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村夜景  (图片来源:皖美视觉  摄影:储成胜)

城乡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为运用法治力量为文脉传承筑牢保护屏障,2023年11月,安徽省检察院与安徽省住建厅聚焦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保护问题,联合部署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监督活动。

一年来,全省三级检察机关通过分层监督、一体履职,共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311件,制发检察建议284件,提起诉讼14件,有效地加强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彰显了徽风皖韵的地域文化特色。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省现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82个,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通过开展磋商、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多元手段,有效激活行政机关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助力优秀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村被称为“九华第一村”,是安徽省首批“千年古村落”,村内有多处文物古迹和传统建筑,但因年久失修,古村落核心区多处古民居、古建筑破损严重,消防设施缺失,安全隐患增加。

在“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本案线索并立案后,为了推动解决古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难题,池州市检察院充分运用一体化办案机制,与九华山检察院组成一体化办案组,共同办理此案。“传统村落保护涉及众多行政职能部门,检察机关通过发挥一体化办案机制作用,在全面查清公益受损事实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分级立案、分层监督,并综合运用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不同层级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促进受损公益得到全面修复。”池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凌训红这样告诉记者。

2024年3月,池州市检察院组织召开由市住建局、文旅局、九华山管委会相关部门、九华乡政府等多个部门共同参加的磋商会。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受损的古民居墙体已经得到修复,消防设施也已安装到位,古村落重新焕发了活力。

“检察公益诉讼是督促之诉,也是协同之诉。对于案涉问题解决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推动的,检察机关可以通过组织相关行政机关召开圆桌会议进行磋商等方式,凝聚各方共识,协力推动整改。”安徽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徐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亳州市谯城区花戏楼景区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图片来源:皖美视觉 摄影:张卫东)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花戏楼小区是一个老旧还原小区,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仅一路之隔。由于年久失修,加之消防责任落实不到位,消防设施配套不健全,小区多次发生火灾。2020年以来,该小区及其附近就先后发生火灾事故10起。

2022年,亳州市谯城区花戏楼街道办事处在承担该老旧小区具体改造工作时,未按照国家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意见和技术标准,对小区消防一并进行改造施工,导致消防安全隐患持续存在,直接威胁文保单位花戏楼的安全,对整个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安全也形成较大威胁。

2023年8月22日,亳州市谯城区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成立专案组。“我们向花戏楼街道办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对花戏楼小区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消除影响北关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安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亳州市谯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詹路明向记者介绍了案件经过。

但针对检察建议的内容,街道办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影响街区整体安全的隐患问题持续存在。2023年12月28日,谯城区检察院向谯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请花戏楼街道办依法履职,加强小区消防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提起诉讼后,花戏楼街道办高度重视,制定了新的老旧小区消防改造实施方案,进行全面整改。经谯城区检察院跟进监督,案涉消防安全隐患得到化解。鉴于检察机关诉讼请求已经实现,2024年4月12日,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裁定终结诉讼。“历史文化街区承载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检察机关针对行政机关因工作难度大、整改不积极问题,敢于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检察官詹路明这样说。

安徽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徐芳介绍,本次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将工作重点放在破坏历史城区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等五项行为,督促、推动解决涉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载体保护、修缮不到位问题332个,有效守护了“徽风皖韵”。省住建厅标准定额处三级调研员连德宏也表示,通过为期一年的“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监督活动,各地积极将法定职责与工作重心更加紧密地结合,并能够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地条例或办法的制定工作。在检察机关的支持下,在历史文化保护领域发挥了行政监管和法律监督的有效叠加,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破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问题的发生。

“我们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强化了对篾匠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不仅拆除了街区内违章搭建,修复了历史建筑,还扶持了传统工艺,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下去。”和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沈金龙和记者说。

和县的篾匠街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于明清时期,聚集了篾匠、木匠、扳匠等手工艺人,街区内有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等,并包括了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光变迁,街区内历史建筑年久失修,影响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和县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组织多个职能部门召开圆桌会议等方式,推动相关行政机关达成共识,明确了六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措施,同时,该院还会同县住建局向地方党委、人大汇报,共同推动了和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和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在篾匠街整治改造工程完工后,手工艺人可以继续在此生产经营,相关职能部门也将通过宣传推广等举措,扶持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收入,促进非遗文化更好传承下去,助力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下治’与‘长久立’。”沈金龙说。

据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卫东介绍,黄山、阜阳、合肥等地检察机关聚焦非遗保护与传承,办理相关案件17件,助推了徽州目连戏、汪满田鱼灯等一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让传统文化基因焕发生机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塘火狮”正在演出中 (图片来源:长丰县检察院)

长丰县下塘镇的“下塘火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合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近年来出现了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状况。长丰县检察院针对“下塘火狮”的传承和保护存在相关问题,向长丰县文旅局制发了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下塘火狮”的保护和宣传,让这一非遗技艺再现群众视野。

省住建厅二级巡视员汪恭文介绍,专项监督活动开展以来,在全省检察系统的支持下,省住建厅强化“府检联动”效应,聚焦重点领域、共性问题及时解决好实际问题,探索了一些做法,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省住建厅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以案释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评公益诉讼工作取得新成效,着力推进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记者 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