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数字音乐摘掉"小众文化"的标签,成为音乐产业的"新势力"。11月11日,第三届"音创杯"全球游戏音乐作曲大赛揭晓,16首获奖作品齐齐亮相上音歌剧院,由指挥家张亮执棒的上海爱乐乐团演绎。大赛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的300余位参赛者,其中海外选手人数占比约30%。风格多元、创意丰沛的新曲奏响了2024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的高潮乐章。

今年,国际数字音乐周加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专业展演板块,致力于打造亚洲数字音乐领域的知名品牌。期间,《梧桐影韵——上海城市音乐文化的声影回忆》《穿越·山海经》等演出先后登场,呈现音乐与科技交融的奇妙体验;20余场讲座、工作坊和论坛以"数智声产力·共话音未来"为题展开全方位探讨。"上海音乐学院作为国内最早关注数字音乐产业的高等音乐院校之一,多年来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数字音乐周组委会主席、上音院长廖昌永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数字音乐周平台,共享、互鉴国际国内数字音乐领域发展理念,激发数字音乐创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数字音乐周活动"升级换代"紧贴数字音乐发展的趋势与潮流。音乐产业"新势力"如何跑出加速度?"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音乐产业正蓬勃兴起,改变人们的音乐消费习惯,促使音乐创作、制作和传播发生革命性的蝶变。"国际数字音乐周艺术总监、上音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认为,在年轻人热情拥抱数字音乐的同时,院校更应坚持专业标准、国际视野。"当人人皆可创作的新时代,上音引领着数字音乐领域的新高度。"

搭建创作人才新舞台

"幽谷涟涟泉响圜,灵龛先出东北岸,幽峦岸峻藏西南……"由人声吟唱的《幽谷舟咏·其二》是《原神》中极具国风特色的歌曲。围绕这一主题,上音大四学生黄芷若创作了《悠谷舟咏》,以轻快灵动的乐声描摹出乘竹筏行于青山绿水之间的轻松写意。"乐曲里有笙与箫的吹奏,还融入了民乐小打的音效,体现游戏场景中‘长流涡不转,美玉藏其间’的意境。"黄芷若表示,听到自己的曲子数字Demo(试样)变为乐团合奏,有一种梦想化为现实的新鲜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前身为"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数字音乐节"及数字音频大赛,自2010年起已有15年历史。音乐周的持续举办,见证了中国数字音乐领域的飞速发展,培养了一批活跃在行业前沿的音乐人。作为2024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的核心亮点之一,"音创杯"全球游戏音乐作曲大赛注重专业深度和国际视野。作曲家、上音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上音作曲指挥系主任周湘林教授、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影视配乐系主任肖恩·麦克马洪、美国作曲家伊戈尔·涅米罗夫斯基、托马斯·帕里施、日本作曲家高梨康治、宫野幸子、岩垂德行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业界大咖受邀担当大赛评委。"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青年创作者报名参赛,其中海外选手人数占比约30%。大赛从上海起步,在北美和亚洲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今年我们邀约国际评委时,不再需要做项目推介了。"安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戏音乐作为数字音乐的典型代表,正经历着从被‘听见’到被‘看见’的产业变革。其也从刺激感官体验的单一音效转变为蕴含价值符号的文化载体,并延伸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图景。"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夏文婷说。从梅林茂、汉斯·季默、久石让相继参与游戏音乐的制作,到腾讯、网易、米哈游纷纷搭建原创音乐工作室,再到"音创杯"全球游戏音乐作曲大赛报名选手近60岁的"最大年龄差",足以证明游戏音乐的专业化、标准化探索已被社会各界所看见与认可。

