我们市场入驻商家8700余户,覆盖400多个品类,2023年果蔬交易量1830万吨,交易额突破1340亿元,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农产品批发市场。”首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魏树俭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首衡集团从民生保供的战略高度出发,正在建设“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建成后对保障首都的民生物资供应安全和价格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衡集团的发展和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的建设,折射出保定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坚定脚步。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保定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4012.2亿元,人均GDP4.4万元/人,分别是2013年的1.4倍和1.7倍,全市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亮点纷呈。
2024年前三季度,保定生产总值288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4.8%)、全省(5.0%)平均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4.7%。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5.2亿元,同比增长5.6%。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全市(含定州和部分雄安)进出口总额600.3亿元,同比增长13.6%……
——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三年通报表彰保定市9项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表彰数量位于全国前列。
——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7+20+N”现代化产业新格局,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9年稳居河北省第一,超低能耗建筑新开工面积连续3年河北省第一,长城精工建成全球首条5.5G汽车柔性生产线。
——作为河北唯一入选城市,登上首批7家全国数据标注试点基地名单。累计争创171个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
——位于涿州的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实现河北省零的突破。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之笔”描绘出一幅幅保定现代化发展图景,一个更高质量、更有韧性、更有活力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款款走来。
感恩奋进,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高质量发展
保定人民以“八个健全、八个突破”为抓手,以首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改革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
“建成后,将提升保定医疗服务质量,群众就近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国际医疗基地管委会招商合作中心负责人刘庆介绍,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已全面封顶。
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动力和关键支撑。2023年,保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3.46%,连续11年居全省前列。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
雄忻高铁、京雄高速机场支线、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通用机场……一批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保定城市建设与绿色低碳、智能创新双向奔赴,与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相融合。
在保定,京津冀旅游环线列车已经开通,与北京通勤列车常态运行,“一小时交通圈”“半小时通勤圈”逐步形成。
保定城市建设锚定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塑造打动人心的“城市表情”。
——城乡发展更有品质。主城区分4期压茬推进78个城中村改造,共涉及3.6万户、13.5万人。环城水系、中国古动物博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成为城市会客厅、共享后花园。自2022年以来,保定市已改造背街小巷405条。
——生态建设更加美丽。四级公园建成484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大气质量持续改善,8条有水入淀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实现“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有力担当。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保定成功入选“全国宜居城市百强”,积极对接京津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累计签署合作协议247个,实施教育协作项目294个。
——环城水系最美赛道的马拉松让保定屡上“热搜”;与央视成功举办“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参与群众20多万人次,顶流力量极大提升城市美誉度。
——建成1328套保定小院,探索农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出全长1117公里的保定太行步道,仅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148万人次。
放眼京畿气象新,一步一履总关情。
一年来,保定奋进之路熠熠生辉,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每一次突破无不来自1000万保定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一年来,保定各地的变化再次证明,只有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才能不负重托、成就梦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展望前路,保定将以排头兵姿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化“一马当先走在前”的使命担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保持“一抓到底永向前”的昂扬作风,千万人,一条心,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加快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李兆民、邸志永、刘赛、王玲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