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从爆发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还没有结束的迹象,让许多开始关心国际时政的人都失去了兴趣。本来以为在战争初期俄乌双方谈判就能结束,现在看来,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还不如看看我们的春秋战国,也许能在那个年代发现许多似曾相识的场景呢。巧了,刚好看完《东周列国志》,就发现了一个春秋版的乌克兰。
晋楚争霸
晋楚争霸
春秋战国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春秋是晋楚争霸,战国是五国联合起来阻止秦国统一,齐国辅佐秦国完成统一,简单又好记。
实际上,整个春秋几百年,的确是上演着大国争霸,小国被吞并的故事,而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最精彩的就是晋楚争霸。齐国和秦国,由于一个在最东边,一个在最西边,分别在各自的区域内发展,齐国最先称霸,其后就是晋楚称霸,秦国东出之路被晋国阻挡了,只好退回去称霸西戎。这么看来,战国七雄的格局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奠定了,唯有一个燕国,堂堂周王室血脉,最正统的姬姓诸侯国,一直毫无存在感,就跟洛邑的周天子一样,谁都管不了。
晋楚霸主之位的确立是有重要的外交事件的。
在春秋时期,想要确立诸侯国的霸主之位,最重要的就是举行会盟,就像现在的G7、G20一样,确立谁是老大,谁是盟友,谁是敌人,制定他们所谓的规则。会盟最初是由齐桓公确立的,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齐桓公九合诸侯。葵丘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之位,这也是齐桓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的原因。第二个称霸的是晋文公,践土会盟确立了晋文公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的地位。
接下来轮到楚国了,楚国的霸主是在楚庄王时期,但是此时的晋国依旧是中原霸主,各小国都依附晋国。楚国为了和晋国争霸,两国之间打得不可开交,邲之战楚国打败了晋国,确立了实际上的霸主之位,但并没有在外交上确立。这时候就必须来一场外交上的会盟,确立晋国和楚国的共同霸主之位,谁都打不过谁,那就两个都是霸主。
弭兵会盟
这一次外交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弭兵之会,前后共有两次。
第一次弭兵发生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国的华元促成。华元这个中间人当得好,人虽然平庸,交友却不少,且都是贵人,和晋国的执政、楚国的令尹都是好友,由此华元才把晋国和楚国的大人物都邀请来宋国,举行弭兵大会。宋国万年中立地位也由此得名了,大国想要会盟,就来宋国。
第二次弭兵发生在公元前546年,由宋国大夫向戌促成。
这两次弭兵之会确立了晋国和楚国的共同霸主地位,两国平分霸权。会盟规定了除齐、秦外,中原各诸侯国都要向晋、楚纳贡,谁破坏协议,各国共同讨伐。弭兵之会不仅确立了晋楚的霸主之位,也确立了晋、楚、齐、秦的四大强国地位。由此可见,弭兵会盟早就奠定了战国七雄几百年的格局。
宋国:不站队被打,站队也被打
弭兵之会促成了晋楚的霸主之位,也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更让宋国的中立地位名声在外。
但是,宋国最开始并不是中立的,宋国是周天子分封给商朝旧臣微子启的领土,是周王室的宾客,也属于老牌的诸侯国。春秋初期,宋国还是很强大的,宋襄公也被称作春秋五霸,只是这个霸主的名号含水量极高。宋襄公尊王也尊了,攘夷也攘了,就是在会盟诸侯的时候被楚成王劫持了。
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举着仁义的大旗,被不守规矩不服周的楚国打败了,由此两国也结下了梁子。后来,宋国弱小了,臣服于晋国,楚国打败了晋国,成了霸主,郑国、卫国、陈国、蔡国等臣服于楚国,唯独宋国因为和楚国有旧仇,就是不臣服于楚国。