拓展音乐产业新势力

跨越地域界限,创作者们以音乐为纽带,共同编织跨文化、跨国界的艺术盛宴。"音创杯"大赛设立职业组与院校组两大赛道,不仅为资深音乐创作者搭建展现才华的舞台,更致力于激发年轻学子的创作热情,携手共绘游戏音乐领域的创新蓝图。院校组选手遍布全球80余所高等学府,展现了新生代音乐力量的蓬勃朝气;而职业组则汇聚了超过百位业内精英,他们以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大赛增添浓厚的专业色彩。

11月11日晚,上音歌剧院化身为音乐与游戏的梦幻交汇点,来自全球的音乐界和游戏界的专家、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音乐盛典。应孝毅的《美梦小镇》、陈耀显的《枫丹》、安东尼奥·易卜拉欣·戈麦斯(巴西)的《幻胧》、大卫·里维罗(西班牙)的《观星》等让观众耳目一新。B站UP主"磨蹭_platix_zhang"的《沧浪行》展现出丰富想象力与个性化表达,为大赛带来了更加多元的艺术呈现。"近两年,中国青年作曲家的实力快速增长,职业成熟度、技法熟练度都足以与全球顶尖人才比肩。他们用世界音乐语言呈现中国音乐思维,创作出特色鲜明的全新作品。"安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台上,一曲灵动的《兰舟》描摹着江南的动人风情,琵琶和钢琴的演奏让乐曲更加饱满。决赛阶段的命题由游戏公司共同提供,参赛选手以这些命题为基础进行音乐创作。青年作曲家彭家兴创作的这首新曲亦是从《幽谷舟咏·其二》汲取的灵感。"我想象自己以第三方视角,目睹船家撑着竹筏,误入世外桃源,与渔家男女共唱江南小调《船歌》。"彭家兴告诉记者,《兰舟》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尝试融入高叠和弦,并以多次转调增加变化度和节奏感。"尽管数字音乐能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听感体验,但音乐的最大魅力仍在于真正的现场。‘音创杯’搭建了拥有交响乐团的大型实验场,让我勇敢去探索实现音乐创想。"

呈现数字音乐新体验

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展示数字音乐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舞台。沉浸式声音交互作品《梧桐影韵——上海城市音乐文化的声影回忆》在衡复艺术中心园区夏衍旧居内呈现,让老建筑可阅读可聆听;宋思衡钢琴音乐会《来自地球的钢琴诗》则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穿越·山海经》将书中的奇幻世界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全息投影和增强现实等现代舞台技术,ANISAMA WORLD in Shanghai 2024为动漫音乐爱好者带来一场梦幻般的视听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音乐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汇聚多方资源,共同促进数字音乐内容产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学术板块以"数智声产力·共话音未来"为主题,举办20余场讲座、工作坊和论坛,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数字音乐产业的未来趋势。活动不仅聚焦创新科技赋能音乐产业,还剖析跨界合作推动音乐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探索音乐与其他领域融合的可能性。"来自全球的音乐创作者、顶尖音乐制作人、著名专家学者、资深行业专家以及满怀激情的行业青年才俊,共同踏上这场探索数字音乐奥秘的旅程。"安栋认为,"数字音乐周就好比是‘理工生’与‘钢琴家’的一场邂逅。不同学术背景的爱乐者聚在一处,了解数字技术最新动态,感知音乐艺术的美好。"

构建协同共创新模式

强校企合作与校校联动,促进数字音乐的全球化交流与发展,培育新一代的数字音乐创作人才,助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音乐学院及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处、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旗下原创音乐团队HOYO-MiX、上海对外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上海衡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体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更是文化创新和数字技术应用的生动实践,为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上海音乐学院与米哈游的合作进入了第三个年头,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成为推动数字音乐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加入,以及各大艺术类高校、头部科技企业、行业协会等的深度参与,为平台注入更多资源和活力。"国际数字音乐周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契机,见证中国游戏IP的全球影响力,彰显中国音乐创作的澎湃活力。"安栋说。通过多方参与、协同创新的模式,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将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与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自信和科技自强的有机结合,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作者:宣晶

文:宣晶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