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网传河南信阳实验高中有学生会干部存在在日常学生管理中索取钱财问题。据知情人透露,学生会干部在没收学生违规携带的手机后,私下向学生收取每台300元的费用以归还手机,并不上报给老师。据南都报道,该校11日发布通报称,经初步调查,情况属实。目前,涉事的4名学生会干部已清退出学生会,并将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进一步处置。

高中生“受贿”,这样的字眼实在是有违日常认知。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若学生会成员在老师、校方许可下暂扣同学的手机,也算是协助学校管理,但“挟手机以令同学”,通过收取金钱来交还手机、“不告诉老师”,这么干不仅仅是对违纪同学“趁火打劫”的不道德行为,更涉嫌敲诈勒索。这些高二、高三的学生也就十七八岁,沾染上成年人社会的污浊之风,更可能因此让自己的大好青春留下污点,令人痛心。

身为学生会的干部,理应服务同学、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却用学生会干部的权力要挟同学、谋取私利,这套做法“灵感”何来?这扭曲的“权力观”显然是受到了“官场”不良习气的感染。相比于折在贪污受贿上的官员,300元的金额当然不值一提,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回到这几个“胃口”也尚小的学生视角,诸多300元累积下来,也不是小数目。校园本应单纯干净,如此沾上“铜臭味”“官僚气”,实在不该。

作为学生会成员,敢于如此行事的“底气”何在?一方面,据报道来看,该校学生会成员“受贿”现象长期存在,且并非一人所为,可以看出这种做法流传已久,显然学校对学生会的管理是不到位的,更没有为学生们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无形中放任了这种歪风邪气。另一方面,尽管学校要求学生不可带手机,但照理说学生干部是无权私自没收学生手机的。学生干部敢于“先斩后奏”“斩而不奏”,也就说明校方在对学生会相关工作的规定与管理上过于松散,更缺乏应有的指导。学生会是联系学生与校方的纽带,学校期望学生会成为校园管理的“小帮手”、参与者无可厚非,但若以为给学生干部“挂上牌”“贴上标签”就能一劳永逸,恐怕只是一厢情愿,乃至酿成学生干部的庸俗化、“小官僚”习气。

几名“受贿”的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承担与其行为相当的处罚。不过,学生干部借查手机索要同学钱财,不能简单地视为“欺负同学”,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不只是一些中学社团与学生会的“异化”,高校也频现颐指气使的“学生官”,这种畸形风气的形成,既与一些学校对学生会的管理与指导流于表面有关,某种程度上也与社会上的“权力崇拜”不无干系。学生们听多了“立志做大官”而非“立志做大事”的歪理,怎能扣对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说到底,在校园“做学生友,不做学生‘官’”,在社会“为人民服务”,是校园和社会的“官场”一以贯之的道理。