看看宋国这命运,不站队,自己当霸主被楚国打,好不容易站队了投靠晋国,又被楚国打。明明是瑞士,怎么活成了乌克兰。
楚国包围了宋国
公元前596年,楚国的使臣申舟经过宋国要去访问齐国,按照礼节,楚国应该先向宋国打招呼,借道,但是楚国自恃大国,根本就不把宋国放在眼里,睬都不睬宋国就从宋国的领土上过了。宋国因为与楚国有旧仇,便抓住了楚国使者。抓住就是了,宋国还把使臣给杀了,这下把天捅了个窟窿。
主张杀楚国使臣的就是宋国执政华元,这时候楚国正是楚庄王时期,国力正盛。于是,公元前595年,楚庄王率领楚国大军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给围住了。但是,楚国把宋国围了五个月,也没有攻打下宋国,楚国没胜,宋国没败,双方就这样耗着,但是宋国城中没有了粮食,危在旦夕。
这时候的宋国国君是历史上著名的宋文公,也就是公子鲍,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十大美男之一。
宋国向晋国求援,因为宋国不愿意投靠楚国,还是心向晋国的,晋国作为主国,本来应当出兵救宋。晋国国君是晋景公,本来想救宋国,但是大夫伯宗却对晋景公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我们哪里管得着楚国的事儿?不如暂不出兵,且等楚国国势衰退以后再说吧。”其实,晋国的本意就是借着宋国拖住楚国,耗着楚国的国力,有点类似于现在美国的代理人战争。
晋国派出了使臣解扬到宋国去,对宋国说千万不要投降楚国,我们晋国会来救你的。然而,这嘴上承诺的救援,却迟迟未来,这场战争都要结束了,晋国都没有实际行动。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为主国,晋国做得还不如美国,人家美国和欧洲还把钞票、武器往乌克兰送。晋国光耍嘴皮子,等着战到最后一个宋国人,晋国恐怕也不会来救了。
晋国救宋国哪里鞭长莫及了?
由此,还创造了一个成语“鞭长莫及”。这个成语用在此处真是恰如其分啊。可是,哪里是鞭长莫及了,宋国离晋国只隔着一个卫国,只要借道卫国就能救宋。或者晋国攻打楚国此时的盟友卫国郑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便能救宋。
晋国就是拿宋国当代理人,用代理人战争消耗楚国。晋国要是不救宋国,大可不必派人去传话,白白浪费宋国人的生命。当时的卫国、郑国已经投靠了楚国,宋国如果不是得到晋国的承诺,早就支撑不下去投降楚国了。
后来,楚国也有点支撑不下去了,楚庄王为了鼓舞士气,打击宋国人的士气,迷惑宋国,让楚国士兵在宋国建房子、种地,打算在此长居。宋国有点害怕了,宋文公派华元夜里进入楚军军营打探虚实,华元虽然平庸,却是个天生的社交牛逼症。华元进入楚军军营见到了楚国大将子反,和子反成为了好友,二人面见楚庄王,华元将宋国城内的情况如实告诉了楚庄王,这时候,楚庄王也说楚军也是如此,撑不下去了。
于是,楚国终于从宋国撤兵了,宋国的围城之难被解了。
由此可见,靠谁都不靠谱,唯有靠自己。宋国的困难,只有宋国人才能解决,晋国帮不了。乌克兰也一样,美国只想拿乌克兰消耗俄罗斯,哪里会真正为乌克兰人考虑。
后来的宋国就学会了中立,既不投靠楚国,也不投靠晋国,而是在晋楚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老好人和社交牛逼症华元也终于发挥了其长处,促成了晋楚之间的弭兵会盟。
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夹在这两国之间的小国,如郑国、卫国、宋国、陈国等都是受害者。晋国称霸,他们就投靠晋国,楚国称霸,他们就依附楚国。若是晋楚打仗,还要从他们的领土上过去,一不小心,这些小国就没了,顺道灭一国在春秋时期太常见了。陈国、蔡国就是被楚国所灭,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国都是在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消失的,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大国争霸,小国遭殃,自以为是争霸的诸侯,其实不过是人家马蹄下的蝼蚁。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有自身强大,才是硬道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